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会古代人见面礼(古人如何行见面礼)

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里,有一段关于潘金莲与武松初相见的描写:

那妇人叉手向前道:“叔叔万福。”

这是很唯美的一个场景。

一分钟学会古代人见面礼(古人如何行见面礼)(1)

当时的潘金莲,作为嫂嫂,很礼貌的给武松行了一个万福礼!

什么是“万福”呢?

这通常是女子行的一种见面礼,具体流程为:

两手抱拳举在胸前,左手下,右手上,上下数次拜揖,也叫“拜拜”。

一分钟学会古代人见面礼(古人如何行见面礼)(2)

简单来说,万福就是女版的作揖。那么作揖是什么?

作揖是男子行的一种礼,右手上,左手下,握成拳状,上身要倾斜,将拳垂下膝头,再举过脸颊,之后缓缓放下来,舒拳。

这么一对比,就会发现,女子的万福比男子的作揖轻松随意了许多。也可以看出,古代礼节对男子是比对女子是要苛刻的!

但,不论作揖还是万福,都藏着古人在见面时的深层教养!

除了作揖、万福这两种最为基本的礼节,还有个更高端的礼节叫——叩首!

一分钟学会古代人见面礼(古人如何行见面礼)(3)

叩首简单理解就是磕头,但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扑通”一声的那种。它也是有具体动作的:

两脚并立,左脚先迈出向前,右边膝盖弯曲落下,落地后,左脚收,跟着跪下来。与此同时,两手放膝前,头尽量的低!

这里男女也不一样,男子反复叩首是需要起身重来的,女子稍微抬头就可以。

此外,叩首礼的轻重也不同,会根据不同人群与场合决定次数与动作。

比如:

  • 对长者或上司:一跪三叩。即作揖一次,跪一次,三次以后起身,再作揖一次。
  • 对皇帝、孔子、天地:三跪九叩。这个礼节和一跪三叩相似,但不用作揖,也不用每次拜,而是每一次叩首要严肃的直立起身体。(皇家祭天、祭孔子时候,要九次三跪九叩,共计八十一次)
  • 对死者:一跪四叩,这便突出了古人的“死者为大”
  • 臣子对皇帝:这里流行叩响头,就是额头落地咚咚咚响的那种。古代很多臣子通过这样的加戏,来彰显自己对皇帝的尊敬。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古代这些礼节是封建桎梏,但这其中所蕴藏着的敬畏心、仪式感,又何尝不是一种教养?

叩首之外,还有一种距离我们很近的见面礼,叫——请安!

请安,最流行的时刻是满人入关后。

当时,北京城的旗人之间,最爱行请安礼。就连街头巷尾,都不乏他们互相请安的场景。

一分钟学会古代人见面礼(古人如何行见面礼)(4)

请安究竟和叩首有何分别呢?

请安是单膝跪地,“跪拜退一足”!

具体是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弯曲右腿的同时,右手跟着垂下来,到鞋子附近。其实就是,清宫戏里阿哥给皇帝请安的那个姿势。

还有一种礼叫做请大安,是臣子对皇帝和贵族行的礼。这算是请安的升级版,右腿跪完,左腿得跟上,跪完要迅速起身。

这里插一句:旗人貌似比汉人注重时间,请安速度要快上许多。具体可以脑补清宫戏里大臣行礼的画面,又拍又跪的,那套动作可是快准狠!

一分钟学会古代人见面礼(古人如何行见面礼)(5)

对了,请安时候,女子是不用下跪的!

女子只需要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半蹲前倾就可以!

所以说,潘金莲一句“叔叔万福”,可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见面礼,而是古人刻在骨子里的优雅教养的体现。

虽然,如今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对古人那一套繁文缛节嗤之以鼻。但是,缺乏仪式感的我们,总会觉得自己身上少些什么。特别是,见到尊敬的、喜欢的人时,想要表达,却一时也想不出表达的方式。

最无奈的是,走在街上,碰上了熟人,甚至亲人,我们有时候竟然只能说出一句苍白的“你吃了吗?”

相比于“你吃了吗?”,“叔叔万福!”实在是显得有教养太多了!

一分钟学会古代人见面礼(古人如何行见面礼)(6)

所以,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做一个反思:在追求自由、平等的新时代的同时,我们是否不小心丢了些什么?

我自然认为那些跪拜礼是含有不公与等级分化的,但一杆子打死的却不仅仅是封建桎梏。

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条路上,我们都需要多费些功夫。

比如,打击等级分化的道路上,那些饱含敬畏的小仪式是可以留下来一些的。也或者,可以简化、修改!哪怕不能真的行一个万福礼,嘴里喊一声“万福”,也是蛮温馨浪漫的!

最后,愿我们的生活能够慢下来,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变得厚重起来!也希望,下次见面时,大家别永远只有一句“你吃了吗?”或者是西化的“嗨”和“哈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