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的故事广为人知,其中“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化作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庄周”这一问题即富含浪漫主义,又充满对生命和死亡的探寻。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也曾把这个故事写在了诗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首诗的解读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李商隐借用这两个典故,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以及对过去年华的怀念和惋惜。

可见蝴蝶这一意向在中国文学上并不少见,它的出现往往让人觉得即浪漫又神秘,忍不住想去探寻。

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两部作品《步履不停》、《比海更深》中也大量运用了蝴蝶这个意向,它化成了已逝的丈夫、儿子、父亲,但作者对它们的安排却非常的含蓄,没有透露出具体目的。

我不禁对此产生好奇,为什么这两部作品都出现了“蝴蝶”呢?作者又借“蝴蝶”来表达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从书中情节入手,来探寻是枝裕和笔下那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吧!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1)

01.当幼虫化蝶,你看到了生命的绚烂,还是死亡的惶惶不安?

《步履不停》中的主人公良多,曾在年幼的时候养了一百多只蝴蝶幼虫,他每天给它们喂叶子,看着它们慢慢结成蛹,期待着它们化茧成蝶。终于到了化蝶的那一天,良多打开了水槽盖子,但这些蝴蝶都呆呆地立在水槽中,根本不飞起来。良多莫名有些害怕,它敲了敲水槽,蝴蝶还是不动。

突然,一阵风吹过,随着这阵风,蝴蝶好像突然接收到了指令一样,全部展翅飞了起来。一百多只蝴蝶从良多眼前飞过,拍打翅膀的巨大声音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蝴蝶飞走之后,良多看着一水槽的虫蛹,突然恐惧到呕吐。是的,他没有从化蝶中看到新生,他看到的是蛹的死亡

这段情节其实是作者是枝裕和的真实体验,我们可以从每一个细节里看出他本人对死亡的思考。

如果把化蝶看作蛹的死亡,那么良多从幼虫结成蛹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意识到了:死亡是既定的结果,作为旁观者,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但又不知道它具体会什么时候到来。

当幼虫化作蝴蝶,良多意识到死亡已经临近,他等待着蝴蝶飞起,就像等待着死亡到来的那一刻。所以这段短暂的时间,良多焦虑又惶恐。直到所有蝴蝶都飞出了水槽,蛹也就引来了真正的死亡,随即作为旁观者的良多明确感受到了近距离接触死亡的恐惧,以及无法抵抗其发生的徒劳无助。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2)

破茧成蝶

“化蝶”是良多第一次直观的面对死亡,而他再次接触死亡,就已经是父母过世的时候了。两次旁观死亡的经历都让他有相同的感受:迷茫而无助。

是枝裕和在书中写这样形容这种感受:“我当然知道,它们迟早有一天会走,但那也只是‘迟早’,我还无法具体地想象失去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状况。”“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时候,我的人生已经往后翻了好几页,再也无法回头挽救什么。因为,那时,我已经失去了我的父母。”

《步履不停》中的良多和他的母亲之间有很深的隔阂,母亲在世的时候,他总是拒绝和她有更多的交流。但这一切都在母亲去世之后消散了,留在良多心中的只有没有珍惜过去的无奈和懊悔。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3)

电影《步履不停》主角:良多

这同样也是作者本人的悔恨。是枝裕和的母亲在2005年的时候去世了,那个时候他正在拍摄《花之武士》,整天沉迷工作,无心顾家。母亲的过世对他来说非常突然,虽然是枝裕和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好,但是他一直觉得这一天不会来的那么突然,他感觉他仍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母亲,也有足够的能力和金钱去延缓母亲的死亡。

但是时间不等人,是枝裕和非常懊悔没有陪伴她走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于是他拍摄了《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他的这两部作品其实是献给母亲的告白以及告别。

回到作品本身,我们不难感受到,是枝裕和把他心里的母亲写进了书里,他在书中不断穿插着蝴蝶的故事,试图提醒着我们:即使我们不愿意去面对,但我们所珍视的人总有一天会死亡。子欲养而亲不待,虽然人人都懂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却还是要到失去之后才感到后悔和遗憾。

时间是个非常狡猾的东西,往往在你不察觉间溜走,而等你意识到的时候,也许已经无法挽回。唯有珍惜当下,珍惜每一个和亲人在一起的日子,那么等分离的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平静面对。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4)

是枝裕和

02.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认为逝去的亲人化作什么生物来看你了?

“我总觉得人往生之后,会存在于万物。我失去母亲之后,反而认为母亲存在在周遭的一切事物中,会在街头擦肩而过,会在陌生人中发现她的身影。这样想着,就慢慢超越了悲痛。”——是枝裕和。

在日本的神奈川县,人们认为人死之后,会化成蝴蝶或者蜻蜓,如果家里飞进了蝴蝶和蜻蜓,就是亲人逝去的灵魂附在上面回来了。

《步履不停》中就有“蝴蝶飞入家中”的情景:一只纹黄蝶飞入了家中,主人公良多的母亲认为它是长子纯平的化身,颤颤巍巍地追逐着它,但它总是从母亲指尖飞走。父亲斥责她胡闹,谁料到这只蝴蝶扇着翅膀,停到了纯平的遗像上。这一瞬间,在场的每个人都产生了蝴蝶就是纯平的微妙感觉。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5)

母亲追逐蝴蝶

纯平死于意外,没有任何一个人会预料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对此最无法接受的就是母亲。母亲一遍一遍回忆纯平,并且强行让每个人都和他一起回忆,她甚至强迫那个被纯平救起来的孩子每年都来祭拜,这都是因为她心里有怨,她怨老天的不公,怨儿子不顾及生命去救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甚至怨所有在纯平死后仍然能好好生活的人们,包括她自己

我们已经讨论过,是枝裕和笔下的蝴蝶象征着死亡,以及活着的人对已逝亲人的无法释怀,这确实能解释为什么母亲会把蝴蝶和纯平联系在一起,那么他为什么会安排蝴蝶飞到家里去呢?

