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尚拙(论语君子坦荡荡)
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七篇“述而篇”,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好古人智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君子尚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君子尚拙
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七篇“述而篇”,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好古人智慧。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 ”,谈到了孔子病重,子路为孔子祈祷。
孔子听后问子路:“这样有用吗?”
子路回答说:“书上是这么说的。”
孔子就说:“丘之祷久矣”。那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孔子的意思是说,他天天都在祈祷了,没必要必临时祈祷,平时为人处世全都符合大道,其效果与祈祷是相同的。
意识就是孔子平时言行纯善,没有过违背天地神明,不做损人利己的亏心事,每天作风就如祈祷一样了。
大多数人只有身处危机的时候才想到神的存在,平时都是在为自己谋私,真到了有困难,解决不了时,就希望上天来保佑,这与小人并无异。
身体健康也是如此,平时不注重保养,到真生病了,没钱医了,就怪天怪地怪社会。
平时就要注意仁德的修养,注意保养身体,就是最好最有效的祈祷了。
孔子说一个人过得过于奢侈,就会变得骄傲不逊。
生活过得奢侈的容易傲慢,因为这样的人在意的是面子,是为了证明自己;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注的是外在的评价,长久会变得虚荣傲慢。
但过分节俭也不行,会显得固陋寒酸,固陋的人会变得比较无知,也容易变得小气。
而这两者两较,孔子说宁可寒酸一点,这样还有谦虚的态度,这样就会少犯点错误,与他人少点摩擦。
接下来两章,是被大家传诵的比较多的话,也是“述而篇”的最后两章。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指心胸开阔。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在这篇“《论语》: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中就讲过,君子和小人的属性,君子和小人并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一种格局和境界的不同。
每个人当中都有小人和君子性质,就如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子曰:“君子坦荡荡”。孔子认为,君子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心胸宽阔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君子坦荡荡”,在于“君子求诸己”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或做不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自己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再不然就是先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会先去纠结谁对谁错。。
而小人则求诸人,只要事情不成功,就是别人的错,先去怪罪别人,把错误都归根于别人,归根于社会。
所以“小人长戚戚”,每天都会很沉重,焦躁不安,动不动就会在别人面前爆发愤怒,矛盾特别多。
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差别,归根到底体现的是他们具有截然相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人生道路上,用少不了荆棘障碍,应该以宽阔坦荡的心态面对,而不要步入患得患失的夹缝之中。
无论成功还是失意,无论富贵还是贫困,只要胸襟开阔,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就能够一样生活得充实开心。
接下来是本篇的最后一章,谈到孔子的性格。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又安祥。
这是孔子学生会他的描述,说孔子这个人很温和。
有人说,孔子虽然看起来有点不好接近的样子,庄严肃穆,但是近距离一看和交流起来,就会发现他挺温和的。
但是该生气的时候,也生气。态度温和不代表处事马虎,平时为人慈祥可亲,做起事情来则严肃认真。
温和之中隐含着严肃,大家才不敢轻易冒犯而又喜欢接近。
君子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待人要恭敬,言行都要符合礼仪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恭敬不等于谄媚讨好,与人相处应做到不卑不亢,既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
而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需要修养气质,建立美好的品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