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两大人物(这个人在历史上被骂了一千多年)
我们说到刘禅,都会有一个印象,就是“扶不的刘阿斗”。好像是刘禅除了昏庸无能别无所长了,但是,事实上他真的是这样的无用吗?
要知道,正史从来都是属于统治者的“一言堂”,向来都是向着胜利者说话的,所有,刘禅身为一个失败者,在正史上的评价自然是昏庸无能,毫无才华。但是,我们都清楚的知道,要认识一个任何一个人物都不能只看正史。可以说,在胜利者的领导下,失败者被塑造成一个个昏庸残暴的形象,又怎么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对于刘禅这个人,如果,他真像正史上说的昏庸无能,又怎么能执掌蜀地政权多年?显然,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诸葛亮评价刘禅天资聪敏,礼待下士,虽说,诸葛亮的话不能尽信,但是,也能看出刘禅不像历史上说的那样昏庸愚蠢。蜀国覆灭的原因难道仅仅在于刘禅自己的才能不够吗?显然不是。
《出师表》中就写明了,益州疲敝,说明刘禅接手蜀地之时,蜀地的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在局势恶劣的背景下,他能够守着蜀地那么长一段时间,让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的侵扰,已经很不错了。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刘禅能够将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也是有一些能力的。让人觉得刘禅昏庸无能的事情,大抵就只有一件“乐不思蜀”比较著名了吧?但是,我们现在再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呢?
当时,蜀国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了,无法与日益强大的魏国抗衡。再加上,吴蜀关系日渐紧张,若是强行与魏国开战,结果肯定是生灵涂炭。蜀国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行为,是为了蜀国的百姓好吗?显然不是的。
再说,魏国派来的是司马昭,司马昭其人虽然没有其父的智慧,但是却是一个手段凶狠的人。试问,刘禅如果不装作昏庸蠢笨的样子,又怎么保全蜀国?一旦被司马昭认为刘禅是伪装的软弱蠢笨,他会不会对蜀国直接开火?若是开火,此时,内忧外患的蜀国又怎么能赢过强大的魏国?
所以,刘禅只能装作蠢笨,告诉司马昭:“此间乐,不知蜀也”。
刘禅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只是他清楚地知道,蜀国这样的状态是无法战胜魏国的。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又何苦做无谓的牺牲?又何苦让蜀国的百姓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付出血的代价?
有人说,蜀国的内忧很大的原因是刘禅宠信宦官黄皓。
但是,我们从流传下来的事迹中不难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几个宠信的宦官。有些皇帝过于宠信宦官,确实会导致朝廷腐败,但是,相比之下,刘禅宠信黄皓是比较有分寸的。
他的确给了黄皓一些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又不会动摇蜀国朝廷的政权。表面看来黄皓深受宠信,权利极大,实际上,刘禅给予他的权利远没有明朝皇帝给宦官的权利大,还是在有限度的范围内的。
这样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宠信宦官,比不上明朝,甚至,连汉朝的后几位皇帝对宦官的宠信都比不上,又何谈内忧的最大原因?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是一个具备充分的自知之明的帝王。
综上所述,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昏庸无能,蠢笨如猪的帝王。而是一个大智若愚,看得清实事,放得下个人荣辱的有道之君。毕竟,我们都知道,皇帝这个位子,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刘禅一样看的开,放得下的。
看待一个人,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他们,若是只从正史角度分析,那就是不动脑筋了。
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在不同人的认识下,终将会把其还原成一个最接近那个时代的样子,希望大家在看待这些人物之时,不要被固化了思维,禁锢了自己的理解。要突破世人对他的刻板印象,首先就得还原历史,多阅读一些当时的历史故事举一反三。
参考资料:
『《三国志》、《云别传》、《刘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