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咏鹅最后一句(再读唐诗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咏鹅最后一句(再读唐诗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1)

今天和大家分享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都知道是初唐四杰之一,神童出身,七岁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入选了小学一年级课本,一举成为所有中国孩子的童年回忆,知名度不亚于李白的《静夜思》。事实上骆宾王也是初唐四杰之中留下诗作最多的人。

但是呢,这首《在狱咏蝉》很不一般,它是一首在狱中写的诗,有道是文章憎命达呀,诗人大多天真又喜欢说话,有的时候话说多了,不免触犯各种忌讳,常常被贬官或者干脆当不了官。但是不得志归不得志,一般还不至于达到身陷囹圄的程度。那么骆宾王何以至此呢? 说起来这是和武则天息息相关的,当时虽然还是唐高宗时代,但武则天已经晋升天后,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那武则天一路上为不知道打破了多少规矩,突破了多少底线,而这些规矩和底线,恰恰是骆宾王作为一个士人内心坚守的东西。

骆宾王当时的身份是侍御史,算是监察官员,监察谁呢?他居然监察到武则天头上去了。不断上说武则天奉劝她就此止步,这当然会触怒武则天。于是呢,就有人见风使舵,诬陷他贪污,那监察官员自己贪赃枉法,当然是重罪。所以骆宾王马上就被抓了起来,就关在大理寺的监狱里,等候命运的裁决。一旦到了这个地步,那确实是对人心智的极大考验。达观如苏东坡,在狱中的时候不是也会写“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样颓丧的诗嘛? 那么路边王这首诗怎么写呢?先看首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所谓西陆就是秋天。因为《隋书·天文志》中讲:“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日)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根据这个原则,春天就可以叫东陆,夏天叫南陆,秋天叫西陆,冬天叫北陆。所谓“西陆蝉声唱”,其实就是秋日蝉鸣的意思。 那南冠又是怎么回事儿?现在一般唐诗选本也罢,乃至课本也罢,讲到南冠都直接译成囚徒,所以“南冠客思深”就是我这个囚犯思绪万千,这个解释对不对呢? 这个解释没错,但是南冠的含义可远比囚徒要深。怎么回事呢?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这种讲的是楚国钟仪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官员钟仪因为打仗失利被俘虏到了晋国,他思念故国呀,当了两年俘虏,都一直不肯改楚国人的穿着打扮。有一天,晋国国君晋景公看见了,他很好奇,就问“南冠而縶者谁也?”这个带着南方帽子的俘虏是谁呀?别人告诉他是楚国人钟仪。那晋景公了就去问钟仪你的家世背景如何?钟仪逐一回答,说“父亲是乐官。”晋景公又问“你会奏乐吗?” 钟仪说“这是我父亲的职业呀,我怎么敢不会呢?”于是就让他奏乐,结果钟仪奏出来的都是充满楚国风味的音乐。那接着又问他怎么样评价楚国国君,他回答的也非常得体。那晋献公很感兴趣,回去就跟大臣讲,这个楚国人是个君子。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忘本,不忘旧,符合仁信忠敏四种美德。所以不仅把他放了回去,还让他担任了晋楚两国和谈的使者。 那明白这个来历,我们才能知道“南冠”也罢“楚囚”也罢,确实是囚徒,但又不是一般的囚徒,而是有节操的囚徒,所以骆宾王这一句“南冠客思深”,不仅仅是拿南冠来对西陆,还是在表明自己的德行操守,所以说这一联诗也就给全诗奠定了一个基调,这不是认罪诗,而是一个被诬陷入狱的清白之人的内心独白。 这是从情绪的角度来说, 那如果从写法的角度怎么评判这一联诗呢?

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讲“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人心有所感才能发之于诗,而心有所感又往往是因为外物触发。骆宾王在监狱之中听到秋蝉哀鸣,就引起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所以起手一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其实是中国古诗中起兴的手法,以蝉对人,以蝉隐人。那接下来呢?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这还是以蝉对人。什么是玄鬓影啊,玄鬓本来是一种妇女的发饰,蝉不是通体黑色,又有一对薄薄的黑翅嘛,古代妇女就模仿蝉的样子,梳成发鬓称为禅鬓,又叫玄鬓。玄鬓本来就是对蝉的模仿,那反过来讲,玄鬓也就可以代指蝉。

