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广州舞剧(杨丽萍原创舞剧春之祭向经典致敬)
2019-04-16 00:1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 见习记者 沈听雨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在百年经典《春之祭》杭州站开演之际,4月15日,“向经典致敬”暨《春之祭》世界巡演赏析恳谈会在杭州举行,杨丽萍亲临现场与大家见面,主办方浙江鸿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更是邀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陈钢,《阿姐鼓》《春之祭》音乐创作者何训田,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院长、著名导演胡雪桦,旅欧男高音歌唱家、挪威国家歌剧院终身演员蔡大生等当代中国文化圈重量级人物,一同致敬经典。
一首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拉开了本次“向经典致敬”活动的序幕。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美丽的蝴蝶,飞到中国人心上,至2019年已经整整60年。今天,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陈钢也来到了现场,84岁的老艺术家即兴演奏了一段钢琴曲,激情澎湃,令人心生敬佩。
在现场,杨丽萍以及《春之祭》主演上台跟大家进行互动,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从“孔雀公主”到“舞蹈女神”,从《云南映象》到《藏迷》,从《平潭映象》到《春之祭》,一部又一部撼人心魄的经典舞剧,令全球观众为之倾倒。在赢得世界级的声誉和地位的同时,她也逐渐成为了当代中国彰显“文化自信”的标杆性人物,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现场,杨丽萍为我们介绍了改编这部地位崇高、争议巨大的世界经典舞剧《春之祭》遇到的非常多的艰难险阻。
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需要千锤百炼的打磨。《春之祭》被视作现代舞的开山之作,在诞生百余年间,经历了来自全世界各地、不同时期舞者的改编与重塑。如何以东方审美和智慧诠释这一西方经典,是这部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全球首演的委约作品的最大看点。
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舞剧《春之祭》在法国香榭丽舍剧院首演。这部舞剧呈现了俄罗斯原始部族庆祝春天的祭礼——从一群少女中挑选一个牺牲者,她将不停地跳舞,直至死去。《春之祭》因其原始、强烈的风格成为舞台经典。
“我喜欢从土地里面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完成作品。守望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我的幸运。这一次尽管是重新诠释世界经典,与西方艺术对话,但我更希望用东方美学去进行新的演绎,把我们民族的魂融入这个题材。”杨丽萍以充分的文化自信来为这一经历无数改编的经典作品寻找独特的美学表达。
创排以来,杨丽萍带领着整个团队沉浸在 《春之祭》这场瑰丽的“冒险”之中。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是现代音乐的鼻祖,用他的音乐编舞是很难的一件事,他的音乐在几秒内就会变换成另一种节奏,会让你神经紧张。舞者要跳出来,把音乐完全吸入到身体里,化到自己的舞蹈里,真的是一种考验。”杨丽萍并不回避改编带来的巨大挑战,她希望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与何训田音乐的神秘相结合,同时通过中国样式的舞台形式和视觉效果表达出来。
杨丽萍是一位多方面发展的艺术家,不仅在舞蹈上造就了许多大家熟知的经典作品,如《云南映象》《藏迷》《平潭映象》《春之祭》等,在生活中也造就了太阳宫、月亮宫、孔雀窝等如此多的经典。活动现场来自杨丽萍“孔雀窝”的民族服饰秀也是另一大吸睛之处。琳琅满目的民族服饰聚集了民间服饰文化精粹,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洋溢着以人为本、单纯古朴、简约奔放。据悉,4月18日,杭城首家杨丽萍孔雀窝艺术空间也将正式开业,为杭城增添一丝民族色彩。
紧接着,《断桥》《平潭映象》音乐创作者祁岩峰,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院长、著名导演胡雪桦等艺术家们纷纷对这部世界百年经典《春之祭》的改编之作表示赞赏,也与杨丽萍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向经典致敬”暨《春之祭》世界巡演赏析恳谈会活动,在著名旅欧男高音歌唱家蔡大生演唱的一首中国经典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缓缓落幕。
经典的作品,总是百看不厌,它们已然超出它本身的价值,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引领,成为社会进步的导向。纵使清风揉碎了岁月,我们亦与经典同在。由“舞蹈女神”杨丽萍以“中国魂”全新塑造的世界现代舞剧百年经典《春之祭》即将于4月16日、17日在杭州大剧院上演。这是该剧在即将开启的百场国际巡演前,在国内的最后一场演出,也是杭城2019年最隆重的艺术盛事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