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经典人物形象(薛宝钗是德才兼备的青春靓女)
薛宝钗是德才兼备的青春靓女
丁以华
薛宝钗是《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适值妙龄,天生丽质,其外貌酷似唐代绝色美女杨贵妃。除外表美之外,她是大观园里“妇德”代表,同时佩戴一顶博学多才的桂冠。由此可见,薛宝钗是一位整个封建时代里并不多见的淑女和才女。
薛宝钗有世人称道之德
《女儿经》内容丰富,涉及为人、处事、治家等各个方面,它是古时大家闺秀的必修课。薛宝钗一言一行符合《女儿经》规范,敬老爱幼、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意礼貌等方面做得可圈可点,受到众人一致喝彩,让林黛玉和史湘云等正钗望尘莫及。
“烧茶汤,敬双亲”,薛宝钗孝敬父母。女孩子未出嫁前,清晨要先起床,烧开水, 沏好茶,然后向父母请安,敬献茶水,让双亲享用。“百善孝为先”,我国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子女孝敬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薛宝钗之父是当朝大皇商,资产超百万。薛宝钗是个乖乖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天有不测风云,薛宝钗之父过早离开了人世。在这种情况下,薛宝钗兄长薛蟠理应担起孝敬母亲的责任。可他依然我行我素,恶习未改,吃喝玩乐,惹事生非,把自己的责任全抛到了九霄云外,“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第四回)薛宝钗眼见哥哥无药可救,主动放弃学业,料理家务,独自一人承担起孝敬母亲的义务。“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她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第四回)
“看古人,多贤德”,薛宝钗妇德超群。“停机德”和 “举案齐眉”是我国古代妇德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典型事例。据《红楼梦》判词和曲子透露,薛宝钗集“停机德”和“举案齐眉”于一身。《红楼梦》判词和曲子具有预定和预判的特殊功能,即曹雪芹超前对有关人物的结局作出了隐讳性总结。金陵十二正钗和部分副钗有特定判词和特定曲子,薛宝钗位于正钗之列,理所当然有其特定判词和特定曲子。我国古代女性大都视“妇德”远胜于生命,把它当作人生金字招牌,现存贞节牌坊见证了那段血泪斑斑的历史。“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的故事:乐羊子寻师求学,常年在外。由于思念娇妻心切,他放弃了学业,高高兴兴回到家中。正在织布的妻子得知他回家的原因后,拿起锋利的剪刀,毫不迟疑割断织布机上的绢,并向他提出忠告:中断学业如同绢被割断一样已经毫无价值可言。乐羊子一听无地自容,马上告别妻子,继续踏上求学之路,最终功成名就。此后,"停机德"成为妇德的一大典型事例。“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的故事:孟光,东汉人,家住扶风平陵,身材肥胖,又黑又丑,年满30岁尚待字闺中,故被许多人误已为嫁不出。然而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孟光不是长得丑嫁不出,而是非梦中情人不嫁。孟光一再拒绝媒人提亲,其父语重心长地问:“闺女,你究竟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呀?”她的回话语惊四座:“除了当今第一贤德才子梁鸿,我是谁也不嫁的!”梁鸿是何许人也?他毕业于当时最高的学府——太学,公认的贤德第一、才学第一、容貌第一。时达官显贵心目中的乘龙快婿就是他。孟光的话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梁鸿本人也听到了这则消息。重德才、轻容貌是梁鸿择偶的唯一标准,这位东汉才俊经过深入了解,决定迎娶孟光为妻。孟光不仅钓得金龟婿,还赢得梁鸿的心,成为一段千古佳话。曹雪芹居然将两大妇德的光环全部聚集到薛宝钗一人身上,无非向世人释放一条超强讯号:薛宝钗拥有世所罕见的妇德,绝不亚于前贤。曹雪芹引用“停机德”的典故:秦可卿安排贾宝玉到自己的卧室午休,他很快进入梦乡。贾宝玉在梦中翻阅一本画册:“宝玉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此处出现薛宝钗专属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第五回) 该处“ 停机德”的特定对象指薛宝钗。曹雪芹又引用“举案齐眉”的典故:梦中的贾宝玉听到《终身误》特定曲子:“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第五回) 该处“齐眉举案”的特定对象指薛宝钗。
“奴婢们,也是人”,薛宝钗友善仆人。薛宝钗听从妈妈安排,客居荣国府犁香院。自入住犁香院以后,她从不摆千金大小姐的架子,性格大度随和,与人为善,广交朋友。薛宝钗人缘好,亲和力强,结交了许许多多朋友。她的朋友圈中既有贾迎春和林黛玉等贵族佳丽,也有府内最低层的服务人员。薛宝钗这种没有等级观念意识实属难能可贵,与先前来到荣国府的林黛玉形成了鲜明对比。林黛玉骄傲自大,看不起比自己的地位低的人,终致门前冷落鞍马稀,朋友是屈指可数。“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五回)
“穿衣裳,旧如新”,薛宝钗崇尚简朴。提倡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薛宝钗是节俭楷模。薛宝钗出生于非常优渥的家庭,其父是国朝的大皇商。薛宝钗身为皇商之女,不爱穿华丽衣服,不涂脂抹粉,可着装整洁得体,仍流露“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薛宝钗使用半新不旧的生活用品。薛宝钗身体不适,表弟贾宝玉亲往犁香院探视。贾宝玉走进薛宝钗闺房,发现她使用的生活用品全是半新不旧的,这大大出乎贾宝玉意料,同时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第八回)薛宝钗厌恶衣服熏香。一些纨袴子弟为了追求时尚,常把衣服熏得香气扑鼻。贾宝玉正与薛宝钗亲切交谈,忽闻到一种异香。他猜测薛宝钗的衣服熏过香。薛宝钗直言不讳地回答,自己最讨厌穿熏香的衣服。“宝玉与宝钗相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竟不知从何而来的。遂问:‘姐姐得是什么香?我从未闻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第八回)薛宝钗的居室过于简朴。薛宝钗随同大家一起搬进大观园,其居室未进行豪华装修,也没有摆放贵重的器皿。皇商之女的居所如此淡素,毫无喜庆氛围,贾母见状不可思议,甚至为之叹息。“(贾母)乃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一个土定瓶供者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第四十回)
