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面关于教育的经典句子(人间正道是沧桑)

论语里面关于教育的经典句子(人间正道是沧桑)(1)

《论语》教育智慧:人间正道是沧桑

《论语》感悟(一一五)

文/王营

原文:6.16 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6.16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6.17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感悟:这两章是孔子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所发出的感慨。祝鮀,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外表漂亮而与南子私通。祝鮀是“巧言”的代表人物,宋朝是“令色”的代表人物,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也仁”,也就是说像祝鮀和宋朝之类的人很少有“仁”心,然而这些不仁之人却能飞黄腾达,深得上层人物的宠信,从而导致仁人志士难以在社会立足,因此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尽管如此,孔子仍然坚信他“仁政”的社会理想是一条人间正道,终究会变为现实。因此,他进一步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谁能不经过屋的正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正道,而像祝鮀、宋朝之流走歪门斜道?

孔子的感慨,亦适合于当今社会。试看今日各单位、各行业主事的头头脑脑们,有几个是靠真本事发家的?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有几个不是巧言令色之人?当今社会,想要出人头地,混出个人样,没有过硬的关系不行,不懂官场的“潜规则”不行,不学会巧言令色更不行。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埋头苦干比不上和领导套近乎,脚踏实地不如讨好领导的爱人,靠真本事提拔,走正道起家,哪简直的迂腐之及、痴人说梦。如果孔子生活在当今社会,恐怕他的感慨比起那个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如此,我们是否就应该对这个社会失望,甚而与某些人同流合污、自暴自弃?当然不是,我们应当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坚信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存在,我们更应该相信“好人自有好报”这条千古箴言。在黑暗的旧中国,毛主席在他的诗词中发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豪壮预言,他坚信尽管在坚持正道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真理的阳光终究会普照中国大地。人生也是一样,我们坚持走正道,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总有一天会到达的理想的彼岸;而那些走捷径、走歪门邪道的人,尽管会获得一时的成功,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论语里面关于教育的经典句子(人间正道是沧桑)(2)

西方有一则寓言,说是有一群人,其中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缓缓而艰难地走在朝圣的路上。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才能到达?于是,他拿出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些,并尽快付诸行动。

十字架被砍掉一部分后,的确轻松了许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就这样走啊走啊,又走了很久很久,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他又想:虽然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一半,但它还是太重了。为了能够更轻松地前行,这次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这样一来,他一下子又感到轻松了许多!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当其他人都在负重奋力前行时,他却边走边轻松地哼着歌!

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这时候也没有蜘蛛侠或者超人出来解救他,他该怎么办?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于是,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

对于一个坚持走正道的人来说,困难、负担,甚至讥讽就是冥冥之中上天给你的一副沉重的“十字架”,只有甘于寂寞,坚持不懈地背下去,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目标。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孟子说得更到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因此,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中,谁如果对困难、负担偷工减料,追求快乐安逸,理想只能被现实撞得粉碎,最终成为空想。况且,困难和负担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儿,有时它可以化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为前行者克服新困难、走向成功铺路搭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