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上望江南(望江南春不见)

望江南.春不见

默哈丑菊

春不见,寻遍绿化带。枝枯草干蜂儿瘦,松柏灰绿骗麻雀。春风还强劲。

蝶不见,可否梦中游?仰望柳烟空惆怅,惜花无苞何时艳。天高残阳白。

超然台上望江南(望江南春不见)(1)

知识点: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梦江南” “江南好” “望江梅” “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金奁集》入“南吕宫”。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代表作有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等。

超然台上望江南(望江南春不见)(2)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据说,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爱妾谢秋娘所作。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大多数学者同意此种观点。李德裕为中晚唐人,然盛唐玄宗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

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教坊记笺订》认为盛唐就已有此调,体式相同,《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

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后白居易依此调作《忆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云“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

此外,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故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梦江南”“梦江口”;李煜词名《望江梅》。此皆唐词单调。至宋词始为双调。

超然台上望江南(望江南春不见)(3)

“望江南”之所以能成为长盛不衰的词调,自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声情特点。

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其主韵律统一是“仄仄平平”双平入韵,五字句是意群的句号结尾。七字句是增韵的气群促韵,虽然入韵,但以逗号结尾。以唐代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为代表。

变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以宋代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为代表。此即单调词加一叠,其可平可仄与单调词同。按《啸馀谱》录李煜作,原为单调词两首,故前后段各韵。且双调始自宋人,从无用两韵者,即《海山记》讹托隋词八阕,亦前后一韵。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温庭筠《望江南·千万恨》

平中仄,中仄仄平

梳洗罢,独倚望江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

平仄仄平

肠断白蘋洲。

变体

格律对照例词: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平平仄,平仄仄平

江南蝶,斜日一双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天赋与轻。微雨后,薄翅腻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

平仄仄平

长是为花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