“凡笑语,莫高声”,薛宝钗谨口慎言。蓝鼎元在《女学》中指出:“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明确要求女性不宜多讲话,倘若开口说话,必须使用恰如其分的言辞,做到少而准,绝不允许胡说八道。故此,“妇言”最能体现一位女性的智慧及其知识修养。薛宝钗宁可多走一步路,不愿多说一句话,所以人们未见过谈天论地。薛宝钗是“罕言寡语”之人。“罕言寡语”指一个人极少说话,淑女大都属于这种类型。贾宝玉探望病中的薛宝钗,不仅一睹芳容,还发现她不爱讲话,“……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薛宝钗不轻易发表意见。薛宝钗说话不似林黛玉那样尖酸刻薄,也不似史湘云那样说话经常得罪人,对与己无关的事向来不表态。薛宝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王熙凤充分掌握她这一特性,亲口对平儿说过:“宝丫头虽好,却打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第五十五回)薛宝钗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高手。即使把事物都一眼看穿了,她仍是装聋作哑,一言不发。薛宝钗发现一位唱戏的小旦长得极像林黛玉,王熙凤也有同感。当王熙凤提问该小旦像谁时,薛宝钗只笑不语。“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内也已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第二十二回)元春从宫中送来一个灯谜,薛宝钗一看就知道谜底。可她故作竭力思考的样子,就是不肯说出来。“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其实一见便猜着了。”(第二十二回)
“无是非,是贤良”,薛宝钗以和为贵。“嫡庶有别”的观念不仅在皇宫盛行,荣国府亦是如此。贾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因一个是正妻所生,另一个是妾所生,两人的境况就有了天壤之别。附势的奴才们懂得人情世故,他们唯贾宝玉马首是瞻,对贾环的态度是冷若冰霜。贾环的生活环境如此恶劣,心理受到了严重扭曲,不仅忌恨贾宝玉,还想方设法陷害他。贾环属于心胸狭窄的小人,做出了许多让别人瞧不起的事情。薛宝钗并不介意贾宝玉和贾环兄弟之间誰对谁错,也不因自己与贾宝玉存有“金玉良姻”的特殊关系就断绝同贾环的正常交往,而是既袒护他,还馈赠他土特产。薛宝钗顾及贾环的颜面。贾环同薛宝钗的丫头莺儿在一起睹博,输几文钱耍赖。莺儿说了几句重话,他又哭又闹,有失公子哥体面。贾环虽然有错在先,但是薛宝钗网开一面,一边批评莺儿,一边安抚贾环。贾宝玉刚巧路过这儿,薛宝钗担心贾环受到其兄责骂,赶忙替他打圆场。“如今宝钗生怕宝玉教训他,到没意思,便连忙替贾环掩饰。”(第二十回)薛宝钗派送贾环土特产。薛蟠从南方带回一批土特产,交由薛宝钗处理。薛宝钗亲自分配,除林黛玉略多外,其他人员相等,并安排专人派送。贾环也收到了一份礼物,赵姨娘知道这事后大喜过望。赵姨娘从不表扬人,破天荒表扬了薛宝钗:“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送到,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第六十七回)她还当着王夫人的面猛夸薛宝钗:“……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她疼她,果然超人爱。”(第六十七回)
“坐起时,要端正”,薛宝钗落落大方。古时少女未嫁时独守闺房,这是造成她们“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最直接原因。女孩子偶尔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要求她们做到举止优雅,端庄稳重,否则,给人留下轻浮的坏印象。“珍重芳姿昼掩门”,薛宝钗在家常把大门掩上,不喜欢抛头露面。她在公开场合努力克制自己,时时显得心平气和,处处表现端庄大方。薛宝钗的“稳重和平”受到贾母首肯。随着接触机会越来越多,贾母发觉薛宝钗稳重大方,越来越喜欢她,“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 (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的“坦然自若”获得贾政赏识。贾政官至员外郎,是当朝皇帝的宠臣。贾元春久居“见不得人”的皇宫,生活过的枯燥乏味,想用制谜和猜谜方法排遣寂寞。一次,元春特制一个谜面,差人送到荣国府,让家里人竞猜。贾母高度重视,召集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组织一场别开生面地制谜猜谜活动。闻知府上有活动,贾政自告奋勇地参与。活动期间,贾政特别留意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各自表现如何。史湘云是旁若无人,不停地高谈阔论;林黛玉整个人是无精打采,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薛宝钗是举止大方、不拘谨、彬彬有礼。贾政在现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作出正确判断,唯有薛宝钗一人具备世府千金的素质。“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插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第二十二回)
