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妥协吗?中庸之道与折中妥协

文/乾知大始,简书作者

「折中妥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现在这个商业社会,从买东西的讨价还价到商业谈判,从家庭成员之间的让步妥协到国与国的磋商。

可以说,没有「折中妥协」的精神就没有商业行为和现代政治。虽然这种精神绝对是值得提倡的,但与古人说的「中庸之道」并不是一回事。

简单来讲,「折中妥协」是从「利」来说的,讲究的是「互利」;「中庸之道」是从「德」来说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德行——「不偏不倚」才是真正的德行。

中庸之道是妥协吗?中庸之道与折中妥协(1)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来的,《论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之道是至高无上的,人民当中很久没有见过这种德行了。后来子思作《中庸》,对其祖父的思想作进一步的阐发。

其实这几个「而」或者「又」就是《中庸》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和「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二者是同一个东西的两种说法)。我们经常说「道」,「道」在哪里?就在这些「而」、「又」里,就在矛盾体结合的点上——在这个点上,对立双方同时存在但对立又被消融而归为一体。

以《易》证之。《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都是气,为何说是「道」呢?「道」就在阴阳对立统一的那个地方。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对立统一」并不是大家从教科书上学到的那个「对立统一」,那个「统一」是统一为一个更高的东西(比如白天和黑夜统一为一天),而我们这里说的「统一」是对立面(比如阴和阳)当下统一、对立消融。所以「道」并不是一个高于「阴阳」的东西,而是“就在”阴阳当下既对立又统一的那个地方,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当下既对立又统一」的「点」就是「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它是超越逻辑的,从而也是超越语言的。

中庸之道是妥协吗?中庸之道与折中妥协(2)

既然超越语言,那我们如何去理解呢?只能是靠自己去体会,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温而厉」、「威而不猛」或「恭而安」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其实这个状态或「中庸」就是阳明说的「良知」。如果我们能够时时去「致良知」,谨于一念之微,就能慢慢地有所体会。

中庸之道是妥协吗?中庸之道与折中妥协(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