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地图(长城万里长)
从中华历史的版图上寻找人类文明,最辉煌的莫过于长城与运河,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人类的物质文明能与这一城一河比肩。万里长城和大运河,一个横贯东西,一个沟通南北;一个呵护着家园的安宁,一个催生着城邑的繁荣;一个是张扬大气的静态阳刚,一个是流动温腴的动感阴柔。它们相伴相生,千年厮守,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久居北京,见的最多的也是长城和运河。大运河北起京城,迤逦南去,直奔杭州;而在北起于京北的太行山上,长城蜿蜒东西。只要去京北,就能看到盘桓在山脊之上长城那巍峨的雄姿。
北望,高耸陡峭的山巅上,长城似巨龙盘卧,时而委身于山阴,时而又翘首峰巅绝顶。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长城,更是我心中至高的崇拜。但凡望见长城,心里就会顿时升腾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哪怕,眼前的这段长城已经残垣断壁,哪怕,这段长城仅剩残砖碎石。在我的眼中,它却依旧是那么的坚强不屈,雄姿勃然。
无论是翻越群山,还是横穿峭崖;无论是跨过高原,还是亘貫戈壁,夏阳冬雪,长城都默默地伫立着,守护着河山草原。它那满是沧桑的城垣、敌楼、堞垛,也无不令人追忆着昔日的厮杀,流传着永远的传说。
一道道长城,历经千年的风雨,尽管,它的躯体已多半不太完整,但它的精气神却依旧炯然矍铄,它用血染的风采和传奇的经历,时时鞭策着国人:天下虽安,更要永葆。
长城也是中华儿女情感的图腾和心境的依傍,是华夏子孙精神追求的向往,正如伟人毛泽东所高吟:“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奇迹,它初建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期间。当时,各诸侯国为了防范他国的侵扰,各自围绕自己的城邑修筑了无数条城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散布于北方各地的长城毗连起来,形成初步完善的防御体系,以阻止大漠匈奴的侵扰劫掠。其后,又经过历代不断修葺扩建,尤其是到了明代,长城的建设达到顶峰。
明朝初期,蒙元政权退缩到大漠深处。为了防范蒙元政权的卷土重来,明朝廷再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之间,依山就势地修筑了长城,并将其划分为九个军事防御区: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分别委派总兵官镇守。其中,修建的最为经典的是蓟镇长城,也就是以抗倭名将戚继光为总兵主持修建的京东至京北这一段长城。
以抗倭而名震天下的戚继光或许不会想到,他所主持修建的金山岭长城,却在426年后的1933年,中华儿女就在这里,为抗击侵华日寇,依据长城关隘,打响了金山岭长城古北口之战。在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如此记载:“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日军进犯山海关,长城抗战肇兴。三月十一日晨,日军进攻古北口,第六十七军一一二师奋起迎战。十时日军攻占古北口正关。第十七军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在龙王峪战斗中负伤,代理师长杜聿明继续指挥战斗,依托长城坚固的工事,血战三昼夜……古北口战役历时二月余,守军将士以窳劣之武器御数倍之敌,毙伤日军五千余名,抗战将士亦有近八千人伤亡。巍巍长城,虎踞龙腾。荡荡潮河,源远流洪。将士守土,与倭抗争。为国捐躯,血染长城。埋忠骨,青山有幸;慰英魂,绿水增荣。缅怀先烈,泣悼英灵。慰藉往者,砥砺后生。”