“尊长至,要亲敬”,薛宝钗敬重尊长。贾母在两府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全体人员共同爱戴的老太君。薛宝钗作为一个晚辈,对贾母是恭敬有加,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把贾母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熟记于心。薛宝钗用心服务,贾母对她也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薛宝钗熟知贾母的食谱。薛宝钗生日临近,贾母个人出资二十两银子,破例为她举办一场隆重的生日庆典。生日那天,薛宝钗没按自己的口味安排佳肴,满桌尽上贾母平时爱吃的甜烂之食。贾母品尝到自己喜爱的美味,“贾母更加欢悦。”(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熟记贾母喜爱剧目。贾母只对热闹的剧情感兴趣,薛宝钗早已一本全知。薛宝钗生日宴刚结束,大家陪同贾母观看戏剧。贾母命令薛宝钗点戏,她见无法推辞,先后点《西游记》和《智深醉闹五台山》两出戏。这两部戏全都热闹异常,“贾母自是喜欢。”(第二十二回)薛宝钗恭维贾母。薛宝钗尽说一些贾母爱听的话,虽有阿谀奉承的成分,但主要目的是哄老人家开心。贾母听了这些话,口头上谦虚几下,心里是挺受用的。薛宝钗说:“任凭凤丫头再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第三十五回)薛宝钗抽空看望贾母。贾母同其他老年人一样害怕孤单寂寞。薛宝钗经常挤出时间到贾母住处,同老人家聊聊天。“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 (第四十二回) “宝钗等歇息了一会儿,方来看贾母、凤姐。”(第四十四回)薛宝钗心中时刻装着贾母,有付出必有回报,贾母终于高调赞扬薛宝钗。老太君金口一开,薛宝钗的前景是一片光明。贾母说:“提起姐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子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第三十五回)
“若闻知,两参商”,薛宝钗腹有良谋。王夫人同薛姨妈是亲姐妹关系,薛宝钗称她姨娘。薛宝钗解决金钏之死的善后工作。一个盛夏的午后, 王夫人正在凉榻上睡午觉。贾宝玉估计母亲进入梦乡,主动与金钏搭讪。王夫人根本没有睡着,仅在闭目养神。王夫人亲耳听到金钏说了许多情话,把贾宝玉弄得神魂颠倒。王夫人据此判定,金钏是个坏女孩,于是翻身起床,朝她脸上猛打几巴掌,大骂一顿,并作出辞退处理。金钏苦苦哀求未果,被母亲领回家中。她顿觉颜面无光,投井而亡。金钏虽是一个仆人,但毕竟是桩人命案。王夫人已经方寸大乱,不知如何是好。“姆婶事,决莫言,若闻知,两参商”。薛宝钗第一时间赶来安慰王夫人,把全部罪过归之于金钏不懂事,同时拿出用金钱摆平此事的方案,首先要多拿些银两,“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其次提出了一个非常大度的建议,拿几件自己未穿的新衣服给死者金钏,让她下葬时体面一些。王夫人全盘接受薛宝钗方案,另请和尚为金钏超度亡灵。金钏的母亲看到金钏的后事办得风风光光,又收到不少钱财,还亲向王夫人磕头谢恩。自摆平此事后,王夫人对这位姨侄女更加刮目相看。“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将他母亲叫来拿了去。却说王夫人唤他母亲上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他母亲磕头谢了出去。”(第三十二回)
“应他急,感我情”,薛宝钗乐善好施。薛家富裕,薛宝钗没有瞧不起家境不如自己的人。每当别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她总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薛宝钗助人为乐,做了许多好事,不张扬。薛宝钗急送贾宝玉药品。贾宝玉卷入王府间的政治斗争,另加调戏金钏闹出人命案。贾政是怒不可遏,决定对贾宝玉动用严厉家法,把他打的皮开肉绽。薛宝钗闻讯心急如焚,急忙拿出祖传医治棒伤的丸药,即刻送到贾宝玉床前,并向袭人详解使用方法。薛宝钗看到贾宝玉伤势严重,情急之下说出自己心很痛等肺腑之言。她自觉说得不妥,羞红脸,低下头,摆弄裙带。贾宝玉亲耳听到薛宝钗甜言蜜语,心头顿感无比温暖,将疼痛忘得一干二净。“(宝钗)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第三十四回)薛宝钗暗送林黛玉燕窝。林黛玉身体越来越虚弱,薛宝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毫不吝啬取出家藏的上等燕窝及进品糖,给林黛玉滋补身子。为了不张扬,薛宝钗安排一个老太婆趁黑夜将燕窝等营养品送到林黛玉住处。“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吃完了再送来。’”(第四十五回)薛宝钗资助史湘云办螃蟹宴。史湘云一时冲动,提出要“设东拟题”。既开社,就得做东。薛宝钗知道她在家中作不得主,手头上也拿不出这笔钱,于是决定资助她,帮她兑现诺言,了结此事。“……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从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四五桌果碟子,岂不省事,又大家热闹了。”(第三十七回)薛宝钗拟替邢岫烟赎回冬衣。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家境贫寒,随父母一起投奔邢夫人。邢岫烟端雅稳重,薛姨妈等人很疼爱她。薛姨妈欲娶她为媳,但考虑到薛蟠行止浮奢,生怕遭蹋了她,遂临时改为薛蝌说媒。邢岫烟认为薛蝌为人可靠,与自己般配,同意了这门亲事。邢岫烟月薪二两银子,每月须上交一两给父母,自己可支配仅剩一两银子,缺钱是常态。可邢岫烟个性倔强,不愿开口向别人借钱。正值隆冬时节,邢岫烟又急需用钱,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拿出棉衣典当几吊钱。那家当铺的经营主就是薛家。薛宝钗得知邢岫烟当掉冬衣,担心她冻坏身体,准备用钱把衣服赎回来,晚上不声不响地交到她手中。宝钗对邢岫烟说:“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扇了事大。但不知当在那里了?”(第五十七回)
“学针线,莫懒身”,薛宝钗精通女红。女红,又称女事,旧指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等,这类工作大都是妇女所做。女红是封建时代女子不可不熟练的手头活儿,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往往从娃娃开始抓起。“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薛宝钗自幼勤学苦练,基本功扎实,女红技艺精湛。薛宝钗心甘情愿承接制鞋任务。袭人为贾宝玉赶制一双鞋,突然感到身体不支,针线活非得停几日不可。为了不延误制鞋工期,袭人想请史湘云帮忙。薛宝钗明确告诉袭人,史湘云近日家务事繁杂,已累的疲惫不堪,指望她帮忙是很不现实的。于是,薛宝钗主动接受了这项急迫任务。“袭人笑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宝钗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第三十二回)薛宝钗情不自禁干起刺绣活。