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校长简历(东中文彦卢炳普)

东中文彦卢炳普:坚持爱国求知教育两不误的好校长

【校友生平】

卢炳普(1905年—1978年)吴宁镇亭塘村人。1923年在宁波省立四中毕业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1925年春,因肺结核回家养病。病愈后,去临海省立六中教书。1923年与国民党一大代表陈希豪的妻舅李和涛共同发起组织“齐社”,被选为负责人之一。1929年中央大学文史系毕业后,任省立四中教师,兼宁波《民国日报》总编辑(吴兼社长)。在宁波一边教书,一边办报。抗战时一度任国民党党部监委、参议员。1930年“齐社”解散。会同部分社员创办了“私立东白小学”(后改“东白小学”)。1931年—1933年,卢炳普在杭州市中(杭州商校前身)任教务主任,兼历史教师。1934—1939年,任东阳中学校长长达六年之久。1937年8月、1938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民党东阳县党部执监委常委。抗战胜利后,任省立杭州初级中学校长,兼《正报》主笔。

解放后因政治原因蒙冤多年,1979年落实政策后,曾被提名为省政协委员,但人已谢世。

东中校长简历(东中文彦卢炳普)(1)

东中校长简历(东中文彦卢炳普)(2)

东中校长简历(东中文彦卢炳普)(3)

【风范写真】

抗日战争时期的东阳中学

来源:2001-02-28《东中人》校报第4版

作者:卢贤松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省政府先迁移到金华,后迁到永康方岩,都与东阳毗邻。特别是杭嘉湖沦陷后,东阳就成了抗日前哨,位置险要。当时的浙江,在抗日爱国将领黄绍竑主政下,接受我党抗日救国统一战线政策,在我地下党和各级政治工作队的推动下,抗日宣传搞得热火朝天。特别是1939年,周恩来同志以国民党政府政治部副主任身份前来浙江视察抗日前线,呼唤民众抗日救国,提出“收复杭嘉湖,保卫大浙江”的口号后,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东阳则以东阳中学为中心掀起了有声有色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积极抗日好校长

提起以东阳中学为中心的抗日宣传活动,我们应该先介绍一下当时的东阳中学校长卢炳普。

卢炳普(1905年—1978年)吴宁镇亭塘村人。其父卢文泉,民国初曾任县劝学所所长,对东阳教育有贡献。卢炳普幼承庭训,勤奋好学,1923年在宁波省立四中毕业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1925年春,因肺结核回家养病。时年秋季,去临海省立六中教书。该校校长是共产党员戴邦定(号介民)。在戴的影响下,卢炳普读了一些共产主义理论书籍,学习了不少先进思想。1929年在中央大学文史系毕业后,一边教书,一边办报。在宁波与东阳同乡吴望伋一起,任省立四中教师,兼宁波《民国日报》总编辑(吴兼社长)。抗战时一度任国民党党部监委、参议员。1934—1939年,任东阳中学校长长达六年之久,1937年8月、1938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民党东阳县党部执监委常委。抗战胜利后,积极要求离开政界,回到教育界,任省立杭州初级中学校长,兼《正报》主笔。1979年落实政策后,曾被提名为省政协委员,可惜人已仙逝。

卢炳普的一生,除短期担任过国民党省党部监委、省参议会秘书外,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也以办学贡献最大。他的思想发展,最早从1923年参加“齐社”开始。当时,他与国民党一大代表陈希豪的妻舅李和涛(跨党的共产党员,后脱党),共同发起组织“齐社”,被选为负责人之一。其宗旨是“联络友谊,研究学术,革新地方”,提倡新文化、新思想。不少社员通过学习,参加北伐,投身革命。社员中比较著名的有:跨党党员李和涛、共产党员赵济猛、吴兆莘等三人。赵济猛,东阳吴宁镇上市头人,后来担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宁绍特委监督(特派员),1929年光荣牺牲。吴兆莘,当时在东中教书,是中共东阳县委书记(地下),后被捕脱党,解放后任厦门大学教授。他们利用卢炳普之父卢文泉是县里“老前辈”“老乡绅”作大旗,选卢炳普为负责人,作应付当地旧势力的工具;利用“齐社”作中共外围组织,合法进行共产党的秘密活动;以“齐社”社员为骨干,带动进步青年打土劣,反封建,迎北伐,取得良好效果。当时县人皆视“齐社”社员为“赤化”分子,一些社员不敢公开身份。1927年10月29日,“齐社”改组,召开成立大会时,社员已达200多人。负责人为卢炳普、洪邦彦和徐希瑜。