是枝裕和在自传《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对生与死有这样的观念:生与死是表里一体的,死亡未必始于生命的终结。死去的人并不是就这样离开了世间,而是从外部批判我们的生活,承担着伦理规范的作用。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6)

多次饰演“母亲”的树木希林女士(右)

也就是说,是枝裕和认为纯平虽然死亡了,但是他仍然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在看着母亲,看着她无法释怀的后半生。是枝裕和安排一只蝴蝶飞到家里,就是希望借助蝴蝶给母亲带来安慰,告诉她:“妈妈,我很好,你也一定要好好生活啊!”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母亲和自己和解,让她活得对得起死去的人,好好积极地拥抱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这里的蝴蝶还代表着“对留下来的人的宽慰”。在中国蝴蝶也有类似的含义,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梁祝》。在这个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终在墓前化为两只蝴蝶,互相陪伴着飞向远方,让原本悲剧结尾的故事增添了一丝希望。蝴蝶仿佛告诉人们:既然死亡无法避免,活着的人就请好好活着吧。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7)

03.我期盼着蝴蝶的到来,一如我期盼着你

《比海更深》的书名取自书中母亲所喜欢的一首歌:比海更深,比天更蓝。我真的无法超过如此般地爱你。

母亲在听到这里之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说:“活到这岁数,我还从来没有感受过比海更深的爱。”为什么母亲从来没有感受过比海更深的爱呢?那是因为她把这样的爱都给了孩子啊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8)

在创作《步履不停》的时候,是枝裕和的身份是儿子,而在创作《比海更深》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女儿,成为了父亲。在这部作品中,是枝裕和站在了“父母”的角度,重新阐述母子情,是以这部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更为温和,字里行间中也充满了长辈独有的宽容和爱。

《比海更深》的主人公良多是一个年近五十,人生依然失败的一塌糊涂的男人。但他的母亲从未因此而责备他,她对孩子的爱一如既往,无关成就。

母亲在窗台养了一株橘树,有一天,她发现一只漂亮的青凤蝶停在了橘树上,母亲感到非常开心,她认为这只蝴蝶就是吃橘树叶长大的,现在它回到了“家”。于是,母亲开始日夜期盼蝴蝶的到来。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9)

《比海更深》橘树和蝴蝶的插图

但作者却告诉我们,这种蝴蝶是不吃橘树叶的,它应该是在附近的杂木丛里长大,只是因为休息才停在了橘树上。可想而知,是母亲把离婚后穷困潦倒,偶然回一次家的儿子和这只蝴蝶重叠在了一起,这只蝴蝶代表的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和期盼。

世上的母亲大多如此,她们不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只关心我们飞的累不累。是枝裕和的母亲就一直为他的前途担忧,哪怕在她病逝前,是枝裕和就已经有了不俗的成就,母亲还总担心他赚不到钱。

这让我想起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他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中也提到过,即便母亲不识字,也并不太明白她的儿子事业上的成就,但在她晚年的时候,总是把他写的书放在身边,一遍一遍的抚摸它们。

《比海更深》中,良多每次回母亲家里都是为了偷点什么出去换钱,他急匆匆来又急匆匆走,而母亲却总是恳求他能多陪伴自己,哪怕只是一起吃个饭。母亲难道对良多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吗?怎么可能呢,只是她一一宽容罢了。

就像母亲总是望着窗户,期盼那只偶然才会停留的蝴蝶一样,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孩子在身边这件事本身更重要的。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10)

母亲和良多

我们都知道,“分离”是家庭中永恒的主题,当孩子长大、远行、成家,每一步是孩子的成熟,也是母子的分离。这些分离不仅会让年幼的孩子感到焦虑,也会让父母感到难受。但这种分离焦虑其实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孩子能常回家看看。

就像那句歌里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04.家庭:无法代替,却很麻烦

在拍摄和创作这两部作品的时候,是枝裕和是没有追求方法论,也没有带得失心的。也因此他在拍摄它们之后,心情一直非常轻松愉快。

《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是时隔八年的姊妹篇,它们都是作者对“家庭”的思考和认知。是枝裕和认为,人们总是抱有“正因为是家人才不想让他们知道”,“正因为是家人才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来和家人相处的,也因此现实家庭中才充满了矛盾和悔恨。

爱着彼此,又伤害着彼此;无法代替,却很麻烦。这是他眼中的家庭。

是枝裕和把这种感情放在了作品里,也创作出一只贯穿全文的蝴蝶。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这两部作品中的蝴蝶代表着“人们对亲人终将逝去的无奈和恐惧”;代表着“既然死亡无可避免,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生活”的劝诫;代表着“无论辉煌还是失败,你在我眼里只是个未归家的孩子”的期盼。

其实仔细想想,它代表的都是爱,是一个家庭中互相牵挂,又不够坦诚的爱。如果说作者把什么“意义”放在了作品中,大概就是:请坦诚地表达感情,珍惜当下的每一天,请好好的拥抱家人,热爱人生。

对是枝裕和电影的评价(从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11)

感谢你看到这里,好的书那么多,希望能和你分享。安晓与你下本书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