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1)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2)

#听地瓜腔普通话真头痛

#胡建人说好普通话有多不容易

#福建人和广东人塑料普通话对决

......

近年来福建人的口音备受网友关注,“胡建”这个梗似乎永远都过不去了。几乎全国人民都对福建人的普通话口音有了刻板印象,如h、f不分,还有变扁的翘舌音、消失的后鼻音等。其实这可能来源于在方言背景下习用普通话时产生的语音缺陷

实际上,由于福建内部方言差异大,福建各地的普通话并不一样,各有特色。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受闽南话语音影响的闽南普通话。而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撇开大家熟知的语音部分,我们将从词汇及语法入手,来捋一捋闽南人说的普通话(由于不同地区、年龄的差异,以下例子仅归纳某些闽南普通话中出现的普遍特点,并不代表所有闽南人讲普通话都是如此)。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厦门随处可见推普的标语 ©厦门手绘地图

随着推普工作的开展,会说普通话的闽南人越来越多。但是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闽南人的普通话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有时候还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不太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家与只会说普通话的孙辈交流,经常是普通话中夹杂着闽南话,“鸡母屎半黑白”。而大多数闽南人在社会生活中同时保持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同等输入,并行不悖。在这种“双语”环境下,便诞生了“闽南普通话”。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4)

由于闽南普通话语音的复杂性,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往往会比较重视方音辨正,而忽略词汇规范。其实,闽南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的用词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多用单音词

首先,从音节的角度看,闽南人说普通话时,经常会使用单音词。比如“学习好苦(辛苦)啊”“不止要养(抚养)小孩,还要养父母”“我怕(担心)来不及”。有时候还会混用方言单音词和普通话双音词,如窗(窗户)、椅(椅子)、桌(桌子)、虫(虫子)、蜜(蜂蜜)、鲜(新鲜)等。

语气词造就独特语调

其次,语气词在普通话和闽南普通话中都有较高的使用率。在语调方面,一些语气词的使用也造成了闽南普通话具有独特的语调。除了“啦”“吗”“呢”“啊”等一些基本的语气词,闽南普通话还有“喔”“耶”“欸”“吼”等特有的语气词,如 “看起来很丰盛欸”“好紧张喔”。但相比于闽南地区,台湾地区用得比较多,且句末语气拖音更长,语调更舒缓。

闽南话与普通话相互渗透影响

闽南普通话词汇中既留有闽南话的渗透,也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

一是把闽南话词语稍加改动或对普通话词语进行改造。如煎勺、装饭、结疤等。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5)

一些把闽南话词语稍加改动或对普通话词语进行改造的例子

二是直接借用闽南话词语。我们在说普通话时,有时候也会将一些闽南话词语直译成普通话使用,比如“来去”,“我们来去开会”。到底是“来”还是“去”呢?在闽南话中,当第一人称做主语时,往往会用“来去”代替“去”。“我们来去开会”即“我们去开会”。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6)

闽南普通话借用了很多闽南话的词语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7)

闽南普通话与普通话的语法结构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在短语、句式等方面还是有自己的一些语法特点。

闽南人常用短语(部分)

闽南普通话里有很多与普通话不一样短语,在普通话中较少使用,比如:

回家吃自己”,不懂闽南话的人可能会疑惑,吃自己?怎么吃?“回家吃自己”在闽南话中比喻辞掉或被辞掉工作。这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加上“的”即名词化了。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8)

“你怎么这样子(你怎么这样)”,“这样子”是闽南与台湾地区普遍使用的短语,网络上还有人特意使用谐音“酱紫”来表示。

闽南与台湾地区常常使用“害”字。“你害我不能参加这次比赛”,这里的“害我”是“使得我”的意思,而不是“伤害”“杀害”。

做不太起来” 意思是做了但不太成功,这里的“起来”有“趋向”的含义,是趋向动词。在普通话的语法中,“不太”应该放在形容词前面,比如“不太容易”,而不能放在动词前面。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9)

