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邑话趣谈(四邑语探源登墟)

四邑话趣谈(四邑语探源登墟)(1)

趁是个古语动词, 就是:去,往,赴的意思。

墟, 市集, 趁墟, 去市集或者赶集的意思,趁墟亦作“趁虚”或“趂虚”,即赶集之意,南方谓趁墟,北方谓赶集。

"趁墟”是华南地区一种古老的习俗。最早记载这种习俗的,是唐代柳宗元的诗作。

《广东俗语考》"赴市买卖曰趁墟。趁音榇。『说文』趁。自后及之也。『广韵』逐也。『柳宗元诗』缘荷包饭趁墟人以其朝而满夕而虚。故曰墟"。

圩日集市开市的日子。根据西南地区周围约成规定,一般是三日一圩,或“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

也有的是五天为一轮,依农历而定,分为逢“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

两个相邻圩,圩期不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

广东湛江雷州最神奇的圩,俗称“阴阳圩”,在坟头上摆地摊,圩日一年就一次,农历三月二十二,妈祖的神诞。这一天,井尾坡上热闹非凡,据说人数可达几万人,有摆摊的,唱戏的,舞龙舞狮的,趁圩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广东阳春市合水有个高流墟,当今世上最老古墟。被人们称为怪墟。一怪,墟期一年一度,定在每年端午节前的农历五月初四,相沿习俗千年余之久。二怪,墟市出卖的,主要是竹木器制品。三怪,人们购得竹木器产品就拿到高流河中浸泡,永不会虫蛀。

现在好多地方都保留叫XX墟这种地名。在台山,大部分墟场已经变成繁华的市镇,却一直保存着“二七墟”、“三八墟“,,四九墟”、“五十墟”等名称,成为广府文化的一种符号。

赶集粤语叫趁墟。四邑两阳地区则叫等圩。为什么叫等圩?

等是等待的意思,是等待等候圩日那天的到来。因为平时不是圩日是没人去赶集,只有圩日圩期才一热闹起来。

等圩一词源于登圩。登有登门的意思,上门去对方家,登门拜访,有事求上门。

“登”,如:登山、登陆、登台、登攀、一步登天、捷足先登。

登,《广韵》都滕切,(dēng)

登,成也。升也。进也。众也。

《说文》曰:“上车也。

登”有上的意思。所以“登”以向高处攀升的意思。比喻难度的增大、学问的加深,及地位的升高等。如应试考中进士称登科,也称登第;做了官叫登仕;帝王即位称登基;演员上台叫登场。

所以,赶集趁墟,四邑话叫“登墟”,也有道理的。(文/黎洛鹏 聂巨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