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忏悔作者(母亲的回忆BY王富国)

(家父讳富国,已经于2014年仙逝,享年八十有五。这是父亲生前怀念自己母亲的文章。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恃,无母何怙。”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祖宗积德,福佑子孙,生生不息,永志不忘。)

母亲的忏悔作者(母亲的回忆BY王富国)(1)

(作者奶奶)

母亲的回忆

母亲王杨氏,于公历1901年5月21日,农历辛丑年4月初4,出生在山西省浑源县泥沟村。这一年,是大清光绪皇帝27年,中国败于八国联军,赔款4亿5千万两,妈妈刚一出生,就赶上了每人一两的赔款。1939年,日寇实施暴政,发良民证,母亲起名杨翠仙。

母亲慈爱、宽容、勤俭、怜贫,诸多往事,犹如电影一般常常回映在我的脑际,闪现在我的眼前,教育着我,激励着我。

(一)降生富家

泥沟在浑源城西北,距城40里,地处同浑大路。古时候,货物流动,载运工具没有机动车辆,专依畜力车搬运。泥沟是一个吞吐原材料、成品物资的中心站。这便活跃了这个小村庄的经济。

浑源县西北坡许多村庄——榆林、松树弯、南水头、东沟、贤寺——分别聚居杨氏一大族。泥沟却是杨氏祖先发祥地。

妈妈跟我说:“我的祖父叫杨疏,是当时的巨富。”那时候,联姻讲究门当户对,所以,我外祖父凭着对等条件,与大同县南徐村名门望族王家——闺秀结成连理。

外祖父有文化,终生经商。外祖母出生大家,颇知礼仪,教子有方。

妈妈无兄无弟,姊妹六个,妈妈排序为二。二十九岁与父亲匹配,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父亲长妈妈六岁。我是妈妈的独生子。

妈妈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对血缘关系认识远超一般妇女。妈妈说:“如果感情付出足够,继子与继母同样能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妈妈视哥哥如己出,哥哥敬妈妈如亲娘,我与哥哥亲如同胞。

二伯父过世后,二伯母和女儿与我们并在一起,同炊同爨。妈妈待二伯母如上宾,对姐姐照顾有加,阖家和谐,从无杂音。

(二)缝纫高手

妈妈是缝纫的高手。家庭是成衣局,大炕是得手的裁案。那时候,没缝纫机,一家人的衣服、鞋袜,全靠妈妈娴熟的技艺制作。年关把袄裤里外翻面,整旧如新。一双长脸山东鞋,足足穿一年。鞋帮用棉线缉成枣核尖,鞋底用麻绳纳成一块钢板,如果检查质量,对击几下,咣当咣当,声震四方!

我在大庙读书,先生让在学校午休。妈妈给我精心设计缝制了一个瓜蛋枕头。皮翠绿,瓤鲜红,籽黝黑。给人以消暑解渴之感!

为了调节我的兴趣,妈妈还给我制作了一个惬意的玩具——雪兔。毛纯白,眼睛血红,两耳高竖,前腿短,后腿长。如果在它的臀部猛击一掌,大有跳跃之势。我每玩时,围观的小朋友无不大笑捧腹,忍俊不禁。

(三)善炊事

妈妈爱钻研炊事,一家人伙食消费不多,吃得满意。

别具风味的炕“特饠子”。制作的科学配方是:皮,高粱面裹莜面,呈现红白两色;馅,山药丝、酸菜、豆芽瓣、葱葫子,加盐面、花椒调拌,取香味。制作成品的工序是:把皮擀成饼状,嵌入馅,再模成一个或圆或方的鼓一样的薄厚适度的大饼,上火盖炕至皮硬,送入炉膛去烤,爆出香味,便成珍馐。配红豆稀粥合吃,大饱口福!

还记得在一个初冬,妈妈给做了一道美餐——山药丝和苦菜拌豆腐,有微量的麻油、盐面、高醋、葱花。蒸了一块高粱面搀黍子面的糕。父亲给我扒拉了一碗菜,铲了一块糕,我吃得很香甜,现在回味起来,还垂涎三尺。这些食品,论成本寥寥无几,论喜吃,个个合口,入膈。这是粗粮细作。

细粮细作——韭盒子。皮,白面馇山药,馅,头茬韭菜,精猪肉,加适量盐面、酱油、大料、花椒等调味。皮,制成盒子状,塞入馅,捏好后,在饼铛子上抹油,不住翻烙。熟后饱食,口留余香,回味无穷。

还有几道值得称赞的美食。鸡蛋饼加黄瓜丝,取味于香油、酱油、陈醋、咸盐。下酒极好。

盐煎羊肉,不放调味,蘸黄糕,真是美味佳肴。

(四)酿造、腌渍各有一绝

每年秋后,是妈妈大展酿造技艺的好时机。利用雁北地区盛产杂粮——谷子、黍子、高粱、豆子——酿造醋、酱油、面酱。所制作的这些调味,色泽正,味醇香,闻名遐迩。旧时村公所招待来宾,或搞祭祀社火等活动,都向妈妈购买调味品。

