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

怎样才能办一所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为破解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从2014年开始,成都市武侯区开始了“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在一年半的探索实践基础上,2016年,《区域教育赋权学校的制度供给改革研究》正式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武侯区开始探索从赋权学校和制度供给等进行探索研究。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1)

五年之后,从成都武侯区发声,再到全国经过100余所学校的探索实践,一套以“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简称“两自一包”)的核心制度已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多所学校开花结果,赋权学校制度大规模扩散、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明显改善,学校、教师管理效益明显改善。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2)

下面,小编就来为你划划“两自一包”的重点:

(一)赋权学校制度的结构体系

赋权学校制度是由核心制度、实施机制和配套政策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完整体系,各组成部分相互呼应、整体运行,保证制度设计有效落地。

图1 赋权学校制度架构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3)

一是1套核心制度。核心制度是指以权力重构为关键突破的制度安排,用于界定、厘清政府和学校的权责边界,建构基本制度框架。在“两自一包”改革实践中,武侯区构建的就是“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核心制度,向学校下放相应的人事权。

二是10个实施机制。制定赋权学校核心制度的实施机制,其实质是创新制度和工作方式,打破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束缚,构建政府和学校新的有序关系与行为方式。“两自一包”机制创新包括学校筹备、党建、教师管理、干部选聘、内部审计等10个方面,使下放的权力实现可操作、有保证、有监督。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4)

三是5项配套政策。这是为解决核心制度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优化核心制度实施环境而提供的制度安排。自2014年起,武侯区从校长选用与管理、教师待遇与激励、教育决策与评价等方面深化制度供给,建立了5项配套政策。在校长选用管理方面,武侯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创新实施了校长岗位职级聘任制,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推进校长“去行政化”,推动教育家办学。在教师激励方面,全面实施名师优师专项激励机制,制定34项名师优师管理标准,教师自愿申请,分层实施考核,不申请不考核,不在岗不考核,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此外,武侯区还实行了教师四项关爱计划(全员阅读、全员健康、心理关怀、营养膳食)、五项职业幸福行动(教师教育生涯回顾展、教师个人才艺风采展、教育教学成果发布会、教育思想报告会及武侯教育沙龙),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教育决策评价方面,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通过挂牌督导、问题督导和现场督导“三种方式”,“诊断”办学实绩和改革效益,对学校办学实施综合评价。

(二)赋权学校制度的运行机制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5)

一是权力重构的内在运行机制

(1)回归权力的价值取向初心。政府向学校赋权,宗旨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我约束权力扩张,以“主动放权换制度红利”。

(2)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变政府与学校之间“命令-服从”式的关系,让学校回归办学主体本位,学校人、财、物、事、信息等各要素潜能得到深入挖掘,促使政府管理方式、学校工作方式焕然一新,实现双赢。

(3)合理配置资源让放权落到实处。武侯区的改革还证明,政府向学校下放涵盖人事、经费等办学核心资源的管理权、支配权,并从资源上保障放权实效,从制度上堵塞权力异化的空间,实现“真放权”。

二是学校自主的内在运行机制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6)

政府放权,学校如何接得住?用得好?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学校是在“法定约束条件”下,自主决策和支配办学资源,最大程度实现育人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法定约束条件”有两个主要内涵:一是界定和厘清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学校这四类关系之间的权责边界,构建起学校自主办学的法定制度框架。二是学校依法民主管理,构建共同治理体系。在具体办学实践中,表现为校长负责、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三个关键点。

三是教育善治的内在运行机制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7)

赋权学校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区域教育的善治。武侯区的研究证明了实现教育善治的实践逻辑:教育治理不是“一放就灵”,而是要坚持“放管结合”。一方面是优化共治,促进政府、学校、社会充分合作,形成“政府-学校-社会”治理结构,释放学校各方和社会力量,将政府的双手解放出来,变“划桨人”为“掌舵人”。另一方面是强化元治理,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编办、教育、人社、财政等职能部门力量,做好制度设计、人才招引、经费保障等工作,从保障责任、监管手段、深化改革三个方面强化政府“首席”角色意识,切实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控制、主导、服务能力。

(三)赋权学校制度的实践方法

赋权学校制度供给的实践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一四”模式。即,三个行动逻辑,一条路径选择,四种供给方式。

一是三个行动逻辑。首先是“变”的逻辑,由问题倒逼的“去制度化”。其次是“通”的逻辑,以制度改革实效换制度改革合法性。第三是“再变”的逻辑,通过完善制度,回应各方利益诉求、调整利益关系,把“制度条文”变为“制度现实”。

二是一条路径选择。在武侯区,选择“试点—扩散”这条路径,保证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两自一包”改革从1所试点学校扩散到20所新建公办学校、3所现有公办学校、以及整个武侯教育系统。

三是四种供给方式。通过“认知支持”“供给主导”“共同治理”“全员动员”等四种制度供给方式,从制度制定、利益调整、意义建构等三个层面纵深推进赋权学校制度供给。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8)

(四)赋权学校制度的有效性

一是赋权学校制度大规模扩散。从2014年初到2019年底,赋权学校制度从武侯区的1所改革试点学校扩散至成都市的76所学校。其中,武侯区23所,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占比30.70%(图15),在新建公办学校占比100%。成都市其他区县还有53所。

二是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明显改善。近年来,武侯区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四川省一级示范校2所、成都市新优质学校14所、成都市一级幼儿园24所,全区优质教育覆盖率达68%。校长办学活力全面激发,教师在改革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武侯区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数量全市第一。学校育人质量明显,在全市率先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形成空竹、风筝、击剑、足球等精品课程20余个,1.5万学生参加班级足球联赛,7.7万人参加足球文化活动,小学男子足球代表队获法国足球邀请赛冠军。近三年,我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在98%以上。学生组建艺术社团近500个,在四川省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21个,位居全省第一。师生代表团获邀到白俄罗斯戈梅利市开展艺术交流,获得国际舞蹈大赛金奖。“小诸葛”科创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特色鲜明,构建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武侯教育生态。义务教育质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中考“一次合格率”“全科合格率”等指标均位列全市前2名且持续增长。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9)

三是学校、教师管理效益明显改善。在职业倦怠感方面,改革学校教师明显低于非改革学校教师;在薪酬满意度方面,改革学校教师样本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学校样本;在学校激励机制方面,改革学校教师样本持肯定态度的占比更高;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改革学校教师样本的满意度远高于其他两类学校教师样本;在学校文化氛围的激励性方面,改革学校教师样本的认同度更高;在教师工作积极性方面,改革学校教师样本的自我评价更高。(武侯融媒体记者 胡晓枭)

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双减细则(成都武侯区两自一包)(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