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总是给努力的人(不要试图从过来人获取经验)

在一开始,我读这本书是无比排斥的。真的不是一个老一辈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过去那一套行为准则、方法论去试图教育年轻一辈么?每看一个章节,我甚至都想好了反例去diss作者,凭什么由你来告诉我女性寻找到自身的精神价值需要哪三步?三句不离“现在的年轻人怎么样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静下心来,才发现自己为何火药味这么重,一副怼天怼地的愤青形象。才忍不住笑了。无非是一本书,一些观点而已,既然未曾想过在里面得到答案,为啥急不可耐地否定呢?权当欣赏别人观点不好吗?

“人首先要把一个事情做透,做到专业领域里的最好的状态,然后这时候才能说你到底爱不爱它,才能说你到底真正适合去做什么。一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跋涉,而这个过程你不能抱怨,这个探索也是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尽心努力到最后还是不喜欢,那时你才能真正说“我的生命不属于这个地方”。但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意志品质,那就是获得,然后你可以重新探索、重新出发。”-谈工作

我一开始觉得,这啥玩意,如果不会下厨我连说这碗面不好吃都不配吗?恰逢今年年中换工作,感悟有点不一样。不要指望能找到钱多事少又开心的工作。这是工作中的不可能三角。不要想着下一份工作就没有当前这份工作的困局和难处,当然没有,因为有另外的困局和难处。如果换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己好吃懒做的天性,别换了,没有任何工作能打破不可能三角的,要做的是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态度。曾经的我,以为自己只是不喜欢出差,不喜欢跟人扯皮,不喜欢看生意,但实际上我内心深处真正不喜欢的是工作。能躺着为啥要工作啊?意识到这点并且敢于直面这一点之后,我才开始想对策。既然在哪做,做什么都是工作而已,做十份不一样的和做好一份一样的,感觉后者所需要的时间成本要低一些。那就是做透吧。没想到竟然跟作者的观点殊途同归,虽然我的是“丧”版本。但我认同作者不允许说不喜欢,把喜欢的事情做好做透算啥本事,把不喜欢的也能做好做透才是真本事好吧。

“有的人非常重视存量,一个人有学位、聪明有钱,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是他以往的,属于你们两个人的东西在哪里,你们俩能创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别人代替不了的。”-谈爱情

这句话写得太好了,好得很高级,存量和增量去解释为什么只看面包的人不会幸福。因为你是置身事外的人啊,永远自卑,永远低人一等,不属于你或者你们共同创造的东西哪怕是法律赋予的也拿着不舒服。要创造两个人的共同回忆共同财产,大到一起旅游,一起赚钱买房装修,小到一起做饭一起看剧,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一起创造的增量,为这份感情添砖加瓦,足以强大到对抗风雨!

“我们做不到百分之百像阿杰、薇薇安这样,但可以学一点儿,让自己的生活打开一点儿,尝试做一点儿自己执着的事情,这样你就跟别人不一样了,你就开始有点儿孤独了。”-谈孤独

我曾经想过要日复一日练琴,终有一天惊艳众人;我也幻想能练字,写得一手好毛笔。但因为想的太多真正做的太少,导致现在仍一事无成。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是因为我做的太少,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我害怕孤独。是的,谁不享受受众人夸张的那一瞬间啊,难就难在我真的能为了那一瞬间的快乐忍受无数个孤独的练琴练字的日日夜夜吗?显然我不能。人啊,还是不能只满足于奶头乐,不能总想着获得即时的快乐,尤其是短平快追求效率的今天,看一个五分钟讲完红楼梦的短视频还要倍速,这样的生活真的值得长期坚守吗?要有执着的事情,并愿意忍受甚至后面开始享受这种孤独。

“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真正的、全然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世界。世界上还有很多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这些人需要社会的援助。如果我们对他们毫不怜惜,认为他们是社会发展的累赘,主张以“安乐死”方式“消灭”他们,这样看起来是一种有效率的方式,实际上,“消灭”弱势群体后,会产生一批新的相对弱势的群体,我们又会想要“消灭”这些人…如此,我们失去的是对人类整体的感情,这种做最后威胁的是整个人类……人类最大的文明是保护弱者,因为保护弱者就是保护整个人类,否则弱肉强食,不断“消灭”弱者,人的吞噬性就会特别强。”-谈修养

这段话,看得我羞愧难当,我想我就是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达尔文主义的人,具有极强的吞噬性。未曾想过其实相比于一些人,我也是弱者,我也是要被消灭的啊。要做个有修养的、温文尔雅的、有人性光辉的人啊!

没想到陆陆续续写了这么多。毋庸置疑,能引发人思考的书就是好书。也mark下作者一而再提到的走出非洲,回见。

机会总是给努力的人(不要试图从过来人获取经验)(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