我来大同工作后,从老家带来几瓶酱油,当珍品送给要好的同事张老师,他的祖父曾经给西狩时路过大同的西太后做过御膳,品尝后,赞不绝口。

腌渍也是妈妈的一绝。浑源无霜期很短,平均只有140天。每年秋后,妈妈都要集中精力腌渍各种菜蔬——黄瓜、豆角、韭菜、茄子、芹菜、蔓菁、芥菜等等。这些腌制品保鲜,脆嫩,原汁原味,脍炙人口,调面,拌饭,下酒,十分可口,人人满意。

“日日防贼,年年防旱。”这个谚语的道理植根在妈妈的心田。妈妈专辟一间大房,贮存干菜。这些干菜有的是家种的白菜、葫芦、萝卜等,更多的是妈妈采集的野生植物——沙蓬、落里、苦菜、扁肚草、马芽芽、杨辣辣、马齿菜、碱菜、地皮菜,凡是可入口的,都列在采集干制之内。有的干菜能存放好几年,也有人认为妈妈多此一举。说也巧,民国29年,公历1940年,浑源遭了罕见的天灾人祸,许多人流离失所,甚而卖儿鬻女。到处是“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我们家用这些干菜,弥补了口粮的不足,勉强而幸运地度过了荒年。

(五)辟荒成园

日寇统治时期,在元坨村开矿,要用树木作撑。我们后院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榆、柳无一幸免,统统给鬼子打光了。整个后院杂草丛生,宛若一片荒野。

妈妈耗尽精力,胼手胝足,劈荆斩棘,开辟这块土地。老人家不是天足,是经过痛苦缠绕的小脚。我试过妈妈的小腿,就是赤日炎炎的三伏天,也凉如坚冰。走路摇摇晃晃,作活站不稳,立不住,常常跪在地上,一锹一镐地深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妈妈培植的窝瓜,直径可达四分之一米,葫芦粗细足有枕头大。我从私塾放假回家,看见几个孙女围在一起吃奶奶的熬窝瓜,妈妈在一旁喜逐颜开。

夜间,我和妈妈在一个屋子就寝。妈妈的疲惫声,常常把我惊醒:“乏煞了!乏煞了!”我摇醒妈妈,她说:“我梦见自己爬山涉水进入古刹,四大天王直盯着我。乏死了!乏死了!”到了天明,妈妈依然劳作如故。

起初,我不理解妈妈的这种怪异现象,误以为是大仙爷作祟。有时候,我还信口顶撞两句:“你这个妖怪,作弄作弄我,别欺负我妈妈!”现在,回忆起这一幕,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完全是妈妈劳累过度的表现。我悔不当初瞎顶撞,该谢罪,反躬自省!

(六)勤俭爱劳

勤俭是妈妈的品质。冬季农闲,妈妈和二伯母承揽剥皮、打麻经。剥麻除了能得到工资,还能落几匹好麻,一捆麻稭。同样,打麻经亦有蝇头小利。夜间干这些活,妈妈不舍得点灯,照明就借光灶火。

古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里设有定夜的,打更的。定夜的一次敲钟七下,连敲三排,末了再敲一锤。催人就寝。打更的从一更人定,到五更雄鸡喔喔报晓,一夜之间,走遍大街小巷,每次依例,一边敲锣,一边打梆,还高喊:“小心门户,当心火烛!”意在防贼防火。

妈妈和二伯母,从吃过晚饭后,就投入剥麻、打麻经子的战斗。妈妈和二伯母每个夜晚当打三更的过后,才收拾战场,解衣成眠。一个寒冬从不间断,夜夜如斯。

(七)俭朴不修嘴

妈妈生活俭朴,从不修嘴。我工作后,经济稍有节余,就将余额寄给妈妈,让老人家宽裕宽裕。以尽为人子之责。但妈妈从不满足口欲,买点时令小吃。家里有啥吃啥。家里收获的吃的,也是先吃下脚料,正品存放起来。

门前刘记凉粉,誉满浑源县和集宁市。妈妈从没有购过一次。卖瓜果的上门推销,妈妈闭门不纳。

我省亲到姨姐家去。我有意识地和姨姐交谈妈妈的生活情况。姨姐说:“姨姨说:‘孩子(指我)挣那几个钱很不容易,教一群小娃娃,吵吵闹闹,多烦。我怎么舍得花他这几个钱呢!’我在腰子上做了个大布兜,把钱一并存入那里了,以备急需。”

我给妈妈买了个滩羊皮袄,老人家平时从不舍得御寒,只等出门走亲戚披挂。

(八)爱子情深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我肚子疼痛难忍。妈妈一手往灶里传柴煮菜,一手抱着我祈天告地:“天哪!天哪!可怜迷童,善过吧!纵然孩子有错,也该宽恕,加罪在我头上吧!”

