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新报告(哈佛将跌落神坛)
在我7岁那年,我就明白了什么叫做“宿敌”。
隔壁邻居和我同龄的小男孩,在我爸妈嘴里,学习比我好、比我听话、比我活泼、比我懂礼貌……
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立体式碾压我。
我一度以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挤兑我的。
后来等我长大了才发现,每个人在童年时候都有这么个“一生之敌”——他们被统称为“别人家的孩子”。
但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微博微信,“别人家的孩子”左不过也就是一个小区,或者爸妈的同事的孩子。
他们大抵也只是普通人——总不能小学拿个“双百”,就说他有清北之姿。
但这个闭环,在2000年时被打破了。
那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哈佛女孩刘亦婷》。
这本书,直接把“别人家的小孩”从“考100分”“字写得好看”“大人面前不怕生”,抬到了“上哈佛大学”的高度。
一时间,知道哈佛大学的,都在讨论刘亦婷有多优秀;不知道哈佛大学的,都在被“安利”哈佛大学有多优秀。
自那以后,学生“最有志气的话”不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而是“上哈佛”。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哈佛大学一定有着最勤奋的学生、最好的师资力量以及最纯粹的学术氛围。
最近,哈佛大学医学院在自己的Dash学术平台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哈佛大学的医学院是世界上最好的医学院之一,它关于医学研究和发明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而这篇有着医学院背书的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早在2019年8月,新冠疫情已经在武汉爆发。
而中国政府,隐瞒了这一实情。
这篇论文,被美国广播公司、CNN、BBC、路透社疯狂报道,成为“中国政府隐瞒疫情”的又一大“罪证”。
我特意去看了下这篇论文,得出这个结论的佐证有两点:
一是2019年10月,武汉6所医院停车场内车辆数量高于2018年10月。
二是2019年10月,中国网民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咳嗽”和“腹泻”两个关键词的数量,高于2018年10月。
上边这些图片里的医院,是湖北妇幼保健院,这所医院甚至都没有面向成人的呼吸科。
而且,停车数量和疫情有半毛钱的关系。
就连百度也立即和哈佛划清界限,声称论文中的数据有问题,该论文“非常牵强和不严谨”。
因为一本书被中国人追捧上天的哈佛大学,在20年后,又因为一篇论文,要跌落神坛。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哈佛从未变过。
只是我们一直了解的,不是一所“真实的哈佛”。
01
《哈佛女孩刘亦婷》出版后,不仅刘亦婷成为全国家长人尽皆知的“别人的孩子”,就连哈佛,也一并站在了“大学鄙视链的最顶端”。
一时间,关于哈佛大学的各种故事满天飞。而这些故事的结尾,往往都会提到,中国教育的失败。
比如那张经典的“凌晨四点,哈佛大学图书馆仍灯火通明”的照片,就出自一篇叫做《到了哈佛,你就会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的文章。
这篇文章提到很多关于哈佛大学的细节,比如哈佛大学的食堂,根本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每位学生在拿到食物坐下后,都在边吃边看书,或者边吃边看笔记。而哈佛的校医院,候诊的人无一不在阅读。
哈佛的每一处角落,都是图书馆的延伸。
至于哈佛的图书馆,即便是在凌晨四点,也座无虚席。
接待作者的女生曾在北大读书,她告诉作者,“我在哈佛一周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
除了教授们传授的深奥的知识、繁重的课堂作业,哈佛学生还要每三天读完一本几百页的书,并且提交阅读报告。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而在参观完哈佛之后,作者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我们的学生太缺乏吃苦精神。
二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问题。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小孩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而到了大学,美国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他们要做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情商。
所以,美国大学才能培养出那么多八面玲珑的政要、潜心研究的科学家……
而中国的大学,只能输出一帮“书呆子”。
到了哈佛,你就明白了这种差距,也会知晓这种差距有多么的大。
哈佛不是荣誉,而是证明——一份关于人的意志力、潜力,以及才情、理想的证明。
在这篇文章之后,又断断续续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
其中不少,都成为中国各大中小学校的班训或是口号。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
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都没办法征服,那你还能做什么呢?