随着白色恐怖的加剧,1930年“齐社”解散。卢炳普会同部分社员创办了“私立东白小学”(后改“东白小学”),以原“齐社”社员为校董,金品黄为董事长,卢炳普为常务董事,并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校名,成为当时东阳教育界的一件盛事。1931年—1933年,卢炳普在杭州市中(杭州商校前身)任教务主任,兼历史教师。经常以历史为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34年春,应家乡耆宿(主要是陈希豪、郑文礼)之请回东阳中学任校长。直到1939年调任云和县党部担任秘书监委、省参议会议员之职,先后达六年之久。

卢炳普在担任东中校长期间,率先垂范,狠抓教学,引导学生刻苦求知,使东阳中学跻身全省县立中学前列。

二、坚持抗战育英才

1937年“七 •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飞机多次轰炸、扫射东阳县城,弄得人心惶惶,学生无心上课。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励卢炳普带领教务处、总务处老师,多方调查察看,决定利用华店村的祠堂,因陋就简,隔起教室、办公室;利用空地,夯实铺沙,权充操场,发动学生、家长,自搬铺盖、课桌椅、教学仪器……仅半个多月就搬迁完毕。迁到华店村后,由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的李公琪老师负责,组织住校学生参加长跑队,每天早晨带领学生绕村跑,边跑边喊“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等抗日口号,鼓励学生为抗日战争锻炼身体。同时,结合教学广泛开展抗战救亡宣传活动。利用国文课、历史课,大讲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抗御外族入侵的英雄事迹。卢炳普还利用周会亲自宣讲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共产党员施谦为主的进步教师,则大力组织进步学生办夜校。一边教文化,大讲不识字的苦;一边讲时事,宣传不当亡国奴。学生小的13岁,大的52岁,济济一堂为抗日学文化。

三、上街下村救亡忙

东阳中学在坚持办学抗日的同时,还组织学生文艺宣传队,上街下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文宣队上街演唱《松花江上》,表演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据卢绿仙、卢美仙姐妹俩回忆,当年的文宣队,穿草鞋,背乐器,跋山涉水,先后到过巍山、白坦、古渊头和吴宁镇的主要村庄,时间长达一个月,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一切,引起了县长程毓岩的不满,下令卢炳普以“宣传赤化”为名,立即开除施谦、储晓天、诸允元等三位进步教师。卢炳普暗地里把消息告诉给各级班会会长,发动学生公开声援三位老师:“不收回解聘命令,坚决不上课”,迫使县长收回成命,直到学期结束,施老师等才含泪离开东中,回到家乡江苏无锡边教书边坚持革命斗争。1992年东阳中学80周年校庆时,80高龄的施谦老师寄来热情洋溢的贺信,追忆当年的抗日宣传活动。

由于深厚的抗日氛围,从1937年开始,东阳中学几乎年年都有学生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据卢培新回忆,仅1939年(28届)那一届,考取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的东中学生就达44人,占两班学生的半数。数量之多,成绩之好,为全省县立中学之最。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抗日军队的中下级军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如今健在的台湾退休少将徐培清、“交通部公路局”高级工程师卢培根等,回忆当年卢校长开明办学,支持学生宣传抗日,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有志气,不怕牺牲,英勇抗战的抗日将士时,都异口同声地说:“涓涓之恩,永生难忘!

【感召启迪】

“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传统中国教师的神圣使命。卢炳普先生学高身正,主政东中,烽火连天之际,不忘教导学生既葆家国情怀,又重学业进修。国运险巇,而东中人热血澎湃,弦歌不辍,东阳中学的爱国传统、文化命脉得以继承和发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