两个陌生人,破门而入。一个头戴礼貌,眼窝嵌着一副茶镜,身穿长袍,手提品级棍。另一个是扈从,身着小打扮,两眼滚溜溜的看主子行事。他俩是上门来讨债的,见我父亲没在家,也没向妈妈张口。

那个主人说:“这就是天下父母心,舐犊情深啊。”

回眸当年这一幕,深感妈妈的鸿恩难报!

(九)反复告诫

我从浑源中学毕业后,察哈尔省教育厅分配我到大同工作。面对初出茅庐的我,妈妈放心不下。犹如古人嫁女“施衿结缡,”反复嘱咐我:“到了工作岗位,要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先公后私,公私兼顾。万不敢任性,我行我素。”妈妈对我种种嘱咐,非止一次,可以说,我每次回家探望妈妈,临走时,妈妈都要重复的告诫我。有时,还让我复述一遍。我结合生活和工作的实践,谈一些心得和感想,经妈妈评点后,又给我极大的鼓励!

我参加工作后,妈妈经常给我讲二伯父的故事,其教育意义十分明确。

她讲的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穷人家喜事相逢的事没有,贫困窘迫的事相连。为了养家糊口,你爷爷踏上了打工之路。一天早晨,你爷爷要去碾村沟给程二先生佣耕,你机灵的二伯父,执意要跟随。你爷爷极力反对:“你年幼,身单力薄,能给人家干个啥?在家帮妈妈做点家务,在院子里点个瓜,种个豆吧!”一边说,一边摸着儿子头上的小辫角。你二伯父直立恭听,不住的点头。你爷爷以为做通了儿子的思想,虽未听见明确的表态,但从表情看,完全默认了。于是,你爷爷扛起锄头大步流星的上路了。

你爷爷前脚走,你二伯父向你奶奶恳请:“妈,我还是要去!即使不能挣个石二八斗,填填咱们空荡荡的坛坛罐罐,起码也能弄个肚子圆,好解轻咱们家的负担。”儿子懂事像金子般的话扣击着母亲的心弦,老人家泛起了灿烂的笑容。随即解释道:“你还小,想法很好,但高不可就。过两年再说吧!”你二伯父一听,知道再说无益,枉费唇舌,拔腿直追父亲而去。

你爷爷走到村外小桥沟口,陡转身瞭望来路,依稀看见有个童影,时隐时现,由远而近。自言自语地说:“莫非是二子又追来了?”心里反复思忖,七上八下,果真是儿子,软说不行,就来硬的。片刻,儿子飞到面前。这时,你爷爷一改常态,骂骂咧咧,一边弯腰掬起一捧沙土扬撒到儿子身上,一边高喊:“回去!”二伯父不敢近前,便佯转身向村子跑回去。你爷爷眺望村里的缕缕炊烟,仰视从头顶上飞过的群群山雀,见儿子回去了,就高兴的说:“到底是小孩子,用笑脸教育他,就是不听,给了他点威风,他就唯命是从了。”便得意地扛起锄头向沟底进发。

你爷爷越过几道湾,跨过几片滩,登上一个坪,正欲坐下歇歇,又看见儿子尾随而来。你爷爷深感无奈,潜心思索:“小桥沟源头处,有狼窝,是大灰狼的出没之地,狼吃孩子的事经常发生。即使是大人也不容易对付这个野兽,人们说狼能顶半个秀才,村里就有好几个大人被狼所害,隔壁的李二孩,人称‘狼扯疤’。狼这么猖獗,力逼孩子回去,倘出不幸,怎能向世人交代?”跺了跺脚,把儿子带上了。但一路上忐忑不宁,害怕雇主嫌弃。

碾槽沟村是个阳坡村,程二先生是这个村的巨富,家里的一切活计都雇用人干。那时候的做法,是饭引人。就是说,挑饭的先行,饭菜摆到地头。锄地的源源而来,人们围在一起先吃饭。吃罢,监工的人绰号叫做‘四大头’,按垄给每个人分任务。他在垄背上用锄锄个坎,名曰‘脚眼’,作为标记。到了你二伯父跟前,见他是个孩子,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给他分了半个人的活,‘脚眼’眇了一目。此情此景,你二伯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停的暗想:“今天走运,干了活干不了,这是后事,先饱饱的吃了顿饭。”

中午,大家围拢在一起小憩,吃头遍烟。‘四大头’一道一道地按‘脚眼’检查锄地的质量。看了你二伯父锄的地,五下点都在马鞍桥之中,非常达标。就当众表扬起来:“别看这个童子年岁小,身体单薄,做的活,赛过大人。”你祖父喜出望外,连声说:“过誉,过誉。”你二伯父喜滋滋的吃了个‘定心丸’。

