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没放冰箱长霉点能吃吗(馒头吃不完放冰箱)

中国常吃的主食,就是米和面,相对于米,面食会吃的更多,只因面食的做法更多一点,可以制作成很多食物,包子、馒头、面条、水饺、馄饨,还有一些其他的做法,而前面说的这几种是最受大家喜爱的,也比较简单方便。

当然,每个地区的人喜好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北方地区人民,会更加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喜欢吃馒头,一个馒头就着大葱就能吃的喷香。南方也吃馒头,但相对于北方人就没那么喜爱了,只能说是偶尔吃吃。

馒头没放冰箱长霉点能吃吗(馒头吃不完放冰箱)(1)

对于馒头也是出现各种说法,毕竟它是主食之一,主食中会含有一些碳水化合物,对于一些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以及肥胖人士,在吃馒头时,就会有一些顾虑,害怕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馒头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重点就在于血糖高的人,吃馒头容易升高血糖,就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还有说法称冰箱吃不完放冰箱就不能吃了,容易滋生出黄曲霉菌,会有致癌的风险,真的是这样吗?

糖尿病人,还能吃馒头吗?

馒头的确是升糖指数较高的一种主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应该要少吃的,尤其是血糖不够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控制好摄入量。但凡事都无绝对,只要能够正确合理的去摄入馒头,糖尿病人也是可以放心去吃馒头

馒头没放冰箱长霉点能吃吗(馒头吃不完放冰箱)(2)

这就需要花些心事了,主要在于馒头的做法,要从原料选择开始,建议将制作馒头的原料精细小麦粉,换成粗粮,比如全麦,也可以换成薯粉,都能降低馒头的升糖指数,让它变成升糖指数低的一种主食。

除了要将原料换掉,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蔬菜或者亚麻籽,也是可以改变馒头的升糖指数,变成低碳水,低糖分的主食,还能帮助人体补充到更多的营养。还需提醒一点,就是在发酵面粉期间,可以减少发酵时长以及和面的时间

总结来说,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吃馒头,而是要正确的去吃馒头,重点就是在于控糖,不能因为吃馒头而升高血糖,增加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馒头没放冰箱长霉点能吃吗(馒头吃不完放冰箱)(3)

那么,馒头吃不完放冰箱,真的会滋生黄曲霉菌吗?

最全的说法应该是馒头经过3天的冷冻,会导致馒头发霉,也就容易产生黄曲霉菌。对于此种说法,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副主任钟凯已经给出了回答,他表示这种说法很不靠谱。

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黄曲霉菌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可以产生。

黄曲霉菌的产生环境是温暖的,温度范围在4-50度,最适宜的温度则是25-40度,在这个范围中,黄曲霉菌最喜欢的温度应该是28度左右

再回归到冰箱,吃不完的馒头,都是会放在冷藏室进行保鲜,而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不会超过10度,黄曲霉菌喜欢的生长环境,最低也是12度,虽说也有在10度以下,但却比较少,再说冰箱环境大多都是比较干燥的,也就更不容易产生黄曲霉菌了。

馒头没放冰箱长霉点能吃吗(馒头吃不完放冰箱)(4)

不过,若是冰箱内的环境有点潮湿,或者与发生变质的食物放在一起,又或是冰箱没有定期的处理,有些犄角旮旯清理到,出现了其它的病菌,污染到馒头上,还真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一些危害,比如说李斯特菌,就容易在冰箱中生存下来。

为了健康考虑,不建议将馒头放冰箱里太长时间,一个是可能被其它病菌污染,另一点就是口感比较差,放过冰箱的馒头大多都会比较硬,即便被加热过,口感也不会太好,还是建议现吃现做,吃多少做多少,新鲜的会更好

馒头没放冰箱长霉点能吃吗(馒头吃不完放冰箱)(5)

想要警惕黄曲霉菌,多注意厨房2个物品

1. 筷子

筷子是每天都要食用的一个物品,中国家庭使用的筷子,大多都是木质的,在使用过程中,也就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每次洗完不知道晾干,也就会加快筷子发霉,因为节省并不会很快就换掉发霉的筷子,这就就很容易过多的接触黄曲霉菌,给身体带来伤害。

2. 砧板

砧板也是厨房中,一样比较常用的物品,砧板有很多材质,可木质的砧板,最受大众喜欢。可大多数家庭都在错误的使用,在切菜切肉时,不知道及时的清洗,尤其是在切肉后,不能及时清洗,就会导致更多的细菌滋生,也容易加速砧板霉变,霉变之后再继续使用,食物沾染到黄曲霉菌,也就会给人体带来一些麻烦。

馒头没放冰箱长霉点能吃吗(馒头吃不完放冰箱)(6)

黄曲霉菌的危害性还是比较高的,可不能大意,它比较容易潜藏在霉变的物品或食物中,文中也提到了厨房中的两样物品,希望在日常中多加注意,但馒头放冰箱,真是没有产生黄曲霉菌,别过度恐慌。

参考资料:

1. 《控糖时代,怎样健康地吃馒头?》·科普中国·2019.12.14

2. 《这些食物含的致癌物"高温"都杀不死赶紧扔掉,你家可能也有!》·医学论坛网·2019.7.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