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城历史有多少年(一座拥有45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
在距今约4500年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发生了一次大变化,世界各地出现了气温下降、空气变得干燥的现象。
对于生活在欧亚大陆东部内陆地区四川盆地里的宝墩人而言,这却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们发现原本被河水淹没的平原、沼泽,变成了可供部落聚居的肥沃土地。
宝墩人在成都平原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他们修筑起高大的城墙用来抵御野兽、洪水,在城墙周围还有精致的护城河用来排水泄洪——这种种都说明了远古时期成都平原水患很严重。
【宝墩人生活遗址复原图】
作为早期的“成都人”,宝墩人种植水稻当作自己的主食,他们还驯服了野生的猪、羊开启了畜牧业,农闲之余,宝墩人还会约上三五好友驾着一叶扁舟在家门口的河流中捕鱼虾、螃蟹来吃。
在和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时候,宝墩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尽情改造着自己的家园。
受制于知识的局限性,宝墩人狩猎、耕作使用的是精心打磨过的石器,居住的是木骨或竹骨泥墙搭建起的房屋。富裕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精美的陶器烹饪、盛放东西。
宝墩人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我们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那时候华夏大地上,绝大多数地区都没有人类的足迹踏足,各种猛兽才是自然界的霸主。
这片约276万平方米的宝墩古城遗址,面积仅次于浙江余姚良渚古城与山西襄汾陶寺古城,是中国第三大史前古城,在那个时代里它宛如沙漠里的绿洲一样,象征着新石器时代人类先祖智慧的结晶。
2、成都,城市名字的由来
继宝墩人之后,成都平原迎来了第二个古老文明——古蜀文明。
•古代成都所属行政区划变动
关于古蜀文明出现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李白都感慨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建立了古蜀国,但具体的时间实在太遥远难以详谈了)
抛开零星的传说外,我们依据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只能得出一个大致的时间:约距今3800年前到2500年前。
按照《华阳国志》记载,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成都被划分到了梁州。
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把梁州划分到了雍州,归职方氏管理,直到秦始皇时期,实行郡县制,负责管理成都的官员便由朝廷直接任命,不再归某一部族管理。
汉武帝时期,他又将雍州和梁州分开,改雍州为凉州,梁州为益州。
职方氏是上古时期的一种官职,他们的职责是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简单来说,就是朝廷任命负责规划各地方地图、规定各邦国缴纳赋税多少的官员,他们代替天子监管各地、收缴赋税。
当时四川实际的统治者,是巴国和蜀国。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时候,巴国和蜀国派兵援助,因作战勇猛,两国君王被册封为了“子爵”。
周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按照当时的规定,子爵是边远国家所能拥有的最高爵位,和领地大小无关。
•成都名字由来的三种传说
成都这座城市的名字,由来已久,至少在秦代的时候,“成都”便已经作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存在了,历来,关于成都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最早解释成都名字由来的书,是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一年之内形成了集市,二年内形成了城市,这种说法是在描述成都这个地方十分富饶,百姓们安居乐业,都愿意来这里聚集。
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传闻上古时期,成都有一个叫做“成”的部落定居在此,他们的都邑便称为“成都”。
最后一种说法,是说成都古蜀语的读音“dudu”,是指成都平原是蜀国都城的意思,中原民族翻译过来就成了“成都”的意思。
3、成都曾作为11个政权的首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在《中国古都概说》一文中,曾做过统计,从战国时期算起,将成都当作都城的政权有9个,如果算上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话,那历史上在成都建都的政权便有11个。
透过三星堆出土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商周时期,古蜀国和中原王朝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蜀道难,却没有阻止得了文化的传播。
古蜀国先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他们崇尚金玉、认同中原王朝的道德价值观,在信仰上,古蜀先民尊崇巫文化,认为万物有灵。
从张仪、司马错率秦军兼并蜀国,将蜀地直接纳入秦王朝统治体系以来,成都进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速阶段。
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光解决了岷江水患问题,还使得成都平原上百万亩良田得到灌溉,成都平原也因此成为了秦朝的粮仓。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成都作为后方基地的巨大优势,在古代社会历朝历代中,我们都能发现成都亮眼的身影。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