午饭的时间到了,‘四大头’指令你二伯父同阿大去取饭。阿大说:“这是个美差,可享特殊待遇,伙房给咱们吃个油炒葱拌豆腐蘸糕。”

吃罢,等待装饭的时候,你二伯父看见伙房的犄角蹲着一桶泔水,马上提起到了。又见篓子里的山药快吃光了,就下到窨子里掇回满满一筐。

几天后,锄罢田,在裁员的时候,炊事人员一致向程二先生反映,要求留下你二伯父。就这样,你二伯父跟随和结识了程二先生,一举唱红了碾槽沟。

你爷爷临别,向儿子反复叮咛:“要尊敬长辈,老老实实做人,记着,给人干活就是给自己干活。”

后来,你二伯父深受程二先生赏识,先生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你二伯父,就是你现在的二伯母。还扶持他开煤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十)怜孤恤贫

神溪村有个牛得宝,他的父亲,被日寇的苛捐杂税逼得没法活,率妻子逃亡口外,谁知,口外也生存无着。牛得宝的父亲走投无路,客死异乡。牛得宝的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出嫁。寄人篱下的滋味太不好受,牛得宝独自返回了浑源神溪村。经人说合,牛得宝给我们家作了小长工。每年下工,妈妈总要给他做一双高腰棉鞋,缝制一身衣服。家里有个喜庆,总请他参加。

解放后,得宝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屡建功勋。后来,复员回到神溪村,当了村干部。在成家的时候,领上对象,专程到蔡村拜见我妈妈。结婚时,还邀请我们全家出席。我和二哥为代表去赴宴,待我们如上宾。

(十一)宁舍金,不绝亲

我工作后,不管严寒酷暑,总要利用假期返回故里探望妈妈。有个老夫子知道我的安排后,极力劝阻我:“你这个打算不合常礼。不能妻子留在外,你独自和母亲团聚。这样,你母亲也不会喜欢。你过了春节,回去给母亲拜年。这样,媳妇也喜欢,母亲也喜欢。”我说::“夫子之言是也。我听从您得教导。”

突然,来了一门亲。这个人我从未谋面,很陌生。妻子称姨夫。他是个箩匠,到集宁承揽业务,返回大同,找到我家。

我刚建家室,住的那间房子,人们戏称“田螺壳”。开门就上炕,炕有双人床大,炕的一侧,砌着一个独灶,做饭取暖。他看这个蜗居无法住宿,吃过饭就告辞。我认为是个至亲靠得住,便托他给妈妈捎了二十元钱。那时,钱很值钱,一元等于一块银元,能买二斤半麻油或四斤羊肉。好给妈妈安排些年货,让老人家过个幸福年。

这个人居然来了个拍马不回头。过了春节,我返回乡梓探望妈妈,说起捎钱的事。妈妈说:“没见这个亲戚来过。”我怒火中烧。妈妈见状,就迅速去凉房,端来一纸笸箩白面和一纸笸箩豆面,她说:“你看,白面十斤,豆面八斤。妈一个人管够过节吃的了。你不要和他去要钱!他是个箩匠,让他给咱家张几个箩子,凑兑吧!”妈妈把那些粮食放回凉房,再次劝我:“孩子,不要因为几个钱,绝这门亲。”

后来,老儿自觉理亏,不敢登我的门,害怕受到冷遇。他的老伴和孩子们与我交往如故。这件事,我的妻子不愿外扬,害怕丢了娘家的丑。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人也有教育意义:一、托人捎钱,不如邮寄。为避免这种风险,后来,我买了保价信封,让邮局专递。这算吃一堑,长一智吧。二、宁舍金,不绝亲。妈妈这个教训,让我一生戒鉴。

1971年2月(具体日子我记不切了)的一天,我还没有完全解放,突然接到大侄子拍来的电报:“奶奶已逝”!我恨不得长两个翅膀,飞回老家看看妈妈的遗容。几经周折,待我回去,哥哥们已将妈妈的遗体入殓了。但未打引

钉。当我推开棺盖,看见妈妈慈祥的面容,好像在对我微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妈妈享年71岁,我想妈妈,我爱妈妈!

在妈妈诞辰108年之际,我提起拙笔,写下《母亲的回忆》一文,告慰妈妈在天之灵,以为“敬天法祖”,“慎终追远”之意。

儿:王富国

2009年清明节

母亲的忏悔作者(母亲的回忆BY王富国)(2)

(父亲在工作)

母亲的忏悔作者(母亲的回忆BY王富国)(3)

(父亲在单位)

母亲的忏悔作者(母亲的回忆BY王富国)(4)

(作者与父亲在深圳仙湖植物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