吃过午饭,薛宝钗没回房休息,向怡红院方向走去, 欲与贾宝玉谈谈心,以解午倦。中午时分是一天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薛宝钗走进怡红院,看见两只仙鹤卧在院外的芭蕉树下一动不动,房内的丫头们横三竖四躺在一起,贾宝玉酣然入睡,袭人忙着为贾宝玉刺绣。那幅刺绣图案美不胜收,白绫红里上面扎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不一会儿,袭人有事外出,心灵手巧的薛宝钗坐到袭人的位置,不由自主地干起针线活,亮出精湛的手艺。这一幕,恰巧被刚走到窗前的林黛玉和史湘云看得真真切切。“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不想林黛玉因遇见史湘云约他来与袭人道喜,二人来至院中,见静悄悄的,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林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第三十六回)
“冲撞我,只在心”,薛宝钗宽宏大量。“男为天,女为地”,这是男权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女人作为弱势群体,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如果被男人误解,分得清对方的善恶就行了,没有必要出言不逊,更不能怀恨在心。薛宝钗顺从贾宝玉意愿。荣国府收到元春赐礼,虽然大家有份,标准却分出三六九等。贾宝玉和薛宝钗收到同等礼物,林黛玉和迎春三姐妹收到相同的礼物。除此之外,薛宝钗还多得一个红麝串。贾宝玉为此大惑不解。至于元春为什么多赐一个红麝串,薛宝钗是心知肚明的。没过几日,贾宝玉遇见薛宝钗,当面向她提出索看红麝串的请求。红麝串佩戴在薛宝钗圆润的臂膀上,须解开衣服才能取下来。对女孩子而言,这是件很尴尬的事情。贾宝玉所提要求确实过分,但薛宝钗还是顺从了。薛宝钗生得珠圆玉润,费力把珠子从臂膀上褪下来,贾宝玉终于如愿以偿。可他忽见薛宝钗臂膀如同白玉一般,竟动了歪心思。薛宝钗看的真真切切,顿时羞红了脸。正当薛宝钗把珠子抛给贾宝玉的时候,不巧又被林黛玉撞见了。“(宝钗)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第二十八回)薛宝钗谅解贾宝玉唐突的讲话。薛宝钗是典型的传统女性,一向以温柔娴淑的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贾宝玉荒唐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让她感到十分难堪。杨贵妃在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因生前大搞裙带关系,杨家数人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特别是其兄杨国忠主政期间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爆发“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切,杨贵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称她是惑乱朝纲的女人也不为过。可是,贾宝玉没有经过大脑慎重思考,当贾母和林黛玉等人都在现场的情况下,竟把薛宝钗称作杨贵妃。薛宝钗一听柳眉倒竖,罕见用措词严厉的语言回击他。贾宝玉见到薛宝钗怒气冲冲,自知理亏,无言以对。薛宝钗有包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没有再纠缠这件事。“(宝玉)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第三十回)
“外有言,莫内传”,薛宝钗息事宁人。女人间的家长里短,是搬弄是非的根源。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一经传言就被无限夸大;一些道听途说的假消息,传播后让人真假难分。祸从口出,许多家庭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失和都是由口舌之争所引起的,酿成家破人亡的惨案屡有发生。荣国府和宁国府人事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错在一起。“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薛宝钗不传播不良言论,远离是非旋涡。薛宝钗化解一起特大危机。这天原是"未时交芒种节",园中的姑娘们走出来纵情玩耍,唯独不见林黛玉的身影。薛宝钗朝潇湘馆方向走去,突然看见贾宝玉进入潇湘馆。薛宝钗心想,此时若进潇湘馆,一是引起林黛玉猜疑,二是给贾宝玉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她决定原路折返。就在返回途中,薛宝钗看见一双玉色蝴蝶翩翩起舞,好看极了,产生扑蝶兴趣。她兴致勃勃地追赶蝴蝶,来到滴翠亭下。亭子窗户关的严严实实,她忽听见小红和坠儿正在议论“手帕”之类极隐秘的事情。薛宝钗听后惊骇万分,立刻想到小红是位刁钻古怪的丫头,又想到逼急会造反的古训。为了打消她俩的疑虑,薛宝钗是急中生智,故意提高嗓门喊林黛玉的名字,并说出你藏在这儿等语。如此这般处理,一则表示自己找林黛玉刚来到这儿,二则表示自己没有听见你俩的谈话内容。事实表明,薛宝钗本着大事化小及小事化了原则,做到了守口如瓶。后来,大家相安无事。“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第二十七回)
“宜以之,为法则”,薛宝钗尊从礼法。“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用于约束女人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指: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女儿经》则是“三从四德”具体化和明细化,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薛宝钗自小被灌输封建思想,“三从四德”的意识根深蒂固。“当做曲儿要记熟,句句还要懂的清”,薛宝钗以《女儿经》作为座右铭,把礼义准则牢记于心。薛宝钗常年佩戴“不离不弃”的金项圈。薛宝钗接受癞头和尚赠送的金璎珞。金璎珞,即金项圈。薛宝钗的金项圈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永不分离、永不抛弃的意思,宣扬“从一而终”和“一女不嫁二夫”等封建思想。所谓的“从”,不是表面上的随从,而是心悦诚服的接受。丈夫若先己而逝,妻子应该为丈夫终生守寡:若死去的丈夫留下子女,必须将子女扶养长大成人,以后还得听从儿子的安排。故此知之,薛宝钗佩戴金项圈起到了警钟长鸣的作用。