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类在哪里(日本居民为什么)

日本垃圾分类在哪里(日本居民为什么)(1)

日本的垃圾分类邻里监督

现在的日本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责任非常分明:垃圾分类和投放是居民责任,自治体(政府)则负责垃圾的收集、搬运、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理。

至于资源垃圾的再利用问题,则被交给了回收业者,基于商业目标去解决。

可是,为什么日本居民就那么「听话」,甘愿日复一日的在家分拣和处理垃圾?

首先,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日本人对污染的危害和代价心知肚明。

各地垃圾战争中,舆论的核心就是未经适当处理的垃圾造成的巨大污染。70年代以来,水俣病、痛痛病等公害病不断见诸报端,各地住民团体对垃圾填埋的积极抗争,更让普通居民对「环境污染」有无与伦比的亲历感。

「环境污染会导致健康问题」,看起来更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迫在眉睫的事情。而环境改善带来的增益,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

其次,1970年代以来,垃圾处理一直是市町村等基层的责任。为了节省开支,各区有足够充足的动力在本地推行垃圾分类。

由于决策公开化,能够看到自治体详细预算和决算的居民们很清楚,区市町村为垃圾处理而多支付的成本,最后还是要从自己腰包里掏。

做好垃圾分类,为自己省钱,也就成了公众最终的选择。

日本垃圾分类在哪里(日本居民为什么)(2)

路人女孩对「日本街头很少设置垃圾桶」的理解:因为我们没付钱啊

更重要的是,地方自治体并没有应用「领导讲话——各地发文——强制执行」的方式来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他们的做法,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让民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方法和作用,并为家庭垃圾分类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其实是为了方便分别进行处理。所以,要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首先就得让他们知道,分类后的垃圾会被怎样处理。

在日本,每个学校都会教小孩本地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回收机构会专门来指导孩子们如何丢垃圾。不仅如此,日本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必须组织孩子们到垃圾回收工厂参观垃圾的处理流程。

许多处理站也都设有面对普通市民的开放日,居民可以进入内部参观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并对垃圾分类加以监督。

每个住民在入住的时候,都会收到地方自治体派发的垃圾分类手册和分类回收时间表,上面仔细而通俗的写明了本地垃圾处理的规定。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垃圾手册一般都还有多语种版本。

地方自治体也组织了许多和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垃圾减量化有关的活动,宣导垃圾分类的社会意识。

在住宅设计方面,许多日本家庭都有个专门设计的小空间,用来储存还没到投弃时间的垃圾。由于经过了预处理,日本的生活垃圾变质时间较慢,几乎不会出现「一天不倒就臭味四溢、污水横流」的惨状。

不少公寓还会专门设置资源垃圾的分类存放点,方便市民投弃资源垃圾。

而且,几乎所有垃圾都必须用透明垃圾袋丢弃,清洁队的工作人员一眼就能分辨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如果分错了,工作人员会在垃圾袋上贴上「分类错误注意纸条」,并详细标注出分错了的是什么。

这个星期负责垃圾场清扫的社区家庭,必须把没被收走的垃圾袋带回自己家分类,再于下一次丢出。这种规定,给了邻里相互帮助和监督以足够的动力。

作者:刘喜编辑:陈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