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是什么(俗话说不孝有三)

每当逢年过节之际,对于大龄未婚男青年来说,总是那么的难熬,父母最在乎的不是儿子挣多少钱,也不是工作是否顺利,而是有没有找到女朋友。尤其是家中独生子,如果年近三十仍然单身的话,父母就会开启催婚模式,求邻居找亲戚给儿子介绍对象,安排一次又一次相亲,不为别的,只为了让儿子早日娶到媳妇,他们尽早抱孙子。

父母催婚的情况经常发生,其做法或许有点操之过急,但也可以理解,完全出于对儿子的关心。有些催婚的方式比较委婉,有意无意说:儿子,你看人家铁柱,年龄跟你一样大,孩子都上小学了,最近老婆又怀了二胎,人比人气死人啊!有些父母非常直接,会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千万不能让咱家绝后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是什么(俗话说不孝有三)(1)

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传宗接代,甚至认为娶妻生子就是为了延续香火,妻子若没有生儿子,哪怕夫妻关系再好,也有可能被丈夫以“无子”的理由休掉。比如南宋诗人陆游,跟妻子唐婉情深意切,而且唐婉还是陆游的表妹,可谓亲上加亲。然而,就是因为唐婉几年都没有生下一儿半女,陆游在母亲的逼迫下,含泪把唐婉休了。

生而为人,务必孝顺,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孝顺的人,无论其他方面多么优秀,都不会被人尊重,跟人渣没啥区别。从什么时候起,古人把孝顺和传宗接代挂钩,且认为不延续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呢?笔者翻阅资料,发现了这种说法的源头以及后世人的解读。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处的“无后”究竟是什么意思?真的是常人所认为的没有后代的含义吗?原来,这句话最早出自亚圣孟子之口,用来评价“三皇五帝”中舜没有把娶妻告诉父母这件事情,孟子的原话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是什么(俗话说不孝有三)(2)

仔细品味孟子的这句话,舜娶老婆没有告诉父母,被定义为“无后”,如果理解为没有后代,逻辑上显然说不通。舜的父亲名叫瞽叟,生母去世很早,瞽叟又娶了一个小老婆,即舜的后妈。世人都说“虎毒不食子”,瞽叟却心肠狠毒,在小老婆的蛊惑下,多次想把亲儿子舜置于死地,幸好舜吉人自有天相,躲过父亲和后妈的一次又一次陷害。

尽管如此,舜仍然对父亲和后妈非常孝顺,对同父异母的弟弟也照顾有加,街坊邻居无不称赞他践行孝道的品行。当时尧正在寻找接班人,许多人都推荐舜,尧决定对舜进行考验,还把两个女人都嫁给舜。不知为何,舜竟然没将娶妻之事告诉父母,所以孟子觉得舜在这件事情上,不符合君子之作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是什么(俗话说不孝有三)(3)

回过头再分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不难发现,“无后”并非没有后代的意思,“无”可理解为“没有”,“后”可理解为“而后”、“之后”,古人说话言简意赅,有时会省略一些字,通篇分析可大胆猜测,“无后”中间应该省略了“告”字,原本意思是:没有告诉父母之后再去做。

孟子去世几百年后,东汉经学家赵岐,读完孟子的著作后脑洞大开,发挥巨大想象力,以自己的理解,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进行详细阐述,从而有了“三不孝”的解释:“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是什么(俗话说不孝有三)(4)

孟子的确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除了“无后”之外,对另外两种不孝从未提及,而且笔者在前文已经解释,孟子所说的“无后”,并不只是指没有后代。赵岐的观点看似很完美,其实是没有确凿根据的,甚至是对孟子原话的曲解,赵岐把“无后”直接定义为没有后代,逐渐成为封建社会中“三不孝”的权威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读完此文,你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无后”,是如何理解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