“宝玉看了她的,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两遍,因笑道:‘姐姐这八个字,到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凿在金器上。’”(第八回)薛宝钗长期服用“冷香丸”。据薛宝钗本人介绍,“冷香丸”专治“热毒”。薛宝钗小时候患一种奇怪的病,那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一犯病就出现喘嗽等症状。有位和尚给薛宝钗开出"海上仙方儿"的处方,药配制而成取名"冷香丸"。冷香丸的制作过程特别讲究,“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花蕊十二两,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薛宝钗服用此药十分见效,“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下。”(第七回)“冷香丸”为何物呢? 笔者推测:一年四季更替,气候有明显变化,极易引起女孩子生理和心理反应。薛宝钗一旦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服用“冷香丸”之类药物,就能起到稳定情绪的功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古代女孩子长至十二三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此时的薛宝钗年方十五岁,尚待字闺中,解决婚嫁问题迫在眉睫。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青春期的薛宝钗当然也不例外,她出现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生理和心理反应越来越明显,服用“冷香丸”显得更有必要。薛宝钗之所以能够保持“稳重和平”的良好心态,既是《女儿经》等封建礼法约束的结果,还有“冷香丸”的药效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薛宝钗有出类拔萃之才
薛宝钗自幼学文识字。由于天资聪颖,她不仅学识丰富,而且做到杂学旁收。薛宝钗在文学、历史、戏曲、医学以及佛学经典等方面均有涉猎,其见解精辟独到,令贾府上上下下刮目相看。
薛宝钗通诗词。薛宝钗文学功底深厚,诗词方面的造诣尤为突出,不仅会吟诗作赋,还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贾宝玉甘拜薛宝钗为师。元春晋封贤德妃,准备元宵节省亲。元春衣锦还乡,宁荣两府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她回家,贾宝玉等人纷纷赋诗“颂圣”。薛宝钗赋“凝晖钟瑞”,不经意的流露皇权崇拜,尤其那句“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其奉承迎合自不待言。贾宝玉奉元春之命,以“怡红院”为题赋诗,其中有句“绿玉春犹倦”。元春先前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薛宝钗已窥测出她不喜用“绿玉”之类词语,于是悄悄告诉贾宝玉,贵人不喜用“玉”字,建议用“绿蜡”替代“绿玉”,并告知“绿蜡”出自唐代著名诗人韩翝的“冷独无烟绿蜡干”。贾宝玉幡然醒悟,赞她无书不知,笑说今后不该叫姐姐,应该叫师父了。“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到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师父,不叫你姐姐了。”(第十八回)薛宝钗作“螃蟹诗”讽刺时事。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大家有了吟诗取乐的固定场所。秋气送爽,丹桂飘香,众人齐聚诗社。席间,时令美食螃蟹端上桌,众人享受美酒美味,诗兴大发,以菊花为题赋诗。品诗正酣,又端上数只热气腾腾的螃蟹。贾宝玉提议以螃蟹为题赋诗。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各作了一首螃蟹咏。薛宝钗所作的咏蟹诗独树一帜,用辛辣语言讽刺那些附炎趋势的贪官污吏之流,赢得众人一致好评。薛宝钗用七律作诗一首: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都说:‘这是食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第三十八回)薛宝钗用“柳絮咏”言志。众人改海棠诗社为桃花诗社,共推林黛玉为社主。暮春之际,史湘云是百般无聊,看见漫天飞舞的柳絮,偶成一小令。她的柳絮词激发大家吟诗作赋兴趣。由诗社发起填词,要求每人各拈一小调,限时做好。贾宝玉没有原创作品,却兴致勃勃续完探春词的后半阕。薛宝钗觉得他们写的“过于丧败”,便一改词风。薛宝钗所填的词果然与众不同,展现了开朗乐观的一面,在场的人无不拍案叫绝。薛宝钗用《临江仙》填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第七十回)
薛宝钗通绘画。惜春在四姐妹当中年纪最小,可她的画技却是首屈一指。为报活命之恩,刘姥姥亲自挑选许多新鲜蔬菜瓜果,领着孙子板儿,第二次迈进荣国府。此行完全出乎刘姥姥意料之外,老太君贾母与她聊得极其投缘,受到高规格接待,既享美食,又参与行乐。令刘姥姥终生难忘的是,特别有幸游览“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她被眼前仙境般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希望有人以此为背景作幅画。贾母获悉刘姥姥有此想法,拉着贾惜春的手对她说:“我这小孙女就会画。”并当面交待惜春,把众人全部画入画中,该作品必须赠予刘姥姥。贾母既开金口,惜春就将此事当成正经事,向诗社请假半年,开始专心致志作画。绘制大观园全景是有一定要求的,不仅要画整个园子,还要画上那么多人物,像连环画一般才行,惜春根本无法独自完成这项艰巨性任务。幸好薛宝钗精通画画,自觉自愿当她的指导老师,且做到了诲人不倦。她向惜春讲授画国画的要领和方法,艺术家在创作前心中必须先有丘壑,然后对素材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处理,最后才能达到真实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又向惜春口授绘画所需材料,所列画具、颜料以及其它器具达四十四样之多,清单上的品目和数量是清清楚楚,既有“蟹爪”、“须眉”等专业性画具,又有碗碟、风炉、沙锅等一般性画具。当薛宝钗说到生姜和酱也是绘画的必备材料时,还引来林黛玉冷嘲热讽,说她要炒颜料当菜。薛宝钗一口气能列出如此之多的绘画材料,完全具备职业画师的素养。“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了。’”(第四十二回)
