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最大差异(木示开创)
作者:木 示一年来,美国对发展迅猛的中国,使出浑身解数大打贸易战,大力推行“霸凌主义”,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国外一些政要及国内外少数知识分子认为,这是中美“文明冲突论”或“文明较量”的开始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借用费孝通先生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用“文明对话论”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深刻揭示了文明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我们正确对待世界文明、中国文明、其它文明以及创造世界新文明指明了方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东西方文明最大差异?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东西方文明最大差异
作者:木 示
一年来,美国对发展迅猛的中国,使出浑身解数大打贸易战,大力推行“霸凌主义”,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国外一些政要及国内外少数知识分子认为,这是中美“文明冲突论”或“文明较量”的开始。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借用费孝通先生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用“文明对话论”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深刻揭示了文明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我们正确对待世界文明、中国文明、其它文明以及创造世界新文明指明了方向。
一、多样的文明,多彩的世界
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源于挑战和应战的相互作用。恩格斯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人类往往是在学习、总结、传承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推动文明发展。治理黄河的挑战过程中诞生了华夏文明,征服巴尔干半岛暴虐无常的海域造就了希腊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驯服,催生了灿烂辉煌的南亚文明……
世界观与价值观上的分野与相通决定了各种文明的相互区别、相互依存与相互补充。西方哲学强调二元对立、主客二分、矛盾斗争,形成了崇尚科学、征服自然、个人主义、社会多元的西方文明,演化为武力征服的文明传播方式。中国哲学强调和合中庸、自然天理、变化生生,形成了“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中华文明,推崇对话交流传播文明……尽管中西文明在价值硬核上并不相同,但都是人类美和智慧的结晶。
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眀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因相互区别而更具个性和不可替代,因相通而蕴含无限创新的可能。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越具有生命力。每一种文明能在世界文明史上屹立一方,自有其生存之道和独特价值。尽管历史上一些文明作为一种整体符号已经消亡,但不能抹杀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价值。
多样的文明荟萃,才构成丰富多彩、交相辉映的多彩世界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比如,“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胞物与”是中华文明的标示,“敬天爱人”是日本文明的标记,“和平共处、非暴力思想”是印度文明的追求,“在正义和虔诚中互相帮助”是伊斯兰文明的信仰表达……“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种文明正是在交流中丰富、在借鉴中精彩、在融通中创新,也只有在交相辉映中,才能谱写出世界文明的壮丽诗篇。
二、文明冲突论:“旗号”抑或“陷阱”
文明的自我身份认同强化了文明的差异性,而差异性则蕴含着冲突的可能。遗憾的是,“文明冲突论”之父亨廷顿强化和凸显了文明冲突的一面,对文明的和谐共生性则着墨不多。亨氏认为不同文明基于历史、语言、文化、传统、宗教等要素生成不同的文明,其中宗教又是决定文明特质的“硬核”,并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文明进行人为“编码”。亨氏理论貌似非常贴合历史实际。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为生存而较量、斡旋、争斗、搏杀……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存在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之处,其中不乏冠以西方文明优越论“旗号”的强权逻辑,不乏冠以文化之名的政治话语陷阱。
文明冲突论之谬误,要么是把“利益认同”视之为“文化认同”,要么是把差异性等同于冲突性,要么是先入为主预设“文明范式”。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亨氏文明冲突论再一次成为全球讨论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各界的质疑。美国学者凯德尔表示,“我不认为中美之间有‘文明冲突和较量’,相反,我认为是美国对中国有误解。说得更具体些,是美国对中国发展战略的误解”。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也认为“文明冲突论”是个巨大错误。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论”是西方学者和精英设置的政治话语陷阱,是一种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文化霸权心理,内在蕴含“西方中心论”的“文化代码”,其潜台词是认为西方文明优于其它文明。亨氏曾就毫不讳言地指出,“西方,特别是一贯富有使命感地美国,认为非西方国家地人民应当认同西方地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地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制地价值观念,并将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他们地体制”。事实也是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中心论,俯视其他文明,对其他文明表现出极端傲慢无礼。在寻求独放异彩过程中,文明冲突论就变成了消灭其它异质文明的“旗号”。
西方有预谋地抛出“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失败论”等论调的背后,实则是西方文明“优越情结”的不安和躁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历史性成就,短短几十年内已从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对此,西方某些国家仍自负地抱守“意识形态终结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意识依然阴魂不散,对中国发展怀有成见和戒心,错误地假设随着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势必会对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形成挑战和威胁。这与庄子眼中的“得腐鼠之鸱”又有什么分别呢?
