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立方科普基地(巨型海立方)
连江引入国内首个海上机械化平台,让鲍鱼养殖从近岸走向外海
N海都记者 陈海容 林祖龙/文 肖春道/图
春夏交替之际,福州连江县海域进入鲍鱼采收期。作为中国鲍鱼之乡,连江2018年鲍鱼产量4.64万吨,约占全国产量30%,产值56亿元。
在离连江海岸线3公里的外海,一座类似长方体的巨型网箱矗立海中,这是国内首个海上机械化养鲍平台“振鲍一号”,仅需2~3人即可完成年产鲍鱼12吨。近日,海都记者登上这个养殖平台,探索“连江鲍”的奥秘。
鲍鱼海上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一号”
只要2~3人 一年可养12吨鲍鱼30多年前,福州并没有鲍鱼养殖业。1980年,福州市与日本长崎市缔结友好城市,开展水产苗种交流。5年后,长崎盘鲍的幼鲍作为珍贵礼物,漂洋过海来到福州。当时,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苔菉建立了后湾海珍品基地,开展鲍鱼育苗工作。
“原先鲍鱼都是陆上养殖,连江在1993年创新海上试验,将塑料桶围上渔网倒扣着,吊在海带浮绳上,这是鲍鱼养殖笼的雏形。1996年改良为现在的鲍鱼网箱。”连江县鲍鱼行业协会会长吴永寿介绍,以前用木头、泡沫做的渔排,只要一两年或遇到台风,就会产生大量“海漂垃圾”,改为环保塑胶渔排,可循环利用还能回收。
如今,连江县政府又引入了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一号”。这是国内首个海上机械化养鲍平台,长24.6米、宽16.6米、深1.8米,仅需2~3人即可完成年产鲍鱼12吨。
近日,记者登上这个养殖平台时,养殖工人正在吊装鲍鱼养殖网箱,记者看到这些鲍鱼平均每只有3两,比鸭蛋还大。平台中饵料投放、输送,网箱上下吊装全部机械化,平时无须派人看管,可用手机监控。
全国每三只鲍鱼就有一只来自连江鲍鱼是海味之王,十分“娇气”,对海域水温等要求苛刻,极易死亡。2005年前后,连江开始探索“南鲍北养”模式。
“每年5月初,鲍鱼苗运至北方海域‘避暑’,11月底再运回来‘过冬’,次年夏天又运到北方,等到国庆节销往市场,一个周期为两年。”吴永寿说,连江已成为我省最大规模的“南鲍北养”基地,产量占据整个“南鲍北养”市场的半壁江山。
如今,机械化养鲍平台让鲍鱼养殖从200米近岸区域向3公里以外的外海迈进,平均30米以上的水深及富含氧量的海域,使鲍鱼品质和生长速度大大提升,新品种“绿盘鲍”一只可达1斤。
连江鲍鱼产业能快速发展,与其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去年,连江海带产量约25.6万吨,一半用来喂食鲍鱼。”厦门大学海洋系柯才焕教授告诉记者。
连江县郑立敏县长介绍,连江鲍鱼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县级首位。2018年产量4.64万吨,约占全国产量30%,产值达56亿元,也印证了中国鲍鱼行业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连江”。
目前,“连江鲍”产业链初露雏形。从育苗、养殖、鲍鱼北养、成品加工,养鲍原料如海带、海藻的生产,养鲍设备生产等,整个鲍鱼产业链都能看到连江人和连江企业的身影。
编辑:李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