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是李太后孩子吗(万历帝生母李太后)
明朝共有12位皇太后,其中明宣宗的母亲张太后与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都曾参与到国政之中,所以相比其他太后,她们更加为人瞩目,相比张太后一开始就是燕世子妃,一步步成为皇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李氏的经历要坎坷得多,她原本只是裕王府的一个侍女,机缘巧合得宠于裕王,进而诞育了裕王三子,这才时来运转。
演员梅婷饰演的李太后
李氏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除了她较长的寿数,也离不开她的儿子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作为从宫女而起的一代太后,李氏有许多人生经历可堪传奇,但毕竟明朝最后的覆灭与他的儿子有脱不开的关系,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奈何朱翊钧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生母李太后,51年的母亲生涯,她的教子之术和处世之道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哪些明显失误呢?
母以子贵,小侍女的幸运李氏出生于嘉靖二十五年,比丈夫朱载坖小9岁,她早年的记载很少很少,只知在嘉靖四十年左右,李氏以侍女的身份进入裕王府,后来因缘际会服侍了裕王朱载坖,并且一朝有孕,于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生育了裕王的三儿子。
这个孩子对裕王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裕王元妃李氏所生的嫡长子朱翊釴在母亲去世后不久也离世了,而次子朱翊铃在嘉靖四十一年离世,李氏所生之子名为三子,实际上是长子,因为有此大功,李氏被晋封为裕王侧妃,在王府中地位仅次于王妃陈氏。不仅如此,后来李氏又相继生育了两个女儿,原本人丁不盛的裕王府一下子热闹了很多。
嘉靖帝画像
其后太子薨,廷臣言裕王次当立。帝以前太子不永,迟之。晚信方士语,二王皆不得见。载圳既与裕王并出邸,居处衣服无别。载圳年少,左右怀窥觊,语渐闻,中外颇有异论。—《明史▪宗室传》
嘉靖朝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政治现象,那就是嘉靖帝在中后期不立太子,按照次序来说,既然老大和老二都已经去世了,自然轮到老三裕王了,可是嘉靖帝却迟迟不立太子,而且十分宠爱四儿子景王朱载圳,这就让朝中出现了以徐阶为首的拥裕派和以严嵩为首的拥景派。
直到嘉靖四十年,为了平息礼部参赞郭希颜上书请求建储被嘉靖帝斩杀而引起的朝政波澜,嘉靖帝下令景王就藩,裕王作为皇储的地位才算初步稳定下来。但嘉靖帝依旧迷信“二龙不可相见”之言,对裕王十分冷淡,李氏之子出生后甚至没有人告诉嘉靖帝,导致这个孩子连名字都没有起,直到朱载坖登基才赐其名为朱翊钧。
影视剧中的裕王
嘉靖四十四年对朱载坖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这一年,先是景王病逝于德安,尔后严党的核心人物严世藩、罗龙文等被处斩,朱载坖的储君之位至此真正稳定了下来,而短短一年后,嘉靖帝驾崩,朱载坖即位。
谕礼部:朕皇子、二女乃李氏生,可册封为皇贵妃。—《明穆宗实录》
压抑多年的裕王终于成为了皇帝,对于自己的小家庭,他也做出了安排,首先,他追封原配为孝懿皇后,封继妃陈氏为皇后,侧妃李氏被封为皇贵妃,要注意朱载坖的谕旨中称“朕皇子...所生”这个说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当时朱载坖就朱翊钧一个儿子,到了隆庆二年,皇贵妃又生育了皇四子朱翊镠,而他也就是朱载坖最后一个儿子。就在同年,朱翊钧被册立为皇太子,李皇贵妃的地位也就此稳定了下来。
谦恭妾室,打开格局的李皇贵妃
影视剧中的陈皇后与朱翊钧
陈皇后病居别宫,每晨随贵妃候起居。后闻履声辄喜,为强起。取经书问之,无不响答,贵妃亦喜。由是两宫益和。—《明史▪神宗本纪》
从朱翊钧小时候来看,李氏对他的教育还是十分成功的。当时陈皇后虽然是名义上的六宫之主,但因为她劝谏朱载坖不要纵情声色,导致朱载坖对她感情越来越淡,甚至将陈氏迁出坤宁宫,以养病为名让她别殿而居,几有废黜之势。
但小太子朱翊钧没有因为父皇对母后的这种态度就轻慢母后,反而对她更为尊敬,每日向父皇问安后就跟随母妃去侍候患病的嫡母,陈氏一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就很开心。陈皇后拖着病体起身问朱翊钧的功课,朱翊钧每次都响亮高声回答,给沉闷的宫殿带来了一点生气,陈皇后很高兴,李氏也很高兴,陈皇后和李皇贵妃因为朱翊钧的纽带作用,关系变得更好了。
陈皇后画像
可以想见,当时的陈皇后有多么的不得志,明明是一国之母,明明是好心劝谏,却落得这样一个局面,可是李氏和朱翊钧都没有落井下石,依旧恪守妾妃之道和人子之德。这足以证明李氏本人的品德和她对儿子的教养还是很好的。
