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湖复建到底有没有可能(广德湖命运再次改变)
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湖山村,湖泊河上有一座古桥,名叫十三洞桥,因桥孔多达13孔而名。
桥下湖泊河,是广德湖被废湖为田后,仅剩的一条狭长的水带,湖泊变成河流,故名湖泊河。
湖泊河呈南北走向,从横街镇桃源村往南,经集士港镇湖山村、岳童村,在高桥镇内与西塘河相通。
《四明谈助》记载,武陵桃源之水,“一入湖泊,绕白鹤山后,抵西塘河,历高桥东行达郡城。一出林村大溪,注十字港,亦抵西塘河,东行过郡城。”
宁波历史上的广德湖,曾经“广袤数万顷”,面积比东钱湖要大3倍,比西湖要大9倍,湖域涉及现在的海曙区横街、古林、集士港、高桥和望春五个乡镇街道。
《四明谈助》载,“广德湖也,自望春桥西南即是。其东自东港口抵望春桥,西至西港口抵林村,南至南港口抵清店蒋山湖后,其北则自北港口出至高桥之南。”
浩渺的广德湖被废为田,始于一个皇帝,一个臣。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治国无方,内忧外患,“诏天下守、令,能增赋者得优擢”,意思是说,能够为朝廷增加税赋者的太守县令,优先提拔。
公元1117年,即政和七年,明州人楼异,以馆阁学士知隋州事。
楼异不想去隋州做官,于是奏报朝廷,可将广德湖废湖为田,“可益赋四万石”。
宋徽宗一听可增加四万石粮食,龙颜大悦,于是将楼异改任明州知州,推行废湖为田。
楼异为什么不想去隋州做官呢?
隋州现名随州,2022年1月26日至27日,颖之从宁波出发回川,途经湖北省随州市,全程高速公路,车行十五小时才到达随州。
宋代时,从明州至隋州,陆路马车,水路船行,十天半月都难以到达隋州,实在太远了。
楼异嫌路远,所以不想远离家乡去随州做官,于是用了点小心思,奏请把家乡的广德湖废湖为田,赢得了宋徽宗的嘉许,留在了家乡做官。
公元1118年,浩渺的广德湖从此消失了。
广德湖废湖为田后,得农田800顷,岁入租米2万石,虽然与当初奏报的“益赋四万石”差了一半,不管怎样还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粮食收益,楼异因此官运亨通,加直龙图阁、秘阁修撰、徽猷阁直学,1121年升任平江(苏州)知府,1123年卒于官。
楼异不但本人功成名就,还带来了家族荣耀。
楼异五子,楼琛、楼璹、楼琚、楼璩、楼珌,皆以荫入仕,楼璹官至朝仪大夫,楼琚官至右朝散郎,楼璩终朝议大夫。
楼异家族中最为有名的则是楼璩之子,即楼异之孙楼钥,在南宋宁宗赵扩时期,楼钥官至史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还留下了大量诗篇。
废湖为田,使朝廷得到了粮食收入,但是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方式,并没能换来王朝的永固。
广德湖废湖为田七年之后,即公元1125年底,金军长驱南下,宋徽宗急忙传位于长子赵桓,史称宋钦宗。
公元1127年3月,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去,北宋灭亡。
废湖为田后,陆续从附近迁来劳作的村民,湖域内广阔的田园之间,逐渐有了人家和村庄。
南宋嘉熙年间,即公元1237-1240年期间,董黯的第四十三世孙董全八,从慈溪迁居湖泊河畔,筑宅定居。
董全八上溯43代,董黯,是汉代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的六世孙,因此湖山村的董氏人家,是汉代董仲舒的后裔。
董黯,居余姚大隐,“汲水奉母”的慈孝故事,口口相传,家喻户晓,因此人们把董黯筑室侍母的大隐溪叫作“慈溪”,慈溪县、慈溪市之名,亦来源于此。
纵横交错的水系,分流于广袤田园与村庄之间。
董氏居湖泊河两岸,舟楫往来,多有不便。
清代嘉庆年间,董全八16世孙董澜,公元1809年中进士,名列“嘉庆己巳年恩科会试第七名”,官授江西余干县知县。
董澜出资建造了跨越湖泊河的桥,方便村人通行两岸,桥有十三孔,故名十三洞桥,中心桥栏两侧刻有桥名“十三洞桥”。
桥畔原有桥亭,亭联:“暂寄足乎?欲行且止”;“请息肩矣!少坐为佳”。
“少坐为佳”四字,体现了劝人不要浪费光阴之意。
可惜现在桥亭已不知所踪,桥板也几经修缮。
十三洞桥是宁波桥孔最多的塘河桥,桥墩用棱角条石叠成,上游迎水方设分水尖。
河畔粮田连绵,村落相接,一派田园风光。
“金山隔银山,洞桥十三眼,前后千亩畈,杨柳十八湾”,说的就是这里。
十三洞桥两岸,西岸为董家村,东岸为下董村,现在都是集士港镇湖山村的自然村,十三洞桥董家又称为“鄞西湖泊董氏”。
颖之近日重游十三洞桥,发现两岸的村庄正在拆迁中,部分民房已经夷为平地,尚未拆除的民房已经无人居住,家具已搬走,门窗已拆除。
村庄拆除后,将干什么呢?
千年历史风云,广德湖的命运,将迎来又一次变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