这里边的每一句,都说在了中国家长和老师的心坎里。
哈佛虽然是一所美国大学,但它却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道理——
天道酬勤。
这种追捧和盛赞,逐渐蔓延到美国的各所院校。
如果说哈佛的标签是“勤奋”,那耶鲁的标签就是“目标”。
据说,1953年耶鲁大学对应届毕业生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有目标吗?”。
只有10%的人说有。
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能否把它写出来?”。
这一次,只有4%的人将自己的目标清楚写下。
而当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的学生时发现,那4%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其余96%人的总和。
那群没有人生目标的96%,一辈子或直接、或间接的在为那4%的人打工。
所以,在耶鲁大学读书的学生,都会有明确的目标,都会成为“4%里的一份子”。
渐渐地,斯坦福、哥伦比亚、耶鲁、牛津、剑桥,每所高校,都有其对应的精神与品格。
总之一句话,西方的教育体制,是在“真正的育人”。
02
我们对于哈佛的崇拜,并不是因为它的学术成就,而是它背后的文化符号。
正如那句“哈佛不是荣耀,是证明”想要表达的,哈佛会告诉你一个人的理想、意志力、潜力能有多大。
同时,如果你不够刻苦、不够勤奋、不够有意志,没有远大的理想,那你永远迈不进哈佛的校门。
这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学里,一定汇集了这个世界上最优秀、最努力、最具有崇高理想的一群学生。
这个设定,在2019年破灭了。
戳破它的,还是个中国人。
山东省的首富叫赵涛,是步长制药的董事长。
步长制药主打的产品叫“脑心通”,功效是“益气活血”。
赵涛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之所以会得病,就是因为供血不足。
所以,能活血的脑心通,包治百病。
赵老板在西安医科大学读过书,就能发明这种“改变医学史的神药”,足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
兴许是尝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甜头,亦或是步长制药也需要“产品升级”。
赵涛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把女儿赵思雨送进世界名校。
赵涛通过摩根士丹利财务顾问,找到了一个叫做威廉·辛格的留学顾问。
威廉·辛格是一家专门做大学入学咨询业务公司的创始人,而这家公司的服务宗旨,就是把“美国最富有家庭的孩子,送入美国最好的大学”。
如果说自己考进入叫“走正门”,考给学校捐款入学叫“走后门”,那威廉·辛格提供的,是“走偏门”。
威廉·辛格给了斯坦福大学帆船队教练50万美元,让其帮助赵思雨伪造了一份航海运动概况。
同时,以帆船选手的身份,将赵思雨录入斯坦福大学。
而在当时,国内媒体关于赵思雨的报道是,“美国状元赵思雨,横扫美国高考”。
赵思雨甚至还在直播平台分享过自己考入斯坦福的经历,在这段直播的结尾,她用一句话作为总结:
“只要你有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那就问心无愧!”
那时,没人在乎她是什么首富的女儿,有钱人家的孩子。赵思雨考入斯坦福大学只能说明一件事——在西方,只要你努力,那就一定能考入名校。
威廉·辛格花了50万,把赵思雨安排进了斯坦福大学。而为了这张录取通知书,赵涛花了650万美元。
这笔钱,通过威廉·辛格名下的基金会,进入了他的腰包。
与此同时,威廉·辛格还把一位叫做雪莉·郭的中国女生送进了耶鲁大学。
威廉·辛格花费40万美元买通了一位足球教练,并把雪莉·郭简历的相关资料全部替换成足球相关。
在这位足球教练的描述中,雪莉·郭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足球运动员,并且是南加州一支知名足球队的联合队长。
而雪莉·郭的父母为此向威廉·辛格支付了120万美元。
而伪造经历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雪莉·郭的脸,P到参与该项运动的某个人的身上。
伪造身份,只是威廉·辛格提供的诸多服务中的一种。
他还会贿赂监考老师。监考老师会在考试结束后,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修改答案。
你想考几分,就帮你改到几分。
有时,还会单独开一个考场。监考老师就坐在你旁边,实时提供服务——哪里不会点哪里。
在威廉·辛格的帮助下,共有700多名美国富豪的孩子进入顶尖学府。
涉事人员包括好莱坞诸多影星、奥巴马的网球教练、美国多位大学入学考试的管理员。
而每当一个学生通过欺诈行为获得入学资格时,就有一位诚实、真正有才学的学生失去了入学资格。
威廉·辛格案,只是这类事件的冰山一角。
或者,是极端个例。
这些人花了大价钱了,动静太大,被揪了出来。
那那些没花那么多钱的呢?赵思露的帆船特长如果是“获得国家级比赛荣誉”,那我弄一个“省级比赛荣誉”呢?
