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填色本(山海经神秘异兽)

《山海经·南山经》文中写道: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是座尧光山,山南阳面多产玉石,山北阴面多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人却长有猪那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穴中,名称是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那里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山海经填色本(山海经神秘异兽)(1)

那么“猾褢”是为何物?

原经文:“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鬛”。即猾褢的样子像人。野兽当中,棕熊最像人,其在姿态五官上都与人相似,特别是眼睛,故棕熊向来有“人熊”之称。

山海经填色本(山海经神秘异兽)(2)

“彘鬛(zhì liè)”。《小尔雅》:“彘,猪也”。“彘”,即大猪、野猪。“鬛”,是指兽类颈上、身上的长、硬、粗的毛。

“彘鬛”,即“猾褢”身上的毛如同野猪身上的毛,粗、硬、长,符合棕熊的特点,棕熊身上有粗密的被毛。

“穴居”就是“猾褢”喜欢住在树洞和山洞里。“冬蛰”,即冬眠,就是动物在冬季因为寒冷和缺乏食物其生命活动处于极低的状态。“穴居而冬蛰”也符合棕熊的行为方式。

山海经填色本(山海经神秘异兽)(3)

“其音如斫(zhuó)木”。《墨子》:“斧以金为斫”。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斫”,即用刀、斧砍的意思。“斫木”,即用刀、斧砍树。

“其音如斫木”,意思是“猾褢”的声音如同人用刀、斧砍伐树木的声音。一是砍树发出的低沉声,一是砍树人的喘息声。符合棕熊的声音特征。

山海经填色本(山海经神秘异兽)(4)

“见则其县有大繇”。繇(zhòu),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周宣王史名籀(zhòu),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玉篇》:“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则,“大繇”,即大篆。

“见则其县有大繇”。意思是看见有“棕熊”出现,则其出没的地方有“大篆”。难道“猾褢”,即棕熊会写“大篆”?这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古人绝不可能无中生有。

这其实和“棕熊”的行为习惯有关。棕熊有标记自己领地的行为,森林中的棕熊都有自己的领域,为了防止互相侵犯领地,牠们常常在树干上用嘴咬、用爪抓或者用身子蹭而留下自己的痕迹,作为自己领域边界的标记。而这种痕迹,就像古人在竹片、石头上刻的“大篆”字体。另外,棕熊的领地很大,一般的公熊有700-1000平方公里之大的领地需要巡视,这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见则其县有大繇”。

山海经填色本(山海经神秘异兽)(5)

为什么古人叫棕熊猾褢呢?是因为棕熊有强有力的前臂,如同衣服的袖子,长有浓、密、粗的毛,像刺猬一样能够伏虎。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长能到15厘米。由于爪尖不能象猫科动物那样收回到爪鞘里,这些爪尖相对比较粗钝。前臂在挥击的时候力量强大,“粗钝”的爪子可以造成极大破坏。

山海经填色本(山海经神秘异兽)(6)

我们知道棕熊最可怕的是前臂、前爪、前掌,威力巨大。棕熊能够伏虎吗?猎人说:一猪、二熊、三虎。显然,老虎打不过棕熊。

所以,由于棕熊长有模样像衣袖的强有力的前臂能够像刺猬一样伏虎,故名其为“猾褢”。

古人用“褢”,即“衣袖”来命名棕熊的前臂,不要感到奇怪,因为《山海经》描述棕熊“其状如人”。

所以“猾褢”,即棕熊。“猾”,即刺猬。“褢”,即衣袖。“猾褢”就是即棕熊长有象人的衣袖那样、象刺猬那样能够伏虎的前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