神雕侠侣中的经典诗(这首词中的一句)

这首词中的一句,为什么反复出现在金庸作品《神雕侠侣》中?

摸鱼儿·雁丘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神雕侠侣中的经典诗(这首词中的一句)(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词中小序交待了事情经过,雁有情,词有情,词人本身的行为也是至情至性。三情合一,这是一阕不同寻常的情词。

神雕侠侣中的经典诗(这首词中的一句)(2)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金庸《神雕侠侣》,因为怨妇莫愁索命式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关注这首词的,或者不少人直接把这句当成了金庸原创,词虽历来有名,广为人知却还是赖《神雕侠侣》的传播。很多人受此句感染,可能会幻想作者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历经坎坷,阅人无数,或者引爱情为终生追求,有过一段生死恋,等等,但你真去了解这首词,你恐怕会大吃一惊,首先作者是一个只有15岁的少年,初涉世事,情窦初开,竟然能发出直抵人心的爱情天问。然后你发现这个爱情天问还不是为人类发的,缘起居然是一对大雁。你当然可以说他是借雁咏人,但恐怕在诗人那里,首先是感事咏雁。

元好问,号遗山,跟杜甫一样,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比起唐宋诗人、词人,知名度却并不高,尽管有北方文雄之称,也赶上了唐宋之后大诗人末班车,甚至成为后世批评家口中比肩杜甫的诗人,但从来不红。就像凤凰传奇一度歌红人不红,元好问词红人不红。相较正儿八经诗词,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更广一些。将对西汉以来重要诗人及诗风一口气评完,同时兼有文学性和思想性,是诗论史上的典范。如: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刚健爽朗,本身就是好诗。

神雕侠侣中的经典诗(这首词中的一句)(3)

来看这阕《摸鱼儿·雁丘词 》。

《摸鱼儿》,并非常见词牌,之前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也是辛词名篇,标注格律,很多人以此为正格的范式。辛词融个人身世于家国情怀,立意高远,元好问却是单纯写情,因为广泛的共鸣和深刻的发问,一举奠定了词史上类似《钗头凤》的地位。

词上片写雁,劈空就是生死之问,直接将情推到极致的拷问,这两句被金庸一字不易照搬到《神雕侠侣》,成为怨妇加弃妇李莫愁的索命符。可能会有人对这句有些恐怖的阴影。接下来词人不吝赞词,将雁拟人化,称赞他们是世上“痴儿女”,至情至性,方有此殉情之举,词人试图揣摩孤雁殉情之前内心——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极尽孤独与深情。之前他们寒来暑往,都是出双入对,一个“老”字,相濡以沫之情溢于言表,也说明感情之深笃。

神雕侠侣中的经典诗(这首词中的一句)(4)

下阕抒情。词人买雁,葬之汾河旁,而如今荒凉落寂的汾河之滨,正是当年汉武帝大宴群臣,锣鼓喧天中赋诗《秋风辞》的地方,那时的汾河何等人气,现在只能徒叹招魂无用,热闹不再,风雨之夜剩下一片鬼哭狼嚎的凄厉之声。“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借用楚词之意表达衰飒凄楚之情。也表达了对雁死不复生的悲切:纵可招魂,终是无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进一步表达词人悲痛之情,就像我们平常说天妒英才一般,雁之死,也是上天见不得人好,词人还表示,如此灵雁之死,注定不会像黄莺、飞燕那般,化为尘土,消于无形,再无任何行迹(我只想说,黄莺、飞燕差哪了?黄莺、飞燕也很可爱啊,人家也有殉情的好不好,元好问你没看到不要瞎比较啊),词人更进一步表示,这对灵雁必将流芳千古,“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应该说,词人的预言并非空话。元好问写完这首雁丘词后,他给大雁立坟的“雁丘”就真的成了雁丘,成了现在的一个地名,成了一个人们朝圣爱情的地方,一如陆游题《钗头凤》的沈园。

词人为大雁殉情的事迹所感,通篇言情,从问情、叙情、伤情到颂情,既在咏雁,也在写人,情通万物,读完后也许我们会问一句:雁犹如此,人何以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