如果对比明英宗的周贵妃,李氏的这份谦恭就显得更为难得了。钱皇后是朱祁镇的发妻,在土木之变后为朱祁镇哭瞎了一只眼睛,一条大腿也在趴在地上哭泣时受损,所以在南宫之变后,周贵妃竟然鼓动亲信以钱氏身体有缺为由,让朱祁镇立自己为皇后,被朱祁镇断然拒绝后,周贵妃仍然不老实,母以子贵成为皇太后以后,就更加不可一世,钱太后处处受到压制,死后也不得安宁,被周太后下令偷偷堵住了朱祁镇与钱太后两室相通的道路。
试想,如果是周贵妃面对朱载坖对皇后的这种态度,恐怕早就推波助澜废掉皇后,然后自己取而代之了,而且以陈皇后当时的处境来看,如果李氏动了这个念头并付诸行动,并非真的办不到。
朱载坖画像
或许有人会说,李氏出身低微,自然不敢觊觎后位,但李氏可是有着二子二女,又是将来的圣母皇太后,把陈氏拉下马,即使她坐不上皇后的宝座,当个实际上的后宫之主还是没问题的。
周太后和李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二人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处世之道,世人会赞誉周太后诞育宪宗、保护孝宗的功勋,但同样也会批评周氏不尊正室、心胸狭隘、以权谋私的事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氏虽然出身不高,但在一些问题上看得很明白。
差别对待,李氏教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是时,太监冯保欲媚贵妃,因以并尊风大学士张居正下廷臣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明史▪后妃传》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与冯保
朱载坖终因不听皇后劝谏,耽于玩乐,年仅36岁就崩逝了。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改元万历,在万历朝之前,明朝出现过两次先帝皇后与新帝生母的并尊,一次是景泰朝孙太后与吴太后的并尊,另一次是成化朝钱太后与周太后的并尊,当时两宫虽然都称太后,但为了区别嫡庶,就只为嫡母上徽号,以显示其尊贵。
这次可就不同了,大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氏,私下与张居正商量,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至此,两宫并尊的制度才正式落成。
原定陈太后居慈庆宫、李太后居慈宁宫,后来张居正请求李太后照顾小皇帝的起居,李太后才迁居乾清宫。在国事上,两宫太后任用张居正开展改革,在内务上,李太后开始了对儿子的“魔鬼训练”。
影视剧中的陈氏与李氏
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明史▪后妃传》
史书上记载了很多李太后严格教子的事迹,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说她是“虎妈”也不夸张,这种希望儿子成为一代明君的渴望和尽心尽力的教导在万历帝成长的过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李太后的严格与陈太后的宽仁是互补的,朱翊钧在两位母亲之间可以取得平衡,这种宽严相济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有史料记载万历帝对嫡母陈太后更亲近,这是完全符合一个孩子的天性的。
但在对待小儿子朱翊镠的教育问题上,李太后表现出来的双标给万历帝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而且这个不良影响在李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就爆发出来了。
初,翊镠以帝母弟居京邸,王店、王庄遍畿内。比之籓,悉以还官,遂以内臣司之。皇店、皇庄自此益侈。翊镠居籓,多请赡田、食盐,无不应者。—《明史▪宗室传》
严重逾制的潞王墓
朱翊镠这个人在明朝历史上名声不好,奢侈、好色、贪财,比起哥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太后对待这个小儿子几乎是有求必应,达到了溺爱的地步,纵使朱翊镠后来在藩地胡作非为,群臣多次上谏,朱翊钧碍于母后的颜面还是压了下去。
李太后原本尚算成功的教育因为双标让朱翊钧感到了极度不平衡,从朱翊钧和朱翊镠二人的身份来看,李太后的确不需要像对待朱翊钧那样严格要求幼子,可是一个是严厉至极,一个是溺爱至极,这之间的差距的确是太大了。
尤其是在青春期时,万历帝在外朝受到张居正的压制,在内又受到母亲的严格教育,然而又看到弟弟的无忧无虑,这种情绪被压抑到无以复加。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
除此之外,李氏忽视了万历帝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叛逆心理,依旧采取老办法压制儿子,而没有选择合理疏导,这种教育方式的僵化也是导致万历帝走向极端的推手,万历帝作为儿子不能明目张胆地反抗母亲,只能选择隐忍,这种负面情绪积累在万历帝的心中,终于在张居正死后彻底爆发。
很多人责怪李太后不去阻止儿子的行为,那是因为,朱翊钧的怨气不仅是冲着张居正去的,也是冲着母亲李太后去的,李太后对此心知肚明,她如果再站出来阻止,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更加激化矛盾。
