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刷5集的网剧 连刷10集全程高能
最近院长沉迷一部剧。
连追10集。
没倍速,没快进。
甚至,都不敢轻易从屏幕上移开视线。
不信?
一起来做几道题——
1. 美女建筑设计师设局毒杀,近乎完美犯罪却百密一疏。
你猜,她把药物藏在了哪里?
2. 美术老师再就业开画廊,油画边的红点标记不像是交易次数,绘制年份对不上作画时间,明明只是两个人的手笔却标注不同作者。
怪了,他这做的什么生意?
3. 身背三起骗婚杀人案的嫌疑犯,二审翻供声称被同伙胁迫杀人。但提起对方,她每次描述的样子都不同。
她的眼神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每一起案件都吊足胃口,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
国产探案剧,终于来了一部惊喜之作——
《猎罪图鉴》
短短20集,每两集侦破一起案件。叙事节奏令人舒适。
而在展示智力交锋之余,《猎罪图鉴》还有一般探案剧没有的人情味。因此,好看又耐嚼。
更难得的是,它的尺度之大远超我预期。
看的时候忍不住频频感慨:
国产剧也可以这么敢拍?!
敢画
模拟画像师。
这一小众职业在探案剧中偶有出场,但被聚焦、塑造,还是第一次。
一双手,提起笔,如有神助。
有多“神”?
三岁画老。
也就是说,能够仅仅凭借一个人小时候的照片,大致画出他们成年之后的相貌。
画像师沈翊(檀健次 饰)这个出场,秒速勾起观众好奇。
再往下看,更想拍手叫绝。
仅凭一段手机里的口述,沈翊就能画出嫌疑犯的样子。
不仅如此。
他还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察觉到,对方看到嫌疑犯的角度是仰视。
因此,迅速推算,修改画像,弥补目击者的视角偏差。
从这样:
到这样:
再和嫌疑犯的脸一对比——
Bingo!
这相似度,容我叫一声“神笔沈翊”不怕你骄傲!
开场案件牛刀小试,不仅彰显沈翊的画功超然,而且充分展现他的性格特征:
冷静内敛,心思缜密,善于观察。
能够精准提炼多方信息,抽丝剥茧直达本质。
都说“魔鬼藏在细节里”,对于沈翊来说,精准画像、侦破案件的关键,也都在细节里。
进入死者的房间没多久,他就发现房子结构被改造过,还有一个隐藏空间。在哪里?
沈翊拿出铅笔削下粉末,通过粉末飘动的方向,很快锁定隐藏空间的方位。
知道它在哪,却打不开机关怎么办?
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细看,少女“耳环”处两抹白色有磨损痕迹。
轻轻一按,密室大门旋即开启。
沈翊的一双眼,比鹰隼更锐利。
不仅能精准辨识不同的颜色、光线、视角,还能读懂人心。
比如前文提到的嫌疑犯。
她露出的破绽,仅仅是左手小指的指甲比其他指甲亮一个色度。
他还可以根据人露出的眼白大小,分辨惊恐、愤怒、悲伤等不同的情绪。
嫌疑犯口中的“胁迫”,也被他一眼看穿,其实眼神里写着满满的爱恋,“就像在看着一个远处的情人”。
这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既将模拟画像师的能力充分具象化,也牢牢抓住观众眼球,看来十分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没有为了造神而故作奇观,而是采取双线并进,将传统刑侦手段和模拟画像、心理学等不同手段结合,一起带领观众探案解谜。
另一男主杜城(金世佳 饰),热血、真诚。
作为警察,实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满级。
追查嫌犯时,有人路过,他随口一问:“你住几楼?”
对方没回头,秒答:“八楼。”
杜城眼睛一转,立刻追上去。
为啥?
哪有人打着电话,听到别人说话能第一时间回应?
一个细节,立刻扎实地立起人物。
杜城一见沈翊,如针尖对麦芒。
因为,正是七年前沈翊的一张模拟画像,导致杜城的师父雷队被凶徒当街认出并杀害。
两人从此有了心结。
但事实上,沈翊和杜城一样不解:
那个戴着墨镜、穿着碎花裙和红色高跟鞋的神秘女人到底是谁?
她当年为什么找到自己,去画雷队的样貌?
他为什么偏偏画不出那个女人的脸?