三、文明观既要反“右”也要防“左”
在对待不同文明尤其是中西文明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防止“右”更要警惕“左”。防止文明“右”的倾向,就是要防止全盘照搬西方文明、屈从西方文明,实际上就是承认西方优越,认同西方中心论,走向文化投降主义的道路。如果一个民族完全没有文明自信,这个民族将也难以独立自主和立足于世界之林。
同时,我们还要警惕文明“左”的倾向。文明“左”倾主张以中华文明代替西方文明,主张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这实际上就是“西方中心论”和“文明优越论”在中国的变种,最终会走向文明民粹主义的道路。显然,“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
文明作为人类思想行为的历史积淀,具有自身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对于文明的发展,思想史上存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观点。形而上学往往把文明机械地划分为若干阶段,如汤因比认为文明发展要经历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四个阶段,斯宾格勒提出“文明的季候”,文化经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发展,失去生机活力之时便成为文明,亦即文化的冬季。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文明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扬弃、美美与共的辩证关系,各种文明需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文明中的开放基因决定了能否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从而使其绵延不绝。“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才能“不断创造出跨越时代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是要虚心学习,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不是封闭自负的产物,而是吐故纳新的成果。中华文明一路走来,在交流吸纳中,其内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会通佛释之精神,吸收夷狄之长处,融合西方文明之精华……
文明对话既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世界难题的重要途径。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猖獗,意欲阻挡世界文明的进程,依然是西方中心主义和文明优越论在作祟。世界和平依赖于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沟通联系和相互理解。只有“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和汲取营养,才能消弭上述种种不文明的行径,找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金钥匙。”
四、天下大同:开创世界新文明
天下大同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礼记》描绘的“大同世界”、《圣经》中的“伊甸园”、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莫尔刻画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塑造的“太阳城”……无不是这种期盼的热切表达。人们一直呼唤“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的文明交往,希望生活在“人人有德,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世界。
人类这种乌托邦的向往,经由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改造,最终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全人类的解放目标,“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毋庸置疑,我们同样也能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找到创造新文明的方位,即,人类必须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基础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必须在吸收借鉴当代世界其他文明的基础上实现涅槃,从而升华为世界文明。
引领未来天下大同的文明一定是融合创新的文明。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视察山东孔府时进一步指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恰是中华文明在内省自身,外观世界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应时势、推陈出新。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不仅是经济合作,而是为经贸合作而开始,逐步延伸拓展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最终体现为一种文明的融通互鉴,而非排除异己、唯我独尊而霸凌天下。历史也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引领未来天下大同的文明一定是博采众长的新文明。每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从印度文明到埃及文明,包括以美方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都是积淀数年,集广大人民智慧逐渐形成的,影显着人类应付各种挑战和创造之美。因此,我们只有尊各国重文明,包容文明,各美其美,才能让每一种文明在“文明的百花园”中独放异彩;我们只有创新创造出这种新文明,天下大同才可能从理想变成为现实。尽管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方向不会变。
人类5000年文明史业已证明,能担此大任的非倡导“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的中华文明莫属。新时代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就是这种使命和担当的最好回应。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文明日进,盛德日新。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我们相信只要秉持高超智慧和包容精神,坚持务实行动和不懈努力,一定能开创出“天下大同”的世界新文明。(木 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