在国家危亡时刻,长城再一次拱卫了中华民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先人就依凭这巍巍城垣,抵御入侵,保境安民。长城也以其雄伟的建筑,丰富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长城文化。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墙多已无用,甚至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制约,所以,各地从上个世纪起始,逐步根据实际,拆除了大部分城墙。目前国内仅保留北京、南京、西安、荆州等部分城墙遗址。但谁又能说,长城无用?不错,长城是抵挡不了导弹飞机,但长城更是我们民族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的图腾,是我们心中祖国永远巍然屹立的象征,长城永在!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大国,百姓们安于田园耕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从未想到要去劫掠他国的财富,从未想到要去占领邻邦的土地。他们在自己的家园的四周构筑城垣,为的只是自己的家不受侵犯,为的只是自己的亲人不遭涂炭。所以,在中国,但凡有城就会有城垣,有山口也会有关隘。不论是砖墙还是土墙,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匪防侵略。这也明证了一个事实: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她不会主动劫掠别人,但也绝不会任他人凌辱、劫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思侵略的民族才会致力于修筑城垣以自保。
一般的城垣,主要由城墙、箭堞、角楼、马面、瓮城、敌楼、烽火台等组成。其中,角楼主要建在城墙的转角处,通常为凸出的方形或圆形建筑,上部建有城楼,其作用主要是在防御敌军进攻时起到协防和与城垣形成交叉火力;而马面,则是依一定距离在城墙外侧建凸出的长方形和半圆形墩台,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其名,其作用与角楼类似。
山西平遥长城的马面
瓮城则是为了使城门不致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下,常在城门外侧再建筑一道环形封闭的城墙,与城门互补,形成一快面积不大的防御性结构。瓮城者,顾名思义,其如小口大肚的瓮一般,一旦敌人进入此处,就会遭到四面围攻,犹如瓮中之鳖,难得逃脱。
榆林城南门瓮城
各地长城的建筑材料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长城,主要是砖石结构,内部多以乱石灰土为主;中部地区的长城则以夯土包砖为主;在西部地区,长城多以夯土为主,也有将红柳枝条或芦苇捆扎成束,在地面围合成框架,内中填以沙石,上面再平铺交叉放置红柳条或芦苇框架,再上垫沙石。如此层叠而上,直到所需的高度。由于沙中含盐较多,凝结后极为坚硬,故而得以保存至今。
但无论何处的长城,无不凝聚着中华先人们为家国安宁而付出的无比的艰辛和辛劳。
无论登上哪座长城,俯瞰长城内外,仿佛处处都存留着无数悲壮的史诗和铿锵的吟唱。俯身城堞,那满是沧桑的砖石上,似乎还渗凝着昔日勇士的血痕。眺望长城迤逦绵延的身躯,那是用我们战士的血肉筑起的一道道防线,它呵护着人们的安宁,它保卫着百姓的生命。如今,在一片和煦的阳光里,古长城依然闪烁着往昔的风采。
耀眼的阳光下,城垣一片璀璨。山风猎猎中,烽火台上的狼烟虽早已不燃,只有那茂盛的野草树丛,展示着岁月的沧桑。残垣断壁蜿蜒向前,无言地诉说着之前的辉煌。
轻轻地抚摸着堞垛,不为慰藉,只为凭吊。不为祈祷,只为更紧近英灵的情怀。面对先辈,我们骄傲地告慰,民族已经独立,国家已经强大,再也不会有侵略者胆敢踏入国门半步。
看长城,也是在读长城,心里顿时生出满满的自豪。眺望古城新姿,突然领悟到,长城已将历史和今天连接起来,中华儿女正将先人的心愿变为现实。昔日里用血肉筑起的长城,而今更是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多年来遍行神州,看到过无数的城垣和关隘,也听闻过无数志士仁人为捍卫家园舍生忘死的可歌可泣,就一直想把这些都写出来。不为博人的眼球而猎奇,也不为当网红而杜撰,只为了彰显我们的民族性,只是为英雄而唱赞歌。
只是据说,长城有171座雄关险隘。虽然我崇拜长城,向往长城,却也仅只去过其中的25个关口,尚不足二成。就是再加上各地其它的要道关隘,也不过四十余处,想起来,心里就惭愧。大好河山,真该多去看看。不管怎样,先就把这些都出来,以催自己继续,以飨各位。
北京司马台长城远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