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都玩过的折纸正方形(制作八千余件作品)
「Z一代·正青春」之职观 第02期
00后折纸手艺人
折折叠叠 纸里飞出灵感之蝶
故事主角:刘江辉
00后“非遗”手艺人
折纸13年
制作8000多件作品
给你一张方形印章大小的纸,不许裁剪,你会做什么?
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则十几秒的视频里,一张2.5cm*2.5cm的正方形纸片在手指的快速折叠中“破茧成蝶”,小巧精致,栩栩如生地停在指尖。这条视频获得超过200万的点赞,不少网友也纷纷感叹,怎么一眨眼的功夫,一张白纸就成了栩栩如生的凤尾蝶?
刘江辉折纸作品
就连日常装曲奇的包装纸经过折叠,定型,也变成在手中盛放的花朵......
这仅仅是刘江辉折纸世界的冰山一角。麒麟、精灵、天马、暹罗斗鱼......从8岁开始接触现代折纸,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作品8000余件,这位00后更愿意将自己称作一名“折纸手艺人”。
折纸在他眼中更像是一起的伙伴。“它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有东西可以去寄托。一个人一辈子有一个爱好已经很不容易,能坚持下来就更不容易了。”刘江辉说。
01 现代折纸
不剪不裁 是难点也是魅力
去年5月,“纸华天工”中国艺术高校纸艺术作品交流展在华南理工大学开幕。参展作品共50余件,以手工纸、宣纸、瓦楞纸、卡纸、纸浆等为材料加以不同工艺制作而成。华南理工大学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刘江辉的折纸作品走进大家的视野。
龙身盘旋,爪子雄劲,鳞片层层叠叠地排列。悬挂的作品《龙神》是刘江辉在2018年8月完成的作品。一张1.54m*1.54m的白色牛皮纸,刘江辉不裁不剪,折出了龙背上1400块鳞片。“每天6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折腾,连续15天才把它做出来。”为了折好这个作品,刘江辉在高二的暑假花了不少心血。
刘江辉折纸作品
(原设计:日本 神谷哲史)
“龙神”原由日本折纸艺术大师神谷哲史所作,是折纸爱好者眼中“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也是现代折纸中天花板级别难度的作品。在这场展览被更多人知道之前,刘江辉就已经在国内外的个人社交平台发布自己折制的作品,并收获了柏村卓朗、有泽悠河、土井源等日本折纸大师的点赞,也得到英国折纸协会的关注。
折纸最早起源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折纸提供了可能。后传入日本,最早也有祭祀的用途。1797年日本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的僧人义道一円出版的《秘传千羽鹤折形》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折纸书,记载了当时已知的大量折纸图案。后来在不断的发展中,传统折纸和现代折纸的区别逐渐显现。
“现代折纸跟传统折纸区别在于,传统折纸它比较固定,像千纸鹤、东南西北或者小船等就是传统折纸。现代折纸是基于传统折纸之上,用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不剪不裁不拼接,然后作品会偏复杂一点。”刘江辉介绍道。对于无数的折纸爱好者来说,让一张二维的纸张变成三维的造型,既是现代折纸的难点,也是魅力所在。
02 一点点叛逆
“撕纸风波”中偷偷地坚持
小的时候,父亲每次带刘江辉去图书馆看书,他都会跑到手工图书区。这或许也为他与折纸结缘埋下伏笔。
“我爸是做工程绘图的,有时候看到我想买的那些书,就很怀疑,一年级小孩能看懂吗?”从一年级开始接触折纸,刘江辉就在尝试高难度的作品。除了书本,互联网上各种各样优秀的作品和教程,也为刘江辉打开了折纸的大门。
那时刘江辉家住江西上饶玉山的一个工业园区。周围没什么小伙伴,娱乐设施也很少,折纸对于这个性格内向的男孩来说,更像是朋友一样的陪伴。“那时候没什么事情做我就一直折纸。但是周围的同学基本都在‘内卷’,老师看到我成绩退步了就觉得是因为折纸,会跟家长反馈。”跟普通家长一样,刘江辉的父母一直想让他上城里最好的高中。在学业成绩下滑面前,他们认为折纸是不务正业。
