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天长时光不语(夏日栀子香浓而不烈)

夏日天长时光不语(夏日栀子香浓而不烈)(1)

夏日时节,日斜风清,粼粼池畔,翠叶丛枝,栀子花开,水灵灵的,还顶着露水,如霜类雪,幽馥香远,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

关于栀子花,据《艺文类聚》载,“汉有栀茜园”,这说明至少在汉朝时,庭院里已经有栀子种植了。《史记·货殖列传》对当时栀子种植的规模和种植利润也有进一步的记述,称“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晋书》亦载“晋有华林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守获者置吏一人。”于此足见当时栀子种植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栀子花是我国最早的观赏花之一,花开时节,花瓣全怒放,远望如积雪,清香闻数里。把自个儿生命的辉煌渲染得淋漓尽致。它虽然没有牡丹的娇艳,却也不输月季的妩媚,恰如小家碧玉般清秀隽永,自古博得很多文人赞赏题咏。汉代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有“鲜支黄砾”句,鲜支就是指的栀子。

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四川的栀子花十分赞赏,推崇备至。作《咏栀子花》五律:“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春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杜甫也有五言诗咏《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写了栀子的观赏价值和实用功能。

明代大画家兼诗人沈周咏《栀子花》:“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因栀子花多在夜里盛开,沾了月的灵气,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

夏日天长时光不语(夏日栀子香浓而不烈)(2)

但笔者最爱宋代诗人朱淑贞的一首诗:“一根曾寄小峰峦,薝蔔清香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这是一首咏栀子花的盆景诗。栀子花为白色,全诗没用一个“白”字,但几乎句句写出了栀子花的洁白。

栀子花不娇不媚,特别好养,它不择环境,不需要什么养分,只要剪下一段枝条,往土里一插,就能生根、长叶、开花。一旦怒放,花瓣全都摊开。

“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栀子开花时正逢端午前后,旧时江南大街小巷提篮叫卖的、路边摆花摊的,都以卖栀子花为主,满城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有不少人家,端午时除在门上挂艾草外,还会买一小束栀子花摆在厅堂,或放于房间,因栀子花芬芳扑鼻,晶莹如玉,衬以绿叶,格外漂亮,爱美的妇女们甚至将其戴在头上,自成一景。

栀子花四季常青,从漫漫冬季开始,孕育着累累花苞,临到夏天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馥郁弥久。她的叶,也是经年不凋,冬雪春风夏雨秋霜中翠绿依然。栀子花不是很大,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

栀子花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含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难怪朱自清在他的散文《看花》中说:“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我这样便爱起花来。”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徐廷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