雷队谋杀案作为全剧主线,从一开头就埋下伏笔并贯穿始终。吊足观众的胃口,也将沈翊和杜城两个人牢牢绑定。
要我说,这两人势必协同合作,搭档探案。
因为,他们面临的案件一桩接一桩。
敢拍
第一个完整案件:整容医院杀人案,上来就给我高能一击。
死者是整容医院的院长梁毅,被人毒杀在自己的房间里。
楼外的监控摄像头,拍到一个戴口罩的女人曾在其死亡时间内出入整容医院。
沈翊找来同事做模特,根据轮廓和三庭五眼十五格的划分,推测脸部的具体结构。
他这样一画——
女人的脸疑似毁容?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猜测:
女人是因为整容失败而复仇。
科科。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杜城那边的调查同步进行——
走进梁毅的密室,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出现了:
抽屉里整齐摆放着,足足87张光盘。
而这些光盘的内容,全都是他性侵前来整容的女性的视频!
梁毅,谐音“良医”,却是活脱脱的衣冠禽兽。
打着改变容貌进而改变人生的幌子,干着毁人人生的罪行。
一次次下药、性侵,甚至录制视频进一步威胁、利用。
惨遭毒手的女孩,有人已经神志不清,住进了精神病院。
有人面容被毁,心理濒临崩溃,生活举步维艰。
还有人原本才华横溢,前途无限,却一步步坠入梁毅的陷阱,付出惨重的代价。
正如本案的嫌疑人蒋歌。
她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在就业过程中遭到性别歧视。
为了突破头顶的透明天花板,她找到梁毅进行整容手术。
手术后,她的事业一路高歌。甚至亲自为梁毅设计了那间密室。
可没想到,她和一个个女孩正是在那间密室中成为了梁毅砧板上的“羔羊”。
这样的“美貌陷阱”,可叹,可悲,可恨。
密集的信息量加上巧妙的编排,令整起案件既抓人又走心。
紧接着,操场埋尸案。
过程之曲折,尺度之大胆,更令我咋舌。
先抛出谜题——
某高中操场扩建,工人施工时居然挖到一具尸骨。
死者为女性。
从耻骨联合发育上看,死者不超过20岁;而从臼齿的磨损程度上看,年纪在40岁以上。
也就是说,头和身体不属于同一人。
她(们)是谁?
法医何溶月(张柏嘉 饰)通过颅骨后脑勺的一道磨损痕迹,有了猜想:
会不会是教学使用的头骨教具,被磨去了捐赠编码?然后,凶手将教具头骨和死者头骨对调?
果然,案发高中的美术室里,警察发现了一枚没有编号的头骨。
根据DNA对比,与操场躯体同属一人。
接下来,沈翊通过颅骨确定肌肉走势和薄厚,捏出雕像,进而描画出死者的样貌。
与市内十年来失踪女性的照片一对比,最终确认死者身份——
任晓玄。
十年前失踪时,她才15岁。
这名花季少女的死亡背后,有什么秘密?
在外人看来,晓玄顶多是父母离婚,性情孤僻,学校生活不太愉快罢了。
直到母亲发现她的日记。
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才浮出水面——
年幼的任晓玄,因为频繁转校,和同学都不太熟悉。
甚至遭受过严重的校园霸凌和老师的猥亵。
在她的笔下,只有一个拥有“阳光般的笑容”、“英厉的眉毛”、“高挑的鼻梁”的“他”,曾给她带来温暖和期待,是她晦暗生命中的光。
这个爱慕对象,究竟是谁?
根据日记内容,杜城先找到了任晓玄当时的美术老师赵梓鹏。
为人师表,却是个猥琐变态的人渣。
以教画之名,将肮脏的手伸向稚嫩的花朵。
可怕的是,因为猥亵学生被学校开除后,赵梓鹏仍干着令人不齿的勾当。
在他经营的画廊中,每一幅油画旁的标注都有点奇怪:
红点不像是交易次数,绘制年份和创作者也有问题。
经过审问,赵梓鹏承认,他做的不是画廊生意,而是组织卖淫。
每一幅画作背后,都是残忍的罪恶。
不过,赵梓鹏并非杀害任晓玄的凶手。
矛头指向当年任晓玄在画室的同学田林。
可惜,真相同样残忍——
田林竟是那个带头霸凌任晓玄的人!
当众朗读她的日记,雨天骑车将她推倒,还有夹在她书本中的死鸟……
周围的嘲笑、羞辱,一鞭一鞭抽打在任晓玄年幼的心灵上,给她留下永远的伤疤。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发现:
任晓玄写下的,哪是什么暗恋日记,而是一个女孩长期经受校园霸凌、猥亵、家庭教育缺席的血泪史!
