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为什么要实行宵禁(古代实行宵禁有何意义)
宵禁就是禁止夜间的活动的意思,据《周礼·秋官司寇》中记载,“司寤氏”一职的职能就是“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可见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就有了宵禁的制度。
秦汉时期,宵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早期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朝廷衙门的人员和管理都很难完善,而且秦汉时期很多人其实都患有夜盲症,所以夜晚的时候城市就更难管理。于是,这个时期的朝廷就想人为低把时间停止,宵禁这一制度自然应时而生。
唐朝时期,宵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城市的管理以及减少盗贼夜间作案的几率。唐朝初期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刚刚经历盗匪横行的乱世,而且李世民又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所以十分看重城市的夜间的管理,每日的一更天(戌时19:00 - 21:00)便实行宵禁,直至五更天(寅时03:00 - 05:00)才会取消。如果在宵禁期间,城防军士或是发现不守律令者,不仅会上前斥问,更是会对此类犯禁之人施以笞打。
唐朝中后期,商业经济得以发展,宵禁的制度慢慢开始放松,虽朝廷未曾明令取消宵禁,但管理的时候也不像之前那么严格了,甚至到了后期唐朝的长安城里还出现了夜市。
宋朝时期,宵禁的目的性可谓是微乎其微了。宋朝当时的人口较多,商业经济得以空前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环境,宋朝将宵禁的时间从一更天改为三更天(丑时01:00 - 03:00)。酒楼、夜市、布店、青楼、赌坊等各种吃饭娱乐的消遣之所在开封城的夜里是应有尽有,比之现今的大都市也不遑多让。是以,在整个古代封建王朝中,只有宋朝的百姓才过得最为舒服。
元明清时期,宵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盗贼和城防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抑制和配合朝廷监察官场民间等见不得光的“地下组织”,像是元朝的“白莲教”,明朝的藩王势力,清朝的“天地会”等等。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写道,中国“各个城市都有千百名更夫在街上巡夜,按规定的间隔敲锣,而且街道都有铁栅并且上锁。尽管如此,宅院被夜贼抢劫一空的事还常常发生,这或许因为更夫本人就是盗贼,或者是和盗贼合伙。”此时中国之城市面貌,与两宋时相比,不由令人叹息。
各个朝代的宵禁制度,其实一定程度上能映射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可否认的是,宵禁制度的诞生确实能助于统治阶级达到某种目的,但此同时也制约了商业经济、社会进程的发展。
影视剧或者小说中,廉政的皇帝总是会每日实行早朝制度,实则在真实历史上很难实现。早朝一般是凌晨5点开始,大臣则凌晨3点就得到达皇宫正门等候,也就意味着大臣将在1点钟就离开家门。
在秦汉时,宵禁一旦执行,无论你是否是官员一轮不准出行,所以秦汉时期是没有早朝的。
唐朝时期,虽有早朝记载,但不管是贞观盛世的李世民,还是开元之治的圣人李隆基鲜有早朝的习惯,他们虽勤于政事,但绝非是每天都要早起,适当的懒觉还是可以睡一睡的。
明朝时,朱元璋把早朝当作规矩给定了下来,所以明朝确实是有早朝的,而宵禁的时候,凡上朝官员均是有特例可免除盘问的,不过后期几位如嘉靖和万历这两位皇帝,甚至20多年都没上过早朝。
清朝时,早朝制度也是很少实行,除商议重大事件外,文武百官很少相聚在朝会的。下面官员有事上奏也是先递交内阁,随后由内阁商议之后转呈于皇帝。而且,清朝的皇帝也不总是待在皇宫办政,像是康熙皇帝就喜欢待在“畅春园”,雍正就喜欢待在“圆明园”,有时还会去避暑山庄等。
所以,真实历史上廉政的皇帝虽然辛苦,但绝非是影视剧描述的那么离谱,大多皇帝的生活还是美滋滋滴。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留言哦,喜欢的也请点下关注,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