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溥仪最恨的坟墓(为什么有人说大清早亡了)

在大清灭亡后,“北升允,南张勋”,一蒙一汉,为大清复辟不遗余力,然而人们只知道张勋,却并不了解升允。

清朝灭亡后溥仪最恨的坟墓(为什么有人说大清早亡了)(1)

照片中的人物正是多罗特·升允,蒙古八旗镶黄旗。光绪八年举人出身,家族世代为官,升允历任山西,山西布政使,巡抚,甘陕总督等职,位列封疆。

升允在执政陕西期间为官清廉,颇有政绩。除此之外升允为官颇为刚正,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庆亲王命各省献礼,升允上疏要求停止献礼。

清朝灭亡后溥仪最恨的坟墓(为什么有人说大清早亡了)(2)

1909年溥仪继位后曾诏严预备立宪,升允因上书反对而被革职,革职后的升允并未返京,而是留在西安等待机会。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相应,清廷慌忙应对,从西安出逃的升允得以被重新启用为陕西巡抚,署理陕西军政。

升允带领军队以“勤王”为名义连下十余城,进逼西安,直到溥仪退位,升允仍然领军作战,士兵们得知了清帝逊位的消息,拒绝出战,升允不得已撤退。

清朝灭亡后溥仪最恨的坟墓(为什么有人说大清早亡了)(3)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升允看到机会,暗中联络蒙古王公,妄图再掀复辟,最终失败。此后升允东渡去了日本,寻求外国力量的支持,回国后,升允四处奔走,不断进行复辟活动。

在联络日本人的同时,升允和张勋也来往不断,1917年张勋复辟后,六十岁的升允被任命为大学士,无奈清朝大势已去,复辟闹剧仅仅维持了12天。此后升允寓居在天津日本租界,继续他的复辟大梦。

清朝灭亡后溥仪最恨的坟墓(为什么有人说大清早亡了)(4)

1931年升允病逝于天津,溥仪赠谥“文忠”算是清朝对升允的一生盖棺定论,全了他忠臣的名节。

升允和张勋一样,谋求复辟虽然倒行逆施,但是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忠义,在复辟过程中,升允曾作诗明志:“老臣尚在此,幼主竟何如。倘遇上林雁,或逢苏武书。”

来源:悟空问答   编辑:灵丘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