薛宝钗通医学。薛宝钗对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薛宝钗推断出林黛玉所服药名。林黛玉体弱多病,自小服用人参养荣丸。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贾母听闻如此,便吩咐府上配药时添加一副,服药难题轻而易举得到解决。林黛玉长期服用王太医配制的药,近期改服鲍太医配制的药,可两种药的效果并不明显。贾母让林黛玉依旧服用王太医的药。王夫人建议林黛玉再换一种丸药,却已记不清那个药名,误说“金刚”之类。薛宝钗根据王夫人的误说之词,并结合贾宝玉所言药理,推断该药名当是“天王补心丹”。薛宝钗答对药丸的名称,王夫人点头称是。“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拍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第二十八回)薛宝钗医好贾宝玉的棒伤。贾宝玉无意间卷入两个王府内部争斗,又因为调情金钏闹出人命案。贾政火冒三丈,对一再犯错的贾宝玉动用严厉的家法。在贾母直接干预下,贾政才停止用刑。贾宝玉被打的皮开肉绽,伤势很重。薛宝钗闻讯寝食不安,取出祖传医治棒伤的丸药,火速送到贾宝玉床前。贾宝玉躺在床上,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嗳哟”之声连连。薛宝钗心痛不已,当面向袭人讲授使用方法。袭人遵嘱用药,初见疗效,贾宝玉的棒伤渐渐痊愈了。“袭人道:‘宝姑娘送去的药,我给二爷敷上了,比先好些了。先疼的躺不稳,这会子都睡沉了,可见好些了。’”(第三十四回)薛宝钗向林黛玉诚荐食疗法。每到春分和秋分过后,林黛玉结核病必定复发,连太医等顶级医生都束手无策。林黛玉对自己的病能否治好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林黛玉的病情牵动着薛宝钗的心。她认真查看医生所开的药方,发现症结所在。原来,林黛玉的病因是“气血两亏”,常吃药里含有人参肉桂成分。这两味药药性太热,不适合治疗结核病。薛宝钗主张代之以每天早上一两燕窝粥,所需燕窝由自己奉送。林黛玉听后大为感动,立马转变以往对薛宝钗的态度,打开心扉,向她倾诉肺腑之言。“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第四十五回)
薛宝钗通戏曲。宁国府和荣国府都是诗礼簪缨之族,家庭成员不仅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两府相继组建剧团,逢年过节或遇到喜庆的日子都会举办文艺演出。薛宝钗是个戏剧通,熟读《西厢》《琵琶》“元人百种”等剧本。不仅如此,她对戏剧有卓越的鉴赏力,从热闹的“俗戏”中能听出富有哲理的曲文。薛宝钗生日快到了,贾母破例从自己的积蓄中拔银二十两,交与王熙凤筹办酒宴和戏曲演出。正月二十一日是薛宝钗的生日,大家吃过早饭,陪同贾母来到戏园。只要剧情越热闹,贾母就越喜欢看,对于这一点,薛宝钗早已了然于胸。贾母坚持要让小寿星优先点戏。虽然这场戏是贾母特意为自己安排的,但薛宝钗的最终目的还是以贾母开心为要。于是,薛宝钗选择《西游记》作为开场戏。这出戏热闹异常,甚合贾母心意。“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出《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第二十二回)接下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人轮流点戏。此时,菜肴全部端上桌,贾母再次指派薛宝钗点戏,她所点的曲目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大英雄,在打死镇关西后,逃到五台山出家,有次喝的酩酊大醉,大闹寺院,随后被住持驱除。该戏排场和词藻俱佳,薛宝钗又为讨好贾母所点,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热闹剧情根本不符合贾宝玉的要求。元春省亲刚结束,贾宝玉受邀到宁国府看戏,因为《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剧情均属热闹戏文,贾宝玉一会儿就溜走了,这让宁国府主人贾珍尴尬万分。“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地步,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第十九回)薛宝钗挑选《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其用意当然未逃过贾宝玉的双眼。贾宝玉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只是淡淡地对薛宝钗说,贾母既在现场,点这种类型的戏也是无可厚非的。薛宝钗这才意识到,贾宝玉没看过《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既然不了解剧情,又怎么会领悟内中戏理?于是,她借机向贾宝玉作详细讲解,显露出扎实的学问功底。贾宝玉听后茅塞顿开,大加赞赏。“宝钗道:‘你白听了几年的戏,哪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辞藻都好呢。’……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逃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赞不绝,又赞宝钗无书不知。”(第二十二回)
薛宝钗通历史。杨国忠是史上臭名昭著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早年染上嗜酒赌博等恶习,众亲友投去鄙视眼光。他三十岁时从军,在西川参加屯田工作,因表现突出被授新都县尉。之后,他依附蜀地豪强鲜于仲通,任扶风县尉。不久,族妹杨玉环受到唐玄宗专宠,杨国忠飞黄腾达的时机悄然而至。他历任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太府卿。李林甫去世后,他又担任检校右相兼管文部,册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可他能力平平,嚣量狭小,德才不配相位,两次派兵攻打南诏,损兵折将。尤其与安禄山之间互相倾轧,水火不容,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自此一厥不振。史书上对杨氏兄妹评价大都是负面的,甚至有学者将杨贵妃放在红颜祸水之列。薛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外表酷似唐代绝色美人杨玉环。