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人教版(人教版初一地理)

七年级上册

1. 认识地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大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4.纬线的长度是(不相等)的,形状是一个(圆圈),指示(东西)方向,北纬用字母(N)表示,南纬用字母(S)表示。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5.在地球以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经线的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东经用字母(E)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

6. 0度纬线的重要意义,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也是划分(南北纬)的分界线。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8.地球围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24)小时,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季节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

10.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1.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三种表达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阅读地图判断方向,先找(指向标)或(经纬网),都没有,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12.正确选择地图,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选择(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应该选择(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1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在该线上标出的数值叫(海拔数值) ,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4.陆地表面的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1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

16.根据计算,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71%)是海洋,(29%)是陆地。

17.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洲(亚洲)和(大洋洲),面积最大的洋和面积最小的是(太平洋)和(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洋和跨经度最多的洲(北冰洋)和(南极洲)。

18.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19.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0.世界著名的低地国(荷兰),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 (火山)和(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1.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2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表示。

23.大气的温度叫(气温),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24.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5.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地区降水(少)。

26.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被称为“雨极”的地方是(乞拉朋齐),被称为“干极”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7.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8.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它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29.人口分布的稀疏和稠密通常用(人口密度)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30.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1.联合国工作的语言有(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

3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33.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我国又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35聚落是(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法国巴黎的(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的(历史)城区等。

36.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最大的发展国家是(中国),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日本)。

37.世界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欧洲西部),在国际上,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南合作)。

七年级上册

1. 认识地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大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4.纬线的长度是(不相等)的,形状是一个(圆圈),指示(东西)方向,北纬用字母(N)表示,南纬用字母(S)表示。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5.在地球以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经线的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东经用字母(E)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

6. 0度纬线的重要意义,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也是划分(南北纬)的分界线。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8.地球围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24)小时,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季节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

10.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1.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三种表达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阅读地图判断方向,先找(指向标)或(经纬网),都没有,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12.正确选择地图,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选择(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应该选择(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1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在该线上标出的数值叫(海拔数值) ,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4.陆地表面的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1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

16.根据计算,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71%)是海洋,(29%)是陆地。

17.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洲(亚洲)和(大洋洲),面积最大的洋和面积最小的是(太平洋)和(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洋和跨经度最多的洲(北冰洋)和(南极洲)。

18.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19.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0.世界著名的低地国(荷兰),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 (火山)和(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1.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2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表示。

23.大气的温度叫(气温),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24.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5.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地区降水(少)。

26.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被称为“雨极”的地方是(乞拉朋齐),被称为“干极”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7.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8.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它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29.人口分布的稀疏和稠密通常用(人口密度)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30.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1.联合国工作的语言有(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

3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33.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我国又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35聚落是(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法国巴黎的(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的(历史)城区等。

36.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最大的发展国家是(中国),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日本)。

37.世界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欧洲西部),在国际上,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南合作)。

初一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人教版(人教版初一地理)(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