那这一联是什么意思呢?这一联以玄鬓对白头,当然是说秋蝉乌黑,但自己备受摧残,花发渐生。两两相对不禁内心伤感。 但这只是最直白的那层意思。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背后还有什么意思呢?要知道诗人先是听到秋蝉吟唱,进而才看到蝉影,然后才引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所以这个玄鬓影背后啊,还是有秋蝉的歌声的呀,那诗人是在说当年自己也曾经意气风发,像蝉那样高唱不休,可是现在呢,两鬓斑白一事无成,也就罢了,居然还到狱中写起了诗。少年才子监狱老,这是何等讽刺,何等悲哀的事情。 这是第二层意思。那还有没有别的意思?还有要知道《白头吟》,那不仅仅是白头之人的演唱,还是乐府曲调啊,相传汉朝的卓文君慧眼识英雄,嫁给贫贱之中的司马相如,谁知司马相如富贵之后用情不专,要抛弃卓文君。卓文君愤而做《白头吟》,里面就讲了“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那诗人在这里用《白头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用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的传统,诗人在这儿是说就像司马相如辜负卓文君的爱情一样,朝廷也辜负了我对国家的一片赤诚。自己尽忠为国,反倒身陷囹圄,不是也让诗人觉得不堪吗?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么复杂的意思,这么深沉的感慨就隐藏在寥寥十字之中。 这就是咱们一直强调的唐诗的蕴藉之美。 首联和颔联都是用起兴的手法,以蝉隐人,蝉人相对。那颈联呢?颈联单写蝉了,写什么呢?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这是在写蝉的处境。秋凉露重,蝉想要飞也飞不起来了。秋风萧瑟,蝉鸣在风中也不再响亮。 这只是在写蝉嘛,当然不是。这是在用比兴的手法,写诗人自己呀,所谓露重风多,其实是说政治环境险恶,所谓飞难进,响易沉,其实是说自己仕途不得意,言论被压制。 大家想同样是托物言志,骆宾王笔下的秋蝉和虞世南笔下的秋蝉差异多大呀?

虞世南的蝉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而骆宾王的蝉则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当然不是蝉的差异,也不是秋风的差异,这是人的差异。虞世南生居高位得君行道,所以它的蝉既轻且贵,自信满满。而骆宾王呢,真是有志难伸,身陷囹圄,所以它的蝉是有翅难飞有声难响。这秋日悲鸣的蝉正如末路哭嚎的诗人。人就是蝉,蝉就是人,蝉和人已经融为一体,这就是咏物诗的精妙之处。 那怎么结尾呢?看尾联: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其实既是比又是直抒胸臆。为什么说它是比呢? 因为无人信高洁,首先仍然是在讲蝉,远离世俗,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清心寡欲。可是谁信呢?同样人也像蝉一样,立身修行,清白无污点,可是世事污浊,黑白颠倒,他居然会被诬陷贪赃入狱,他的高洁又有谁信呢?这是以蝉比人,是比的部分。

那为什么又说是直抒胸臆呢?因为后一句谁为表予心, 蝉的高洁有诗人替它表白,那诗人的高洁又有谁能代为表白呢? 这就好比《红楼梦》里林黛玉《葬花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葬花吟》里人和花是一体的,《在狱咏蝉》里人和蝉也是一体的。可是虽然人蝉一体,诗人毕竟不是蝉,不能真的在蝉那儿找到慰藉。所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里头除了有清白被污的冤屈感,更有士无知音的寂寞感。这冤屈和寂寞,用一个问句问出,问的直白也问的悲愤。那在这一问之中,诗人已经脱去了前三联的蝉身,直接以人的名义发问“谁为表予心”,这不仅仅是骆宾王一个人的问题呀,更是千古忠诚不表、负罪含冤之人的共同心声。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就和我们之前讲杜甫《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样。 他不再是诗人自身的问题,而是具有的一种广大的代表性,因此也就具有了长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读一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咏鹅最后一句(再读唐诗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2)

清朝人施补华《岘佣说诗》里讲“同义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牢骚人语。”

那骆宾王最后找到知己没有啊,似乎是找到了,就在这首诗写了六年之后,他就参加了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称帝的扬州起兵。还为徐敬业写了著名的《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让武则天本人都为之折服。但是呢,从另外一方面讲他也没找到知音。 徐敬业和他不一样,徐敬业这个人个人野心太大,他不光是反对武则天当皇帝,他是自己也想当皇帝,换句话说,他的动机并不高洁, 但是无论如何就是这次起兵葬送了骆宾王的人生。我们常常讲唐朝这个伟大时代成就了许多事,但是同样是这个伟大时代也吞没了不少优秀的诗人。这就是历史的复杂之处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