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醉重阳的七律诗(一首描写重阳宴会的七律)

写在前面:

为相十载,历事三朝,辅策二朝,配享英宗庙庭,画像位列昭勋阁,去世后宋神宗为其恸哭举哀,不仅发兵为其筑墓,还亲撰墓碑。

在两宋,有资格得到这份殊荣的人简直凤毛麟角,但功勋卓著的北宋政治家韩琦得到了,而且实至名归,令人心服口服。

韩琦是北宋名相,与范仲淹齐名,此人秉性正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极负盛名,他品格高尚,生活简朴,特别注重晚节之保。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世人感慕其名,既因其功存社稷,也因为其诗中“黄花晚节”的名联。

韩琦的这副名联出自其七律《九日水阁》,此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的重阳节,诗人借物抒怀,是其高洁人品的写照,值得我们品读。

关于醉重阳的七律诗(一首描写重阳宴会的七律)(1)

池馆隳(hui)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宋 韩琦《九日水阁》

简译:

池苑馆舍已经破败不堪,水边的屋亭也已年久失修,我在这里殷勤地接待各位佳客,共度美好的重阳佳节。

园圃古旧,秋光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实在是令人惭愧,但是,请看一看我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黄菊一样芳香四溢。

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到秋日的寒霜。

年岁渐长,已经没有了年轻时推杯换盏狂饮大喝的兴致了,但是,高吟诗歌助兴的才力,我还是十分健旺的。

关于醉重阳的七律诗(一首描写重阳宴会的七律)(2)

赏析:

蕴蓄既深,故直抒胸臆。”,韩琦的这首七律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既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刻意雕琢,在萧杀的秋意中昂扬起蓬勃的生机,自然高雅,是作者人格魅力的写照。

首联点出节令、地点和事件,“池馆隳(hui)摧古榭荒”,首句交代出宴会的地点,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池馆”就是池苑馆舍,“隳(hui)摧”是颓毁之意,“古榭”指老旧的水边屋亭。

此延嘉客会重阳”,次句写事件和节令,即重阳节这天,在自家临水而建的小阁里宴请好友共度佳节,“”是延请、招请之意,“嘉客”即佳客、贵宾。

首句极写环境的荒僻,池馆倾颓,古榭荒芜,园林老旧,环境萧条,但因为次句有了嘉客的加入,这荒芜老旧的园子立刻就充满了勃勃生机,让人为之一振。

这对比的写法一直贯穿全文,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拥有积极阳光的内心世界,就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关于醉重阳的七律诗(一首描写重阳宴会的七律)(3)

颔联直接写九日赏菊,借物抒怀,是韩琦被世人广为传诵的经典名句,“虽惭老圃秋容淡”,首句语义双关,即是指园林秋色疏淡,也是暗喻自己年华老去容颜衰老。

且看黄花晚节香”,次句赞颂寒菊虽晚但芬芳四溢,这一句借寒菊自喻,意思是自己虽然年华老去,但始终秉持矢志不渝的坚守和高尚的情操,老有余香,老而弥坚,晚节可贵。

颈联写宴会之事,登高、饮酒、赏菊、品蟹,都是重阳佳节的传统习俗,本诗中作者着重将笔墨用在饮酒和品蟹的描写上,更适合日常生活本身,亲切,自然,有烟火气。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尾联烘托气氛,表明自己虽然不能如年轻人一样豪饮,但诗兴仍豪,才情不减当年,依然可以出吟咏成章为大家高歌助兴,“漫”是空之意,“高吟”指吟诗。

韩琦此联虽没有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之句的激情豪迈,但是他却能让读者从他的简单平实中感受到那种踏实和稳健。

韩琦此诗具有昂扬向上的力量,他让萧杀的秋意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这也是他高洁人格的写照,读来令人心生愉悦。

关于醉重阳的七律诗(一首描写重阳宴会的七律)(4)

写在后面: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慧,少有大志,学识过人,天圣进士,北宋政治家、名将和词人。

生平不以文章名世。西北御夏,庆历革新,抚治北疆,为相十载,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韩琦,一生主要成就还是在政治上。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韩琦都一样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无愧于自己的使命。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韩琦生性淡泊,为人正直无私,为官两袖清风,一生以清廉高洁的情怀自守。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黄菊花开虽晚,但芬芳馥郁,尘世留香;诗人虽年华老去,但历久弥坚,晚而有节,情怀高尚,二者都值得尊重和赞誉……

关于醉重阳的七律诗(一首描写重阳宴会的七律)(5)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