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说自己是最好的(余秀华心中有梦的人)

文/小婷半清

余秀华走红之后,关于她的争议从未听过。

特别是今年,在她与杨储策短暂的谈恋爱阶段,无数人在背后恶毒地骂她。

可笑的是,这些骂她的人,大概从来没有读过她的诗歌,不懂她的经历,只凭着一己之念向她泼脏水。

但凡你读过她的诗,了解她一点人生经历,就多少能理解她对这段爱情的盼望和奔赴。

《且在人间》是余秀华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她用一个客观的角度记录了自己的残疾、婚姻、和对爱情的憧憬。

书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命运多么幽默,她给了一个女人不能改变的残疾,又给了她如此的多愁善感。这些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深渊又是什么?

余秀华说自己是最好的(余秀华心中有梦的人)(1)

1. 我们无法选择命运,只能打好自己手中的那副牌

余秀华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她坎坷的一生,

1976年,余秀华出生在湖北一个叫“横店”的村庄。由于出生时倒产导致缺氧,造成了脑瘫,导致余秀华行动不便,连容貌也受到影响。

别的孩子一岁多就能正常走路,可她却只能在院子里爬来爬去。

为了让她能学会走路,家里人先是给她做了学步车,后来又用上了拐杖,在6岁那年,余秀华终于能摇摇晃晃地走路了。

但她走起路来,姿势非常不好看,村里的同龄人都在背后嘲笑她是个“怪物”,没有人愿意和她玩。

从童年开始,她就要忍受着外界的冷嘲热讽和无边的孤独。

余秀华的智力和常人无异,只是说话很慢,写字更慢。但对待学习她还是很认真的,可到了高中,她学起来实在有些吃力,就不得已放弃了学业。

没想到的是,她刚一结束学业,父母就给她安排了一门婚事。

这对于19岁的余秀华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她反对过,但始终拗不过父母。

结婚的对象是一个比她大13岁的流浪汉尹世平,居所定时,所以愿意做上门女婿。

在父母的眼中,这门婚事实在太难得,他们觉得只要有人愿意娶余秀华,那就是她的荣幸了。

可不管外形条件如何,哪个少女不怀春呢,余秀华心中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婚姻的期望,可迫于父母的压力,她还是点头同意了。

初婚后的那段时光,余秀华也想从丈夫身上得到一些疼惜和爱,但尹世平公然嫌弃她的残疾,曾冷漠地讥讽她:“跑啊,你快点跑啊。”

他看着她摔倒,不去搀扶,反而像看戏一样地看着她,这一刻,她的心就凉了。

这段婚姻,不过是凑合。

余秀华说自己是最好的(余秀华心中有梦的人)(2)

2009年,余秀华决定写诗。她选择写诗只是因为这种体裁需要的字数最少,写字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她开始坐在家门口,支起一张摇摇晃晃的小桌子,写起她摇摇晃晃的诗歌。

尹世平看见她写诗就很烦,而余秀华看见他也很烦,夫妻二人相看生厌,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越来越远。

2014年,诗刊发表了余秀华的诗歌。她开始得到外界的关注。2015年,她的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火爆网络,可以说余秀华一夜爆红。

成名后,余秀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脑瘫诗人”的称号随即诞生,大家感叹着她悲惨的命运,又夸赞着她诗歌的天赋。她的诗集接连出版,各种采访活动也接踵而至,犹如一盏闪光灯一下子照耀在余秀华身上。

老天给了她一把烂牌,她竭尽全力去赢了。

余秀华说自己是最好的(余秀华心中有梦的人)(3)

2. 一个心中有梦的人,总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余秀华一直都有着离婚的念头,成名后这种念头更加强烈,因为她有了经济能力,也就有了底气。

在离婚这件事上,外界的阻力很大。她的父母非常不赞成,一直全力反对。

尹世平也不赞成,觉得她是成名了就想踢了自己,不懂感恩。

后来,余秀华用15万块钱和一栋房子作为离婚的条件,尹世平同意了。

离婚的那天,他们俩都很开心,尹世平还破天荒地搀扶着余秀华走路,他们的相处难得融洽一次。

余秀华说:“你个老鬼,有钱能使鬼推磨,给你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算摆脱你了。”

而尹志平也一脸开心:“我也摆脱你了呀,咱俩互相摆脱了。”

这段残破的婚姻,终于结束了,余秀华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自由。

你看,如果你有所成就,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你想要的生活也就可能变成现实。

余秀华参加香港主持人杨锦麟的节目《夜夜谈》时,曾坦言:

“我一直很失败,爱情离我其实很远。可正因为很远,我才不甘心,所以才有那么多追逐和碰壁的过程。至于灵魂之爱和切肤之爱,我到现在都没有经历过。”

她追爱的灵魂,一直捆在这副残缺的身体里,并饱受精神和肉体不匹配的痛苦。

所以,诗歌就是她灵魂的出口,在诗歌里,她不断地提到爱情,畅想爱情,追逐爱情。

所以当她遇到杨储策,遇见她心中的爱情,果然义无反顾地陷进去了。

内心深处,她也许也懂得对方的用意,不过是利用她利用爱情,去谋取一些利益。但只要这层纸不被捅破,她还是愿意活在这虚假的爱情中。

余秀华说自己是最好的(余秀华心中有梦的人)(4)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本不需要互相理解

作家刘慈欣说:“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合理的,没必要相互理解。”

从余秀华的几次发声来看,她绝对是人间清醒。

从幼年开始,她忍受了多次冷嘲热讽,又听到过多少嘲笑的话,恶毒的笑?

关于人生,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于这些外界的言论,我想她从未在乎过,大部分时候都是一笑而过吧。

在《且在人间》这本小说的最后,她这样写着:无论以后怎么样,她都要好好对自己,因为生命是自己的。

这句话不仅是送给书中的她,也是送给现实中的自己吧。

如果你不懂一个诗人,是无法懂得她的诗歌的。

不管余秀华身边有着何种争议,我们都不可否认她在诗歌上的灵性和才华。甚至有人评价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说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

余秀华说自己是最好的(余秀华心中有梦的人)(5)

余秀华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本超过10万册销量的诗集。

但是余秀华一路走来,深刻地印证了一个人生哲学:只有自己不断强大,才有权利去选择生活。

如果余秀华依然是一个农妇,没有任何经济能力,那么她只能继续忍受那段破碎的婚姻,没法获得新生。

不管是什么人,健康也好,残疾也罢,只要有追梦的决心,那就有希望。

我们活着,不就是图个希望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