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怎么打败的袁术(梳理曹操消灭袁氏的过程)
"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或者整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战役。一般认为"官渡之战"对曹操扫平河北地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并不是说"官渡之战"之后,袁绍势力就彻底消灭了。其实从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到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的"白狼山之战",曹操花费了七年的时间才算彻底消灭袁氏的势力。下面小编就来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官渡之战"、"仓亭之战"——挫败袁绍南下的势头
从控制范围来看,在"官渡之战"之前,其实曹操和袁绍都差不多。不过袁绍的地缘政治比曹操强,周围没有太强大的敌人;而曹操则四面受敌。加上武器装备和骑兵规模的差距,就导致了曹操整体上弱于袁绍。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袁绍消灭北方公孙瓒势力,开始准备南下消灭曹操;建安五年袁绍正式渡河,双方爆发"官渡之战"。
小编主要是结合历史背景梳理事件,所以具体的过程都不细说了。"官渡之战"消耗了袁绍大量的有生力量,对袁绍集团的实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这次战役对袁绍集团来说并非是毁灭性的打击。在次年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双方又爆发"仓亭之战"。袁绍屯兵于仓亭津,被曹操击败。经过"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曹操彻底挫败了袁绍的攻势。
"曹袁黎阳之役"、"曹袁河东之役"——曹操与二袁的首次交锋
"官渡之战"虽然没有彻底消灭袁绍集团,但是对袁绍本人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袁绍吐血而死,少子袁尚成为袁氏的领袖。不过袁尚对袁氏的控制并不是很强。
袁绍生前将长子袁谭、中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别指派到青州、幽州、并州,袁尚则留在冀州。袁熙、高干对袁尚的态度应该是支持的,但是袁谭很不满。因为他在血缘上是袁绍的长子。于是袁绍死后袁谭到冀州与袁尚争取继承人的位置,屯兵在黎阳。
黎阳这个位置已经很靠近曹操控制的白马("官渡之战"初期的局部战役就有"白马之战"),对曹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另外袁绍一死,袁氏权力交替的时候,也正是最动荡的时候。于是同年九月曹操北上进攻袁谭,爆发"曹袁黎阳之役"。
面临曹操的军事压力,袁尚和袁谭不得不放弃争执联合起来。袁尚率军到黎阳和袁谭一起对抗曹操,另一方面派高干、郭援等人向西到河东郡与关中军阀马腾联合,从西线威胁曹操,又爆发"曹袁河东之役"。不过高干、郭援拉拢马腾并非成功,反而被钟繇、马超等人击败,郭援被马超部下庞德所杀。
"曹袁河东之役"以曹操一方胜利告终;"曹袁黎阳之役"前期也是曹操占据主动,袁谭、袁尚不得不从黎阳撤退到邺城,就是袁氏的大本营。不过在邺城袁尚打了一个成功的反击战,将曹操击败。总而来说双方打了一个平分秋色,都没有取得巨大的突破。
"邺城之战"和"南皮之战"——曹操先后击败袁尚、袁谭
曹操采取郭嘉的建议,暂时放弃河北进攻刘表,果然袁尚和袁谭开始内斗。袁尚的力量强于袁谭,为了与袁尚对抗,袁谭主动与曹操联合,曹操欣然应允,与袁谭联姻巩固关系。
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二月,袁尚离开邺城进攻袁谭。曹操抓住这个机会进攻邺城,袁尚虽然及时撤退到邺城附近,但是在与曹操的交战中落败,邺城被曹操攻陷,曹操先解决了袁尚。
在"邺城之战"的同时,袁谭向外加速扩张,给曹操讨伐他的借口。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曹操攻陷南皮,斩杀袁谭。自此曹操终于控制了袁氏势力的大本营冀州,是消灭袁氏势力的重要一步。后来曹操将自己的政治中心也设置在冀州魏郡邺城。
"邺城之战"、"南皮之战"是剪灭袁氏势力的关键一步。袁尚虽然逃到袁熙处,但是此时胜负天平发生的巨大扭转导致袁氏势力人心浮动,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反叛袁熙、袁尚,二袁远遁与袁氏势力保持亲密合作的三郡乌桓势力寻求庇护;袁绍所置并州牧高干向曹操投降;在太行山脉上的黑山军张燕也投降曹操。此时仅剩幽州尚未被曹操征服。
"曹操灭高干壶关之战"和"卫固范先河东之乱"——曹操彻底控制并州以及河东郡
建安十年幽州发生起义,三郡乌桓也进攻曹操势力的鲜于辅,曹操亲自率军平叛。这个时候高干降而复叛,曹操令乐进、李典进攻高干,但是久攻不下。曹操解决幽州起义军以及三郡乌桓后亲自进攻壶关,高干离开壶关向南匈奴求援失败,于是转移到司隶河东郡濩泽县。
此时河东郡也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因为曹操调走了名望很高的河东太守王邑,卫固、范先等人联合高干、张琰、张晟等势力暗中反抗曹操。高干在"曹操灭高干壶关之战"失败后进入濩泽,卫固等人开始调集军队正式起义。不过卫固、范先、张琰、张晟、高干等人都被钟繇、马腾的力量击败。通过这两次战役,曹操彻底控制了并州以及司隶河东郡,为接下来北征乌桓以及进入关中的战略打下基础。
"白狼山之战"——曹操彻底消灭二袁的威胁
经过上述的各个战役,并州、冀州、青州都已经被曹操收入囊中。但是袁尚、袁熙还在幽州三郡乌桓的庇护之下。曹操基本上算是控制了河北,准备南下进攻荆州刘表以及江东孙权,但是三郡乌桓和二袁在河北的潜在影响力仍然是曹操头上的剑。于是曹操不顾众人的反对,决定远征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亲自出征,一路艰苦跋涉,在白狼山与三郡乌桓大军仓促相遇。曹操的阵型被拉得很长,而三郡乌桓也是阵容不整。在双方都比较杂乱的情况下,张辽等人凭借悍勇的气势一举击溃三郡乌桓,消灭了大量的乌桓士兵,继而继续向西攻克三郡乌桓的大本营柳城。袁熙、袁尚走奔辽东公孙康。袁熙、袁尚本想杀死公孙康从而吞并辽东的势力,但是反而被公孙康所杀,首级被送往曹操那里。自此之后,袁氏的影响力才彻底在河北地区消失。
通过"白狼山之战",曹操不仅彻底消灭袁氏势力,还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幽州乌桓的力量,保证了幽州的安稳,为南下荆州提供了环境。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二年,长达七年的时间,曹操与袁氏势力至少发生九次战役,同一时期刘备一直在刘表处蛰伏,而孙权主要进攻江夏太守黄祖以及境内的山越势力。曹操通过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能力,在这七年时间内取得了远超过刘备、孙权的业绩,奠定了曹操的北方霸主的地位。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