可以说,李太后对万历帝前期的教育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这也是万历帝虽然有那么多缺点,但在孝顺这个大节问题上仍旧能得到称赞的原因。但当李太后忽视了“青春期”这个成长中最关键时期要对儿子进行的情绪疏导时,她的教育终将走向失败。
忽视情感与内心,李太后的重大失误
影视剧中的少年万历帝
万历帝在位前十年是他人生中最压抑的时光,不光体现在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双重高压,还有就是不能掌握自己的情感。而李太后在这方面的疏失有可能比双标教子和教育方式的僵化更严重。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余姚人,生京师。万历六年册立为皇后。性端谨,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明史▪后妃传》
早在万历五年,两宫太后就想着给皇帝张罗大婚,一年后,最终选定了王氏、刘氏、杨氏三人,王氏被册封为皇后,刘氏为昭妃,杨氏为宜妃,其实,当时与王氏一同竞争皇后宝座的还有一位陈氏,只是两相比较之下还是选择了王氏,而陈氏被送回家中,连妃嫔都没有让她当,站在后来的时空来看,这个选择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王皇后画像
政治上是张居正专权,生活上是母亲做主,万历帝的苦闷可想而知,他对王皇后也多是夫妻之礼,而少于夫妻之情,二人婚后生下了嫡长女就再也没有孩子了。
万历帝后来临幸了慈宁宫的宫女王氏,王氏因此有孕,起初万历帝并不想承认,李太后让人拿来了起居注,万历帝才不得不承认此事,面对孙儿,李太后这次没有生气,反而循循善诱劝导儿子,最终让万历帝接受了王氏,王氏诞育了皇长子朱常洛,被封为恭妃。万历帝起初对王恭妃也还算正常,后来还生育了一个女儿,奈何新宠郑氏上位后,万历帝真的顾不上别人了。
看罢这些了,再看他后来对长子朱常洛和三子朱常洵之间天壤之别的态度是不是就能看清了呢?
首先,万历帝对两个儿子的区别对待是李太后对他的言传身教,想来李太后看到儿子如此区别对待两个孙子,心里也会不是滋味,因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是对她当年双标教育的无声抗议。
其次,万历帝早年的情感受到母亲的压制,而郑氏的出现让万历帝长期被压制的情感得到了释放,他也终于不用再受母亲的摆布,这种瞬间挣脱枷锁的感觉就容易促使万历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这种出格放在朝政上最典型的就是“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说白了就是明朝的一场无妄之灾,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可争的,明太祖有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既然王皇后无子,立朱常洛原本就是理所应当,可是万历帝此时竟然学起爷爷对父亲那一套,思之真是让人感到悲哀。
影视剧中的李太后和王皇后
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明史▪后妃传》
万历帝亲政后,李太后几乎再也没有干涉儿子,可面对长达十数年的国本之争,李太后终于是忍无可忍,他叫来了儿子。万历帝也表演了一次精准踩雷。他竟然直言不讳地说,我不立常洛是因为他是宫女所生,这一句话就刺中了李太后心底最软的地方,瞬间震怒,说“你也是宫女的儿子!”万历帝可能是多年没看到母亲发怒了,一下子想起了少时被母亲罚跪的场景,赶紧跪倒在地不敢起身。
经此一事,万历帝终于决定遵从祖制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与内阁朝臣斗了十数年,结果依旧是这样,万历帝的郁闷可想而知。
《大明谜案》中的郑贵妃
然后就是朱常洵就藩之事,万历帝和郑贵妃想让儿子多留在身边一段时间,就以明年是太后大寿为由希冀再留一年,可又一次被李太后怼了回去,“我儿子潞王(朱翊镠)能上京为我贺寿吗?”
一句话出口让万历帝和郑贵妃全部闭嘴,赶紧安排朱常洵就藩,至此,在李太后的护航下,皇长子朱常洛的地步逐步稳定了下来。而这也就是李太后为明朝做的最后一个贡献。
蔚鸾说:我们读历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鉴,李太后在教子过程中的一些疏漏是相当有借鉴意义的,比如要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适时改变教育方式,注重疏导而非封堵,李太后人生经历也给后人提了个醒,哪怕不当强者,胸怀和格局也要有,一旦丢了这些,有些事就真的难以挽回了,而这或许就是学习历史带给今人带来的福利。
李太后画像
当然,此文并不是把万历帝治国缺失的原因都归结于李太后教育失当,毕竟万历帝成年后李太后几乎没有干预过他,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皇帝,万历帝的很多作为都不符合他的身份,而他的任性才是明朝走向覆灭的推动力。
相关文章:
万历朝刘昭妃,不争不抢福慧双修,最终当上名誉太后,高寿而终
万历李敬妃,宠爱仅次于郑贵妃,死因成谜,被孙儿追封为太皇太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