刘江辉折纸作品
于是父母终于开始了对他折纸的管束,“撕纸风波”一触即发。令刘江辉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偷偷地折了一个下午,把70cm*70cm的纸打了120等份的格子。“工程量很大的东西,后来被我妈发现了,直接就撕掉了。”爸爸更是放出了“狠话”,“你折一个我就撕一个。”,并把家中所有的纸都收了起来。
青春期的刘江辉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藏着一股叛逆的劲儿。越是不让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家里没有折纸,他就想方设法去买。14岁的暑假,正是炎炎夏日,阳光毒辣,晒得单车座椅都发烫。刘江辉为了完成作品,骑了一个多小时到市区。从城南到城北,路边的文具店,他一家一家进去问有没有自己想要的那种材质的纸张。
除了这种“笨办法”,刘江辉还会和别的折友交换。“有时候别的折友做一个基本型给我,我就折好再给他。然后他也会给我一些‘救济’的纸。”刘江辉小心翼翼保护自己的坚持,甚至为了做复杂的作品,晚上偷偷翻窗去爸妈办公室打印图纸。
从一年级时用A4纸折,折叠难度大到心理崩溃,直呼“太难了”;到三年级时越做越复杂,开始复刻神谷哲史等名家作品集。加藤的《魔龙》,神谷哲史的《龙神3.5》,越南折纸组的作品《巫妖王》......在初二暑假时,尽管父母“做一个撕一个”,他还是偷偷地一连挑战成功几个世界级难度的作品,并发到网上得到不错反响。每每挑战成功,他都像游戏通关一样开心。
03 灵光乍现
草稿纸飞出一只凤尾蝶
如果说复刻高难度作品是作为折纸爱好者心中“使命感”般的存在,那这种使命感远不止于复刻,更在于创造。复刻名家作品《龙神》,刘江辉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而原创作品《蝴蝶》的问世,却仅仅只用了一节课,45分钟。
用纸张做一只蝴蝶。2019年,还在上高二的刘江辉有了这样的想法:蝴蝶的翅膀轻盈灵动,纸张纤薄柔韧,一张纸变成蝴蝶,颇具破茧成蝶的意味。“没有什么比用纸去表现蝴蝶的灵动更合适了。”
在设计之前,他把各个名家折制的蝴蝶作品都折了一圈。在折的过程中,他一边思考如何用一张纸呈现出蝴蝶的结构,一边探索用哪个蝴蝶品种、怎样的姿态比例能更好地实现作品。他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不断的观察中确定天堂凤蝶是最佳的选择。“我想做一个有细节又很精简的蝶的形态。”
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后,刘江辉的灵感终于在上一节体育课的时候迸发出来。“其实本来是折了雪花,当时就感觉如果用四边形做雪花,跟蝴蝶的肌理很像。”于是他蹲在操场角落里开始从雪花到蝴蝶的改造。一张用数学草稿纸折成的蝴蝶,不精致,甚至有些粗糙。手撕的形状还带着细微的毛边,那就是一种最原始最质朴的感觉。
好看,粗糙,但真实。刘江辉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样子”。
迈出原创的步子后,刘江辉想得更远,他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看到折纸。
在之前他就已经有所尝试。2018年-2019年,他曾两次参加清华大学纸艺社组织举办“折纸世界”现代折纸展,并成功入选展览;
进入大学校园后,2020年他在校园内做过折纸类的讲座,与小众首饰品牌做联名款;2021年4月开始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发布系列折纸教程,全网粉丝超过70万;
2021年12月初,他第一次尝试将折纸作品制作成项链。后在社交平台推出个人原创设计的蝴蝶款饰品......让折纸不囿于一种载体,也可以佩戴在身上点缀美。
刘江辉个人原创设计
2022年6月,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公益项目“刘老师折纸课”中,他连线湖北省麻城市院子中心小学,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分别给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折纸课......