曹雪芹也有意把薛宝钗的容貌和体态与杨玉环相提并论。一是作者将薛宝钗喻为“艳冠群芳”的牡丹花。有许多诗人将杨贵妃与牡丹花浑为一体,诗仙李白就留下了“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二是作者直接了当地把薛宝钗写作杨妃。第二十七回目就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贾宝玉的不当言论引得薛宝钗大为光火。贾宝玉同林黛玉又在闹情绪,贾母时刻放心不下。王熙凤善解人意,把贾宝玉和林黛玉拉到贾母住处。贾母看到两人已经冰释前嫌,心里格外高兴。贾宝玉发现薛宝钗也在场,告诉她自己有病在身,不能到场为薛蟠庆生,并询问她为何不跟众人一道去看戏。薛宝钗回应怕热,他不慎泄露“他们拿姐姐当杨妃”的秘密。薛宝钗是封建礼教卫道士,贾宝玉竟拿自己同杨贵妃相比,第一反应是自己的人品被他亵渎了。另外,亲哥薛蟠也没像杨国忠那样祸国殃民,又何必要扯上哥哥。薛宝钗对杨氏兄妹的品行更是一本全知,当听到贾宝玉妄言妄语时,怒火中烧,当即予以反击。“宝玉听了,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脸红起来,便冷笑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没有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第三十回)
薛宝钗通佛学。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宗传到第五祖弘忍大师。当时,弘忍大师正在湖北黄梅开坛讲学,弟子多达五百人。众弟子中的翘楚者当数神秀。弘忍大师年事渐高,物色继承者已成当务之急。他想出一个计策,让弟子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谁做得好就将衣钵传给谁。神秀觊觎方丈宝座,担心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作了畿子,有违佛家无为而作的意境。于是,他趁着夜色,悄悄在院墙上写下一畿: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该畿的精髓是,要时时刻刻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只有通过不断修行才能抗拒外来的各种诱惑和邪魔。神秀过分强调修行的作用,则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不相吻合。次日清晨,众人围观该畿子,均猜中乃为神秀所写,称赞声不绝于耳。弘忍大师未对该畿发表意见,因为他觉得神秀未达到顿悟境界。这事像风一样传到了火头僧慧能的耳里。慧能没读过书,是个目不识丁的和尚。慧能来到神秀所作的畿子前,即兴作一畿子,并央请别人写在神秀所作的畿子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该畿的精髓是,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人心若空,何必畏惧外来的诱惑;任何事情能做到从心而过,又怎么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呢?这是禅宗的最高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开悟了。弘忍大师看到慧能所作的畿子,马上派人把他叫到跟前,当众予以严厉批评:写的乱七八糟,纯属一派胡言,并擦掉他所写畿子。他在慧能的头上敲打三下就走开了。慧能理解五祖的意思,于三更时分赶到弘忍大师的禅房。弘忍亲授《金刚经》教义,秘传衣钵给他。为防神秀伤害慧能,弘忍大师让他立即远走高飞。慧能连夜向南方逃去,成功躲过神秀手下人的追杀。隐居十年时间,慧能继承东山法门,在莆田少林寺创立禅宗的南宗,世称禅宗六祖。后人将慧能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圣。薛宝钗对参禅悟道颇有心得。在薛宝钗的生日宴上,史湘云说一戏子像林妹妹。为不惹林黛玉生气,贾宝玉及时向史湘云递眼色。谁知湘云不领情,抱怨宝玉看不起自己。林黛玉也不领情,认为宝玉不了解自己。贾宝玉见状痛楚万分,时刻为姐妹们的和睦着想,却弄出吃力不讨好的结果。于是,他提笔写下一偈子: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贾宝玉已萌生远离尘世的想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过好自己,不会再理世事了。林黛玉察觉贾宝玉心灰意冷,会同薛宝钗和史湘云一起前去劝导他。林黛玉先是笑问: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贾宝玉听到林黛玉如此发问,又见她添加“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两句偈语,渐有所悟,便知自己过于矫情了。冰雪聪明的薛宝钗听见林黛玉问话以及所添加的两句偈语,接着向他讲述六祖故事,开导他不要胡思乱想。薛宝钗娓娓而谈,滔滔不绝。贾宝玉本有慧根,薛宝钗的一席话,让他立刻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四人终于和好如初。“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第二十二回)
薛宝钗通儒学。薛宝钗之父撒手人寰,她主动放弃学业,主要精力料理家务,为母亲分解忧和愁。如此一来,她不仅提高了管家能力,还练就了理财本领。论及理财之道,薛宝钗能顺手拈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甚至连已佚失的“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等句也能倒背如流,特别是她用儒家学说指导贾探春经济改革可圈可点。荣国府事务繁杂,具体执行者是王熙凤,素有“凤辣子”之称。王熙凤有着惊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治家手段,做事干练,还喜欢揽事,一位十足的工作狂,长期充当王夫人左膀右臂,全权管理荣国府,曾经协管宁国府。王熙凤因小产暂时告别管理岗位,王夫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李纨、贾探春与薛宝钗组成“三驾马车”,临时管理荣国府日常工作。李纨年纪轻轻遭受丧夫之痛,她的心早如同“槁木死灰一般”,啥事都不愿意参与。这样,实际工作落到了贾探春与薛宝钗两人的肩上。荣国府曾经大肆操办元妃省亲,所造成的巨额亏空未得到皇家弥补,导致债台高筑,现今府上的日常开支只得依靠典当物品来维持。“才自精明志自高”,贾探春是一位有才干有理想的知识青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荣国府入不敷出的现状。