什么勤奋、意志力、理想……,根本就不是美国大学的第一考量。
相比之下,钱,才是。
03
中国家长之所以愿意相信,哈佛学生个个智商两百八,凌晨四点图书馆里座无虚席,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从根上就不一样。
中国人上清北的逻辑是,按分数排高矮,最好的学生上清北,最差的学生去带专。
而决定一个美国人能不能上哈佛的逻辑有很多,分数只是参考因素之一。
分不重要,钱,很重要。
你可以有高(shao)雅(qian)的艺术爱好,比如滑雪,马术;你可以和学术大牛讨论新冠疫苗,和政要讨论气候变化,他们的推荐信比社区便利店老板的推荐信好用;你可以展现过人的领导力,比如那个带着全世界孩子罢课的瑞典小女孩,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是演员就是导演……
只要你家里有钱,总能有个特长。
哪怕是像赵步长一样,给孩子买个特长。
哈佛为首的美国名校不看重分数,因为一开始,这些大学就是新教会为精英开办的托儿所。
哈佛建校于1636年,耶鲁建校于1701年,常青藤八校里除了康奈尔没有一个晚于美国1776年建国元年的。
早在美国诞生之前,殖民地地主就开始为儿女做打算了。所以美国既有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这样的名门,更有校友生校友的常春藤式套娃现象。
美国历史上有两个罗斯福总统,一个叫西奥多罗斯福,被刻在了国会山上;一个叫富兰克林罗斯福,干掉了希特勒。他们两个是叔侄关系,也是哈佛校友关系。就连富兰克林的三个儿子,也上了哈佛。
如果你有哈佛的校友关系推荐,你的录取率将是普通人的五倍以上。而且大概率你将收到提前录取的通知。
哈佛的招生官William R. Fitzsimmons表示:“如果你看哈佛校友子女的资历,你会发现他们平均而言确实是更好的申请者,他们当中极少数才没有资格进入哈佛。”
这是彻彻底底的遮羞。
现实数据打了他的脸:如果高中成绩全校排名前2%视为优秀,哈佛2018级新生只有72.9%的学生优秀(其中还有12%是体育生,优秀率37%),校二代的优秀率只有60%,还低于平均水平。
排名前2%已经是个很低的要求了,相当于50人的班级里的第一名。
在中国高考,可没有考到班状元就能上清北这么一说。
哈佛为什么偏爱那些有钱的校友家庭?
很简单,因为校友捐款。
哈佛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大学,也是全世界校友捐款最多的大学。截至去年9月,哈佛收到的校友捐款累计308亿美元,相当于整个李嘉诚家族的财富。
拿了校友的钱,就要替校友办事。
比如2014年,潘石屹向哈佛大学捐款1500万美元。五年之后,他女儿顺利地进入了哈佛大学圆梦。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说,招收校友家庭学生,培养好家族感情,对于捐款收入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哈佛而言,一个富裕但资质平庸的校友子女,可能比一批贫寒家境的优秀学生的价值都更高。
这种对校友的依赖,植根在常春藤血脉里。
早在2003年,一个叫萧愚的媒体人就发文质疑“哈佛女孩刘亦婷”:刘母写了一本书的育儿经,忙活了十多年给女儿攒下的简历,都不是刘亦婷能够考进哈佛的真实原因。
真正的王牌,是刘亦婷在成都七中接待的美国大律师拉瑞·希姆斯。这个美国老头是达特茅斯法学院毕业,做过最高法院大法官助手、司法部检察长助理,还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在常春藤高校人脉不少。
是拉瑞,亲笔给刘亦婷写的推荐信。
是拉瑞,联系了一位在成都当地工作的校友,帮哈佛做招生主考官。
以上信息,都是书里的细节。只是中国人习惯了一考定乾坤,想不到一封推荐信能有这么大能量。
我相信刘亦婷本身是很优秀的,如果没有拉瑞,她也许能考上清北复交,但一定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哈佛女孩。
哈佛女孩的神话,只是中国人集体做了一场高烧似的梦。
我们看到的是想象中的刘亦婷,也是想象中的哈佛。
尾声
在《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段场景。
在去美国谈判的飞机上,成冬青把关于这件案子的条令,全部背了下来。
他在谈判现场,让美方人员随意挑选当中的一条,然后把它背了出来。
“这是我在18岁时就学会的技能,那一年,我背下了正本英文字典。我希望你知道,在中国学生里,我只能算是资质平庸。
你们无法想象,中国学生为了赢得考试所付出的心酸”。
确实,为了高考,中国的学生没有美术课、没有音乐课、没有体育课,离“素质教育”差得有些远。
为了高考,中国的学生只能没日没夜的刷题,只为了“多考一分,超过千人”。
为了高考,我们舍弃了太多。
但换回了一样——公平。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考试制度,“知识改变命运”,才没有成为一句空话。
只要你足够努力,那你就有读清北的可能,那你就能够发光。
在知乎,有一个叫做“你是怎样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的话题。
他们从大山深处,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而这些,永远不会成为中国大学的“谈资”——是学生的努力,让他来到这所大学。
这个方法很笨,看起来一点也不光鲜亮丽。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能走的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