“其实大家都觉得折纸是一个很普通的爱好的手工艺,跟剪纸没有什么差别,或者说类似儿童玩具。但对一些反对孩子折纸的家长,我想说,其实折纸对学业和思维逻辑观察能力,审美的都是有综合提升的。”刘江辉认为,折纸对于自己不该只是一个爱好,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将折纸推广出去。
04 折纸
美学与科技结合创造更多可能
一张纸,经折、过痕、定型,完成了从平面到立体,二维到三维的转换。然而折纸所带来的思维转换,远不止美学意义层面。刘江辉15岁时曾复刻美国折纸艺术大师罗伯特·朗的作品《暹罗斗鱼》,而这位折纸艺术家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激光物理学家。他利用折纸的原理,设计出可折叠的太阳能板,用昆虫足部折叠设计解决了安全气囊占空间的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其是一位“被物理耽误的艺术家”。
因折纸结构本身可实现的变形、伸缩、延展,折纸结构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DNA折叠、超材料等领域。而折纸作为一个方法论建造出一些可变形、可收缩、可重构的结构、器件和设备,去解决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就成为了折纸工程学。
在今年6月初结束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决赛中,刘江辉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几个同学组队参赛。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胡楠教授是团队的指导老师,从事结构设计、分析与力学相关研究,折纸工程学是他研究方向之一。团队以“折纸 ”为概念,阐述了以折纸与多个项目交叉融合的图景,在全校1000多个项目中取得第8名,获银奖。
谈起折纸工程学,胡楠教授表示,“这是一个科技前沿的课题,我们需要将艺术与结构,美学与技术结合在一起,最终服务于人类,服务于我们的人居环境。这是科研要不断探索的内容,也希望更多年轻人来探索。”
00后“折纸手艺人”刘江辉,正在探索的路上。对未来,他给了三个关键词:教育、设计和艺术。
“在教育方面,我想开发一些折纸方面的线下课程,主要面向小学到初中的学生,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感知力,激发创造力。”除此之外,他还在思考折纸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其他行业的更多可能。除了现在已经有的个人首饰品牌,未来折纸还可以作为服装设计、场景道具、室内软装等元素出现在生产生活中。
“最后当然是回归到折纸艺术本身,我希望能在艺术层面表达我自己的思想和个人理解,能让自己的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有一些提升。”
明年他计划在广州将折纸场景落地办展。“只要进行推广,我们新生代做多了以后,慢慢的在我们中国也会像欧美和日本一样,有更多应用的可能。”刘江辉说。
Z问Z答
和上一代相比,你觉得新一代对于爱好的看法有什么不一样?
刘江辉:就我父母而言,我觉得爱好对于他们是比较奢侈的,他们更多像是在为生活奔波。但是我们新一代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爱好宣传出来、推广出来。还有一个是,我们获取爱好的资源越来越多了,我们其实应该更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学好这样的东西。作为青年人,大家应该更自信一点去接受、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和东西,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Z一代·正青春」之职观栏目
当前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成长于数字时代的95后和00后们,也陆续开启属于他们的“职场”。他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致力于在新岗位上探索新知;他们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满怀热忱要把“老行当”做出新花样;新时代,新职业,新活力!
敬请关注南方都市报推出的「Z一代·正青春」第二季「职观」。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第01期|95后粤剧女孩:“想给世界做场大戏”
出品|南方都市报、N视频
栏目统筹|苏芬南、陈实
栏目策划|蔡文茵、詹晓赞、罗雪纯、董晓妍、叶可可
本期视频|蔡文茵、罗雪纯、詹晓赞,实习生 李泽宇、周郁森
本期采写|李思萌
摄影设计|刘妍妍,实习生 陈俊宇
*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