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她力行改革,采取若干举措:一是开源。探春按照“承包制”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妈们。消费性大观园短期内被改成生产性种植园,为捉襟见肘的贾府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二是节流。探春当即停发贾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等人零花的月钱。探春下令停发大观园内脂粉买办费用。虽然每人每月节省的数目不大,但是累计数还是可观的。三是秉公办事。舅舅赵国基逝世,探春没有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以及母亲赵姨娘的哭闹,公事公办,按规定付出二十两礼钱。仅此一项,为府上节省二十两银子。作为客人的薛宝钗没有袖手旁观,积极为贾探春改革建言献策,把决定权交给探春,自己只做一名军师。“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穷尧舜之辞,背孔孟之道。”贾探春对自己的改革方案相当自负,整个方案设计都是以利为中心,薛宝钗尖锐地提出批评:“你才办了两天的事,就利欲熏心。”同时指出:“若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 在贾探春看来,既然改革的目的是利字当头,那么打出“背孔孟之道”的旗号就是顺理成章。然而,薛宝钗用孔子的“义利观”提醒探春,不能单纯追求商业利益,防止改革滑向物欲横流的邪路。贾探春听后如梦初醒,“点头称赞”。贾探春在选择承包人时也征求了薛宝钗的意见,薛宝钗提出“小惠全大体”方案。“小惠全大体”的实质就是雨露均沾,让承包者分出部分利润给那些没有承包到的人以安其心。贾探春采纳这一主张,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那些值夜班的人也享受到改革红利,非常感念薛宝钗的恩惠,不再吃夜酒赌博,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得人心者得天下”,薛宝钗的高超管理技巧博得贾府上上下下的称赞,正如李纨所说:“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有了薛宝钗的新设计,贾探春的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众人听了,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真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第五十六回)
薛宝钗通玄学。贾宝玉有块通灵宝玉,薛宝钗有个金锁,“都道是金玉良缘”,每人都知道他俩的结合是前世注定好姻缘。金玉良缘纯属玄学观点。玄学是一种关于远离“事物”与“事务”的形式来讨论事务存在根据的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问题。薛宝钗通晓金玉配对的玄机。薛宝钗偶染微恙,安心在梨香院内静养。贾母是个老戏谜,尤喜剧情热闹的戏曲。宁国府排演好几出戏,王熙凤鼓动贾母去看戏,恰巧宁国府女主人尤氏也向贾母发来了正式邀请。演出当天,贾宝玉等人陪同贾母一道前往观看。午餐前,贾宝玉和王夫人送贾母回府午休,王熙凤等人则继续留下来欣赏节目。贾宝玉忽然想起病中的薛宝钗,决定趁此机会前去探视。他带着几位嬷嬷和丫鬟,马不停蹄地赶到表姐薛宝钗的住处。此行促成了“金锁”和“宝玉”首会。两人寒暄之际,薛宝钗看见贾宝玉脖子上挂着那块神奇的通灵宝玉,向他提出赏鉴宝玉的请求。贾宝玉爽快应允,快如闪电般把玉递到她的手中。薛宝钗来回颠倒着把玉看了一遍,又特意翻过来正面细看,将词一连念了两遍:“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句念词恰巧被贴心仆人莺儿听见了。莺儿虽然没有文化,但听得出通灵宝玉上的字和主子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儿,毫不迟疑向贾宝玉泄露天大秘密,薛宝钗的项圈上也有字。贾宝玉听了,感到讶异之极,向她提出索看“金锁”的请求。薛宝钗无法推辞,只好费力取出“金锁”,送与他鉴赏。贾宝玉看见金锁一面镌刻着“不离不弃”四字,另一面镌刻着“芳龄永继”四字,朗读了两遍,又把自己玉上的词朗读两遍,笑称两者确是一对儿。贾宝玉和莺儿均看出两者是一对儿,难道连博才多学的薛宝钗还看出来这一点吗?薛宝钗既然一看明了,为何要把两句词念出声来?一遍不够,还非得要念上两遍呢?笔者认为,这是主子和仆人之间成功进行了一场双簧表演。薛宝钗念出声的目的,乃是有意念给莺儿听的。一经薛宝钗提醒,莺儿方才恍然大悟,赶紧接过话茬,这才斗胆公开主子的私秘事。随后,薛宝钗“责备”莺儿未上茶,意味着莺儿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莺儿所言果然诱发贾宝玉极大好奇心,“金锁”堂而皇之地推荐给了贾宝玉。“宝玉看了她的,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到真与我的是一对。’”(第八回)贾宝玉抵触金玉配让薛宝钗大为震惊。夏季午睡特别有益于身体健康,贾宝玉养成午睡的良好习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薛宝钗特地前往绛芸轩。贾宝玉已进入梦乡,袭人正忙着刺绣。薛宝钗拿起扇子为熟睡的贾宝玉驱赶蚊虫。这时候,袭人有事外出,薛宝钗立刻坐到刺绣的位置上,接着干起刺绣活。林黛玉和史湘云刚巧路过绛芸轩,撞见了这罕见的一幕。她俩见薛宝钗干得正欢,未进去打扰。正当薛宝钗聚精会神地刺绣的时候,忽传来贾宝玉梦中大喊大骂的声音。梦话内容着实让薛宝钗大为震惊,贾宝玉念念不忘木石姻缘,对金玉姻缘却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这里宝钗刚做了一两个花瓣儿,忽见宝玉在梦里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第三十六回)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白雪没受到丝毫污染方能称之为“晶莹雪”。《红楼梦》的广大读者心里都明白,“晶莹雪”是曹雪芹喻指薛宝钗高大上的人品。薛宝钗不仅是《女儿经》的坚定执行者,还是才高八斗的女杰。她的所作所为无不令人肃然起敬。眼下有些所谓红学研究者居心叵测,竟把薛宝钗视作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利小人,更有甚者将她看成“女曹操”式的奸雄人物。这种既脱离文本,又违背曹雪芹原创精神的奇谈怪论,着实让吾辈原著派人士感到义愤填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