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理寺少卿几品(大理寺少卿张冲翼)
文/彭辉
清大理寺少卿张冲翼,字颜渊,又扶九,富平县流曲里(今流曲镇)东街“择礼堡”人。此君史籍记载无多,官名更是鲜为人知,因其字颜渊谐音之故,当地人直呼其名“张元元”。笔者沉溺史海,觅得只言片语,方对张冲翼生平略知一二。
据现有史书记载,张冲翼约生于明末天启初年,少时天资聪明,勤奋博学,一目十行,记忆力非凡。青年时,张冲翼求学于陕西长安,后考取功名,故亦有史载其为长安学子。西安大雁塔慈恩寺《崇祯壬午科雁塔题名记》载:“张冲翼,长安县学附学生,春秋。”意思是借读长安县学,考试内容为《春秋》。张冲翼中举后初授四川平武县教谕。“教谕”是学官名,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之职,类似于现今的县教育局长。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雄踞四川,继而李自成攻进北京,再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亡清兴。值此改朝换代之际,张冲翼身为明臣,何去何从,想必是倍受熬煎,最终还是顺应时势,做了大清国的官。
清康熙元年(1662),陕西巡抚加大司衔马贾汉复,领衔编撰《陕西通志》,张冲翼为之作序并收录于首卷中。其序云:“志者誌也,所以考证治纪人文,验风俗而察物理也。历代有史,省直郡邑有志,自古记之,然或捃摭失真,蘼芜无当,君子亦奚贵焉。从来作志者代不乏人,其断制高华,如班固、李焘诸人……。今天子肇造区夏,百度维新,乃贾公首留心文治正兴,肖公图书用意略同,可谓识先务矣。若但古人体裁为后人式法,其事实难……。公修举废坠,留意地方之圣心也。前贾公抚豫时,刊有豫志,固已登之。贾公来抚兹土而成书,东西二都岂特此隆媲美已哉!余不敏滥竽豸班,幸枌榆之,有是书而儧缀一言于简端,已附不朽。时康熙元年岁次壬寅冬吉日/掌浙江道事河南道监察御史、频阳张冲翼撰。”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陕西通志》中的形胜地域图,均出自富平流曲北耕村查沈堡人、邑学生沈起潜之手。
清初,官吏考核等级无定额,致使朝臣“奔竞之风”盛行。御史张冲翼上疏,建议规定官员考核等级员额,严加考核,以“永息奔竞之风”。据《康熙实录》卷之十二记载:“康熙三年(1664)五月,吏部、都察院议复,河南道御史张冲翼疏言:向来卓异荐举皆有定额,今考满官员大省应定一等若干名,二等若干名;中省小省一等、二等若干名。仍必实指某人以何政绩无愧一等,某人以何政绩无愧二等。如定额之外滥冒一人,及优考之人别经发觉,将督抚一并议罪。即在内各部院亦当以员数之多寡定一二等之多少,庶令内外大小臣工争自濯磨。当考满之际,咸知自审材分,永息奔竞之风。应如所请,再行部院直隶各省,严加考核,得上□日、近日内外文武各官,考满一等二等甚多,其无一才力不及不称职者,此后各部院直隶各省文武官员考满,将三年之内某官所办某事、奉上□日改正者某事、驳行者某事察明保奏。若考过一等二等官员非贤能及不称职,事发之日,将考核时具保之官一并治罪。余如议行。”这道疏对官员考核一等二等的员额、及考核考核责任写得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性。政令颁发实施后,官吏追逐名利之风得以纠正。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圣祖玄烨亲自出题考核京官,“台垣奏议冲翼名列第一,荐历大理寺少卿”(《陕西通志》),足可见其学识渊博。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唯一的清代文臣奏折范文,便是张冲翼所写。