当闽南人不知道一个人的年纪,只能猜测一个年龄区间时,经常说的是“XX左右岁”,比如“她大概二十左右岁吧(她大概二十岁左右吧)”。

闽南人算钱时喜欢将“一块五”“两块五”说成“一块半”“两块半”。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10)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你要是问闽南人几点了,如果是九点二十分,闽南人往往会回答“九点四个字”。时钟上不是有1至12十二个数字吗,每五分钟一个“字”,当分针指向4字的时候,正是二十分。

闽南人常用句式(部分)

汉语缺少形态变化,语法结构的特点往往通过语序表现出来。闽南普通话与普通话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句式又表现得不一样。

①“有 复杂动词结构”的句式

在现代汉语中,“有”不能直接带复杂的动词结构做宾语。比如可以说“有影响”“有准备”“有计划”“有调查”等,却不能说“有看”“有写”“有反对”“有同意”等;也可以说“有深远的影响”“有周密的计划”,但不能说“有在准备”“有在调查”等。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11)

而在闽南普通话中,“有”字后面加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却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你有打篮球吗”“我有看到他走过去”“刚刚有偷偷问了一下”“你有在认真做作业吗”等。这是闽南话中常常使用的句式。

从语法意义上来说,“有”表示肯定动作、时间的发生或性状的客观存在。在大部分“有”字句里,即使把“有”字删去,对于句子意思的表达,并不会有影响。

②宾语前置句式

闽南话中,宾语往往置于动词之前。闽南普通话也会使用此类句式,如“饭拿一碗来(拿一碗饭来)”“书买一本来(买一本书来)”。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12)

③“说不……也不……,说……也……”句式

这是一个挺经典的句式,在闽南普通话中经常会出现。例如“说不赶也不赶,说赶也赶”,到底时间赶不赶,模棱两可,我们也不知道。

④“才/只是……而已”句式

“才/只是……而已”句式也经常出现在闽南普通话中,如“才三块钱而已”“只是不开心而已”。

⑤“把”字句

闽南话中有一种“把”字句形式,即“宾语 共伊”,代词“伊”与前置宾语指的是同一人或物,形成了“宾语 共伊 动词”的句式,如“门共伊关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共伊”还可以用“共我”“共汝”或“共侬”替代,如“批已经共汝寄去”“册共我收起来”等。这种句式在闽南普通话里也有所体现。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13)

“共”在这个句式里相当于普通话的“把”,闽南人说普通话时通常会将它直译成“给”。如“门给它关起来”“信已经给你寄去”“书给我收起来”等。在标准的普通话中,很少像闽南普通话这样表达,而是说 “把门关起来”“已经把信寄给你了”“把我的书收起来”。

⑥“被”字句

闽南话里没有纯粹表被动的介词“被”,被动句式里经常用的是“予”。标准的普通话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借词后面所带的宾语可以省略。但闽南话不能缺少宾语,至少会有代词虚指“侬(人)”。

闽南人说普通话也经常会使用这种方言句式,往往将“予”直译为“给”来表示“给予”“被”的意思,如“他给人打了(他被打了)”“碗给人打破了(碗被打破了)”。

外地人眼中的闽南话(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14)

以前,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经意间会顺着闽南话的语序写出来,还听过语文老师批评“你们的作文用普通话读出来都不通顺,可是用闽南话读就很顺……”现在,大概没有多少人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具有浓重闽南特色的闽南普通话成为了识别闽南人的独特标志,也给大众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段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方言母语的使用正随着代际的更迭逐渐减少,原本闽南人浓浓的地瓜腔也在逐渐减弱。

要是哪一天没有什么人讲闽南普通话,那我们说话的乐趣应该会少了很多吧。

参考文献 [1]王丽华.“闽南普通话”的词语特点研究[J].闽台文化交流,2008:133-136.[2]林清书,林丽芳,王咏梅,陈筱琪.台湾闽南"地方普通话"的主要特点[J].龙岩学院学报,2017[3]林清书.闽台“地方普通话”的基本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19.[4]窦焕新.台湾普通话中的“有 动词”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56.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