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写得最好的人(他比米芾更厉害)

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王升,是南宋时期,最能得米芾风骨的人物。米芾的长子米友仁虽也是书画名家,但在传米芾风骨方面,竟不如同时代的王升。

米芾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有理论有实践。书法创作上,形成了风格极为鲜明的米体;在书法理论上,他提出了“集古字”“刷字”“八面出锋”等学术问题;还梳理了新的书法审美,即“沉逸之美”。

米芾写得最好的人(他比米芾更厉害)(1)

王升《首夏帖》

而王升风格最俏米芾的地方,他不是呆板地死学字形,而是在艺术实践中掌握了沉逸之美的内涵。所谓沉逸之美,是在书法创作中,巧妙地将沉雄、厚重、朴茂与飘逸、秀雅、自由等相对立的矛盾,很好地揉合,使之巧妙的发生新的变化,产生出一种新的的书法风格,这种风格就是沉逸之美。沉逸之美能够在宋人得到重视,得益于尚意书风的盛行。


王升在宣和年间,曾以《草书圣经》进献给宋徽宗,被内府用为书录。宋高宗时,高宗曾经召见王升,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文艺等方面的问题,幸运地得到高宗的恩宠礼遇,官至正使。

迟于王升的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授资政殿大学士楼钥曾记:

朱岩壑《跋逸老草书兰亭禊序》云:“逸少作行书,逸老为草字。外人那得知,当家有风味。”逸老以草圣擅名,其为名公称道如许。寓居乌戍,是时先太师岐国公为监镇,与之往还,旧亦得其《八仙歌》。此本改“从九从日”字为“颠”,盖长史素有此称也。“羔羊居士”乃其自号,“圣采”为所居之堂,“得柳轩”岂亦其家耶?钥随侍时,当绍兴十一二年间,犹识其人。此卷书于庚午岁,自言年七十有五,则知生于丙辰。余生于丁已,后公六十一年,方识公时,才五、六岁。嘉定四年辛未,始见此书,则亦七十五矣。感今念昔,为之惘然。

上跋中“朱岩壑”指朱敦儒(1081-1159),在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在词中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所在、以及心态情感变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来的辛弃疾了。“先太师岐国公”即楼钥的父亲楼璩,与王升且互有往还,楼钥也曾经随父亲见过王升。

王升曾与米友仁、杜从古、徐兢等一起在宣和内府共事,以擅长草书受到了宋徽宗和宋高宗的赏识并召对。

米芾写得最好的人(他比米芾更厉害)(2)

王升《衰老帖》

王升生活的这一时期,正是宋朝风雨飘摇的时期,历经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而这三帝都好书画,都极羸弱。宋徽宗在帮金国消灭了辽国之后,谁知金人南下进攻宋朝,直逼国都开封。

宋徽宗得闻军情,惊恐地拉住蔡京长子、领枢密院事蔡攸的手说:“真的没有想到金军敢如此长驱直入!”话音刚落,因为又气又急而昏迷,跌落坐床。宋徽宗赵佶苏醒过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索要纸笔,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怕的连皇皇帝都不敢要了,于是,太子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宋钦宗赵桓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

靖康之变后,高宗于后南渡,可口时风气,讲和即安。士林不肯上进,皆着力于文艺,高宗临池之好更使此风大盛,君有所好,臣有所俯,天下臣子都在玩书法。王升这样善草书,懂张旭怀素转折之变化的人物,尤其受到了宋高宗称赏。

米芾写得最好的人(他比米芾更厉害)(3)

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的书法,是以苏、 黄、米为代表的"尚意"书风。苏、黄、米三家在道义、文章等多方面占据了制高点,赢得了话语权,取得了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当时书家大多无法摆脱尚意书风的洗礼。其中,王升技法娴熟与书写功力自然成为“宋四家”后的翘楚人物。

虽然王升的草书受到了众人交口称赞,但其颇得米芾神韵的行书或行草书显然更值得肯定,从书法技巧水准上考察,他的水准当胜“小米”米友仁一筹。王升当时,得到了从帝王到士子的普遍认同和赞许,但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其名为米芾、米友仁所掩。还有一个原因,他的隐逸思想和为艺态度,与当时的文人主流观点不协调。


王升的传世书迹不多,有行书墨迹《首夏帖》、《鹅酒帖》、《衰老帖》,行草书墨迹《杜门帖》,均为晚年手笔,当为其绍兴年间所作。从他的《首夏帖》看,通篇痛快淋漓,风墙阵马中洋溢着强烈的韵律感;但因着力于痛快,而少了几分沉厚。艺术实践就是这样,不可能面面兼顾,能面面兼顾的是工艺品,是现代社会产生的装璜式书法,已经失去了书法的本真。

而王升在他的书法里,透出的是历史信息、文化信息和个人修养信息,以及他的审美观点。知识分子骨子里的傲岸和翩翩君子,在他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王升还曾用草书写过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已不见其迹。南宋宰相、著名文学家、书论家楼钥在 《攻愧集》中说:"逸老以‘草圣'擅名。”王升当时更以草书名世,王升的草书创作以及书写速度一直是宋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米芾写得最好的人(他比米芾更厉害)(4)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从《首夏帖》这件行书作品中,可以推断,王升写草书的速度是非常迅疾的。快速、易得势,与宋徽宗的草书审美观点相合,这也是王升在宣和年间,能成为书录的缘由。行书与草书在具体书写中有着严格的区别,但毕竟两者使势都处于动态,所以,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正因为此,王升能得米芾风骨,而米友仁于得大米风骨处,则逊于王升。

王升(1076-1150尚在世),字逸老,汴(河南开封)人。北宋政和、宣和年间,奉召出仕。南渡后,寓居嘉禾羔羊里(今属浙江嘉兴桐乡),遂自号羔羊居士,堂号圣采。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