按说大理寺少卿贵为清廷“最高法院副院长”,官阶从四品,亦是风云人物。但不知何故,《康熙实录》中却无张冲翼升任“大理寺少卿”的记载,亦无他人升任“大理寺少卿”的记载,或许清制规定大理寺少卿并不在《皇帝实录》记载范围之内。《陕西通志》载:“荐历大理寺少卿,乞假归,卒”。据此分析,张冲翼在授大理寺少卿官职后,因病请假返回故里休养,回原籍的时间似应在康熙十二年冬月。那么,张冲翼究竟得了什么病?查阅史料得悉,明末清初时,在粤桂川滇青等省流行“麻疯病”,这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损害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面目狰狞,甚至肢端残废,此病潜伏期可长达十多年。而张冲翼青壮时期正好在“麻疯病”流行区域的四川平武县任知县,此间极有可能感染了麻疯病杆菌。十多年后“麻疯病”发作,迫不得已“乞假归”。据流曲学者张继周老师说,有人见过张冲翼墓志,上刻有“晚年身患麻疯病”字样。如今这墓志铭丢弃在流曲顺义村路北水渠里,历经风吹日晒,笔者所见石碑斑驳,字迹已无法辨认。张冲翼回籍养病长达14年之久,期间或有捐赈睦邻之举,但史书无载,乡间无颂,其详情已无从可考。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盛夏,张冲翼因麻疯病逝于家中,葬流曲东门外二里许南康堡南埝下,即今流曲东街公路南侧。其父张公以子名显赠御史,其子张吾抱,荫何官职不详。昔时流曲街十字路口南,曾有一座跨街四柱重檐“父子御史”石牌坊,建于康熙康熙二十九年,是为表彰张冲翼仕宦功绩,可惜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张冲翼一生仕宦31年,可谓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但在流曲方圆,若问“张冲翼”无人可晓,若提“张元元”妇孺皆知。因了张冲翼“一臣事二主”之故,民间流传其人其事,多有贬诋毁誉之言,更兼族人“夺家产”惹事端,一代清吏张公生前身后毁誉参半。
【贼里堡缘由】张冲翼故里名为“择礼堡”,指遵从仁德礼仪的意思。出自《论语·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故而堡名曰择礼堡。另其堡城门口镶嵌有“里仁居”石匾,是为旌表张冲翼的堂叔张乃第的仁德,详见笔者拙文《富平流曲镇“里仁居”石匾考》。因了张冲翼身为前明举人,却做了大清国的官,颇受邑人非议,被唾骂为“奸贼”。遗憾的是,当地民间数百年来一直把“择礼堡”蔑称为“贼里堡”,意为奸贼居住的城堡,这纯属谬误。事实上,张冲翼是个很有作为的清官!
【金头真相】 当地民间传说,张元元负责修建流曲城时,挪用公款修了“贼里堡”,被朝廷砍了头,其女为父铸“金头”厚葬。张元元即张冲翼,字颜渊,“元元”一说系当地方言口误。据考证,流曲城由陕西巡抚谢共阑和富平知县胡志夔(kui)督建于明嘉靖二十五(1547)年,九年后即嘉靖三十四年(1555)腊月“关中大地震”中部分城墙坍塌。此后经里人孙丕振等监工得以修复,而此时张冲翼还未出生。笔者查遍史料,皆无张冲翼受弹劾或论罪的文字记载。若有获罪砍头之事,则不可能在康熙二十九年建“父子御史”牌坊。“文革”中挖掘张冲翼墓,当时并未发现传说中的“金头”。据目击者说,棺材里有头骨、头发。或因张冲翼因患麻疯病,颜面变形,头部肿胀蜡黄似金,故戏称“金萨”(方言,头)。
【夺家产事端】张冲翼逝世二十年后,发生了一桩族人“夺家产案”。据清代著名思想家、时在富平佐政的直隶蠡县人李塨,在《恕谷后集·杨候初度序》中记载:大理寺少卿张冲翼的独生子张吾抱死后,其侧室王氏生“遗腹子”,是为张冲翼唯一的孙子。王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仆人韩忠协理家务,忠实尽责。康熙四十六年(1707),族人张某利欲熏心,企图强夺孤儿寡母家产,其时遗腹子还不满五岁。王氏母子势单力薄,备受欺负,遂一纸诉状告到县衙。时任县令杨慎修接到诉状,拍案而起,亲临流曲调查,升堂断案,对张某等人的不法行径严加训斥。并为王氏和韩忠各亲书匾额一块,旌表节妇义仆。王氏赢了官司却不得安宁,常遭受某些族人冷言冷语讥讽,更有奸诈狡猾者诬蔑说这扁是花钱买来的,竞砸毁了“节妇义仆”匾。后来王氏为感谢主持公道的杨县令,特意携带珍贵古董前去拜访,杨县令拒不接受,说:“旌节义岂能用金钱买得到!”奸诈狡猾者闻知很惭愧,遂罢了欲夺家产的图谋。这篇《杨候初度序》是李塨为时任富平县令杨慎修写的生日祝词,“杨候”是时人对县令的尊称,“初度”指生日。李塨其时在富平佐政,亦是“夺家产案”的见证人。
纵观张冲翼生前身后事,真可谓:一臣二主落骂名,蜚语奇闻数百年。更兼族人夺家产,御史大人魂难安!笔者考证洋洋洒洒数千字,无非是溯本求真,还张冲翼本来面目。另则也是对故乡文史渊源予以探索。文中谬误难免,诚望高人指点。
(2015.02初稿,2017.05.19再次修改于北京寓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