她的孤独与绝望就像一根针。直击痛点,直扎人心。
看得人心惊肉跳,满脑子都是三个字:“好敢拍”!
与此同时,也忍不住更加困惑:
那个像光一样照亮任晓玄的“他”,到底是谁?这些年去了哪里?
就在众人陷入迷雾之时,沈翊突然灵光一闪。
他发现,任晓玄日记里记录的愚人节是晴天。可根据素描的明暗质感和铅笔的着色效果反推当天的光线和湿度,那天明明是雨天。
这意味着,任晓玄的日记也可能会“撒谎”。而且,虚构成分都与神秘的“他”有关。
那个“他”真的是他吗?
法医那边也有了线索——任晓玄骸骨的骨盆里,发现了榕树花的成分。
巧的是,她生前的画作中曾频频出现榕树。其中一幅,还保留了一个唇印。
火眼金睛的沈翊发现,上面叠加着另一个唇印。他很快拓画出来,心生疑窦:这枚唇印对于“他”来说显得过于精致了。
终于,那一年的少女心事揭开完整面纱,任晓玄死亡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原来,她与“他”的羁绊比起青涩的爱恋,更像是暗夜里的双向救赎。
在那段青涩孤独的时光里,两个默默陪伴的身影,就是彼此的光。
雨天的跟随,榕树下的礼物,篮球场的遥遥相望……一切如同任晓玄日记里写的那般美好。
可惜,误解、怯懦、世俗……打碎了任晓玄的梦。
她哭着倒在那棵榕树下。
而“他”只能将少女的回眸一笑定格在课桌上,留下生命里最美的记忆……
与传统探案剧相比,《猎罪图鉴》的精妙不仅在于环环相扣的反转,还在于选题的辛辣大胆。
整容、性侵、校园霸凌、猥亵、骗婚……
每一个案件都有令人脊背发凉的元素。
再比如最新的绑架案——
华木姚跟男友闻璟约会。
一进海边小楼的大门,闻璟就告诉华木姚,她被绑架了。并打电话给华木姚的父亲华校长,索要三百万赎金。
这来的哪一出?难道是专门拐骗富家女的渣男绑架犯?
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拥有几副面孔的闻璟,其实也背负着一段“被偷走的人生”。
明明高考成绩优异,却因为遭人顶替而名落孙山。
他陡转的人生轨迹,又该由谁来弥补?
从性侵、霸凌,到高考顶替,到处都是现实生活的影子。
而我们却鲜少在荧幕上看到相关案件。
如今,终于有人敢拍出这种真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惊喜。
敢表达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投射着相应的社会热点话题。
这也是一种“敢”——并非冲着猎奇或者噱头,而是体现创作者的人文关照,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比如,“美貌陷阱”,戳中当下整容成风、容貌焦虑的怪状。
蒋歌的遭遇,还让人看到职场性别歧视、外貌歧视的危害。
一句“容貌突破不了的天花板,我要用美来突破”,格外扎心。
沈翊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去批判她,而是引导她认识到,人生不应该被外貌定义和局限。
然后,他通过居里夫人的画像表达了对蒋歌实力的认可,鼓励她实现自我价值。
他说,在蒋歌的设计里看到了相似的女性力量。
这一幕,看得人差点泪目。
任晓玄的日记,记载着校园霸凌、猥亵等痛点。
也令人反思,应该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多关心身边人。
那些看起来“孤僻”的人,其实也渴望着他人的光和热。
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也应该得到尊重。
闻璟遭遇高考顶替的背后,涉及信息泄露与教育公平的话题,同样曾在现实中掀起舆论热议。
对于这些社会话题的探讨,是一部剧深度和温度的体现。
它让我们感受到模拟画像、探案追凶的真正魅力——
不仅画皮、画骨,还画心。
扒开曲折离奇的案情,骨子里是从题材到内核的敢。
敢照向失语的人群,敢揭开现实的疮疤,敢表达真实的情绪……
这样的故事,才有看头,有余味。
从海报上来看,其他未播案件也很耐人寻味:
“被偷走的隐私”也许和大数据采集有关。
“无法逃离的他”难道讨论PUA?
“自以为是的审判”又指的什么?
希望接下来的故事里,《猎罪图鉴》能将由内而外的“敢”坚持下去。
作为观众,最好的反馈当然是——
你敢拍,我就敢追到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