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哪年拍的电视连续剧(剧组成员眼中的史诗剧大盛魁)

3月7日晚,由著名导演王新民倾注10年心血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剧《大盛魁》将登陆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巅峰剧场”。在该剧播出前夕,记者对该剧的主创人员和两名演员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关于“大盛魁”的故事。

在电视连续剧《大盛魁》中,凤娘与大盛魁大掌柜王相卿(于震饰演)的感情,有痛苦,也有挣扎,但终因凤娘一句“放不下”,把爱情等成了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结局。剧中由著名演员苏丽饰演的凤娘是一个性格泼辣、心地善良、实实在在的女汉子。

2月25日,记者见到了专程赶到呼和浩特参加该剧开播仪式的苏丽。苏丽外形端庄大方,稳重有气质。苏丽说:“这是我第一次到内蒙古拍戏,内蒙古给我的感觉是很辽阔,人们很实在。如果说印象最深的,当属美食了。内蒙古的羊肉太好吃了,回到北京都没法吃那儿的羊肉了,还有烧麦,也特别好吃……”

大盛魁哪年拍的电视连续剧(剧组成员眼中的史诗剧大盛魁)(1)

凤娘扮演者苏丽故地重游

苏丽告诉记者,她是河南人,与山西和内蒙古没有太多的交集,但为了这部电视剧,她可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她说:“我的性格和凤娘很像,都是很硬气的那种。凤娘是刀子嘴豆腐心,很泼辣,但是出身贫苦。我是第一次饰演这样的角色,算是自身演技的一个突破,所以当初我也很渴望能够饰演这样一个角色。”

在拍这部剧的过程中,苏丽印象最深的当属被王相卿抛弃的那一段了。“这样的经历在我的生活中是没有的,我要去克服它。那一段戏,凤娘的内心很复杂,不希望王相卿走,但又要给他收拾行李,当王相卿真的走了,我追出去看到他留下了我给他做的鞋时,内心一下子崩溃,拿着鞋坐在地上就哭……”

《大盛魁》拍完了,苏丽收获的可不仅仅是凤娘的故事和体验。她说:“我以前对大盛魁一无所知,演完这部剧后,觉得大盛魁有很多精神上的东西值得现代企业去传承。”说到《大盛魁》即将播出,苏丽笑着说:“7年啦,拍摄过程历历在目,我也一直像凤娘等待王相卿一样,等待着播出。”

大盛魁商号是诞生在“一带一路”上的世界级巨商,而电视剧《大盛魁》的主要投资方——鄂尔多斯控股集团也是一家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该集团多年前就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而闻名中外。

几天前,该集团副总裁荣三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大盛魁商号的经营理念赞叹不已,他认为该商号的很多方面完全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的教科书。

荣三军说,他们当初之所以投入巨资参与电视剧《大盛魁》的拍摄,一方面是出于对王新民导演团队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对大盛魁商号的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被大盛魁商号蕴涵的传统商业理念所震撼。

大盛魁哪年拍的电视连续剧(剧组成员眼中的史诗剧大盛魁)(2)

驼道漫漫(资料图片)

大盛魁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崛起的一个大商号,被誉为“草原第一商号”,曾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说,其历史几乎与清王朝的兴盛衰亡相始终。大盛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也是亚洲商业的股份制企业的鼻祖,同时还是中国最早实行管理层持股的企业。

大盛魁号规科学严谨,一直以诚信为本,仅从如何培养员工方面来讲,很多现代企业都还没有达到大盛魁的水平。

在采访中,荣三军说:“我们对大盛魁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之后发现,这个雄踞中国北方近300年的传统企业,与我们鄂尔多斯控股集团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大盛魁的创始人最初都是来自草根阶层,创业过程历尽艰辛坎坷;鄂尔多斯控股集团的创始人王林祥也是草根出身,创业过程同样历经波折。再比如,大盛魁的人身股份额超过了资本股份额,把企业一半以上的利润分给了职工;同样,鄂尔多斯控股集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创新员工激励机制,从率先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效益工资制,再到员工持股,打造命运共同体,激励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企业的持续发展,2016年,鄂尔多斯品牌价值是808.5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700亿元,正在朝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幸福企业”的目标在不断迈进。

荣三军说:“纵横中国北方近300年的大盛魁自然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借鉴,王新民导演倾注10年心血打造的电视剧肯定也值得一看。”

电视剧中,大盛魁商号的创始人王相卿一行挑着扁担一路向草原进发创业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小伙计相伴,并且对王相卿不离不弃,虽然中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但两人最后还是和好如初,彼此真诚相待。这个小伙计虽然不在主线上,但也贯穿了整部电视剧,他就是王卓饰演的钱宽子。

“看到这个剧本后,我很激动,这是一部好戏啊。接了这部剧,剧本我看了不下8遍,我太喜欢了。”近日,记者见到王卓时,谈及《大盛魁》这部电视剧,他依然激动不已。

王卓是山西人,曾经在电视剧《孙中山》中饰演黄兴,还出演过《关中男人》《英雄烈》《铁骨芳心》等多部剧。

王卓说:“先前的剧本对于钱宽子这个人物的设定不够丰满,因为我是山西人,更了解山西人的性格、品性,所以我就想办法加了一点细节,放开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演,和剧本设定的形象风格不太一样,王新民导演看后很满意。有了王导的认可,我才敢放开了去演。我以前也演过一些电视剧,但是在《大盛魁》剧组饰演钱宽子的过程中,我才知道了什么是塑造一个角色。”

“一个大盛魁,半座归化城。”

这是许多年前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这句俗语也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大盛魁商号当年是何等的强盛。那么,当年的大盛魁商号究竟强盛到了何种程度呢?

作为电视剧《大盛魁》编剧中的一员,卓朝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语出惊人,他经过一番测算后认为,大盛魁商号鼎盛时期完全可以入列当时的世界企业十强。

大盛魁哪年拍的电视连续剧(剧组成员眼中的史诗剧大盛魁)(3)

《大盛魁》海报

据了解,大盛魁商号在极盛时期员工多达六七千人,拥有骆驼2万多峰,活动地区从内蒙古各盟旗到外蒙古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恰克图,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大盛魁经营着蒙古草原70%的贸易,从蒙古的王公贵族到牧民百姓都是它的客户,它经营的物品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人们传说,把大盛魁的资产折成50两重的银元宝,能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公路。大盛魁之所以“大”,是指规模之大,它曾经拥有82家分号,遍布全国各省和蒙古、俄罗斯;“盛”,是指事业之盛,鼎盛时期拥有资产一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2000万两白银,可以说富可敌国;“魁”,是指其体制之独特堪称魁首,它是亚洲最早的二权分立的人力合伙制企业。

卓朝阳在参加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曾经进行过一番测算。他说,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企业是美国的一家钢铁公司,该公司的总值在全球排名第一。由于美国的这家钢铁公司是上市的,当时的公司资产总值至今也特别容易查证。如果把大盛魁鼎盛时拥有的白银以当时的汇率折合成美元,那么大盛魁的资产总值可达美国那家钢铁公司的一半。照此推算,大盛魁鼎盛期完全可以进入那个时代的世界企业十强。更何况,大盛魁商号从始至终都是一家没有债务的企业,这是因为商号的创始人曾经定下严厉的号规,绝不允许大盛魁商号向别人借债。而这个拥有亿万财富的商号,却是3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创造的,这不得不令人敬佩。

卓朝阳说:“如今,有些企业因为进入了世界企业500强而沾沾自喜,殊不知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一个中国企业已经拥有了世界企业十强的骄人业绩。”(记者 张弓长 马丽侠 牛天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