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1培养基知识点(高中生物选修1教材答案-7)

高中生物选修1培养基知识点(高中生物选修1教材答案-7)(1)

课题目标

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课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知识要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2.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知识要点: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有培养基配制、外植体的选取、消毒、接种、培养、移栽和栽培等。

实验安排及注意事项

(一)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的前功尽弃。

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消毒灭菌和植物材料(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

(二)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培养物

即使对于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操作后出现培养物被污染的情况也常有。一般情况下,细菌污染可能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或手及器械消毒不严等。真菌污染可能是植物材料灭菌不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培养材料被污染,特别是真菌性污染,一定不要打开培养瓶。应先将所有被污染的培养瓶统一放在高压蒸汽锅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打开培养瓶,进行清洗。

(三)有毒药品的用后处理

外植体灭菌用过的有毒药品要妥善处理(如氯化汞等),以免引起环境污染。一般应收集后统一交给有关专业部门处理。

课题成果评价

(一)对接种操作中污染情况的分析

接种3~4 d后,在接种操作中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物会表现出被污染的现象。请学生适时统计污染率,分析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二)是否完成了对植物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观察实验结果,看看是否培养出了愈伤组织,记录多长时间长出愈伤组织。统计更换培养基后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根和芽的比例和时间。

(三)是否进行了统计、对照与记录

做好统计和对照,填好结果记录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实验的第一步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可以让学生分组配制不同培养基,如诱导愈伤或直接分化丛芽的培养基,然后做不同配方的比较。

(四)生根苗的移栽是否合格

生根苗移栽技术的关键是既要充分清洗根系表面的培养基,又不能伤及根系。一般使用无土栽培的办法。培养基质要提前消毒,可以向培养基质喷洒质量分数为5%的高锰酸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2 h。掀开塑料薄膜后24 h才能移栽。新移栽的组培苗要在温室过渡几天,等壮苗后再定植大田或进行盆栽。学生可以在课后统计自己移栽的成活率,看看移栽是否合格。

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能说出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吗?同专题2中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答: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同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与微生物的培养不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无机盐混合物包括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你打算做几组重复?你打算设置对照实验吗?

答: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做不同的材料或配方,最后分别汇报成果。但每种材料或配方至少要做一组以上的重复。设置对照实验可以取用一个经过灭菌的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与接种操作后的锥形瓶一同培养,用以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没有被杂菌污染。

(二)练习

1.答: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如一些细菌、真菌等的生长。而培养物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前功尽弃,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2.答:外植体的生理状态是成功进行组织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