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诸葛亮七擒孟获)

最近重温了一遍三国,看到好多网友弹幕在说,诸葛亮七擒孟获纯属浪费蜀军兵士生命,多此一举。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诸葛亮七擒孟获)(1)

诸葛亮7擒孟获的故事 -______ 蜀汉先主刘备在永安病势越来越重.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嘱咐后事.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我的孩子阿斗(太子刘禅的小名),您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行,您就自己来做一锅...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抓了7次.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演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在此,我们应明白诸葛亮南征的目的所在,平定南方而非诛杀孟获。南方是蜀国的大后方,而诸葛亮的毕生心愿则是北伐,南方不稳则北伐不顺。杀掉一个孟获,而其他部族不服,则还会有第二个孟获、第三个孟获,蜀军国力有限,次次南征,代价过大,倘若北方有战事,那便是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所以,诸葛亮的目的在于南方的长治久安,而非一时的镇压。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诸葛亮七擒孟获)(2)

那诸葛亮对于孟获的“七擒”究竟有何意义呢?以下则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首先,七擒孟获并不是为了收服一个孟获,这里的孟获是南兵的一个缩影,三国时期,南兵之地,未有教化,崇尚武力。他们对于胜利的理解与三国之人是不同的,三国之人不仅仅是热衷于武力,更是热衷于智慧,这一时期,谋士辈出。三国之人的眼中,兵者诡道也,成王败寇,而南兵则是以为胜之不武,就武力而言,未必会输于蜀人,他们只是败给了蜀人的阴谋诡计。这点从孟获被擒之后所说的话语便可得知。而诸葛亮的目的便是,把他们打怕了,打服了,打到对方不敢反,打到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南兵之地,互相之间征伐不断,在诸多部落之中,孟获颇具威望,若孟获死,则南方必定大乱,呈现各个部族争雄的局面,南方若乱,必定波及蜀国边陲,战乱之下,物资必定匮乏,加之南兵那时又是无人拘束,所以被抢掠的矛头一定会是指向相对富庶的蜀地,那么蜀军必将面临第二次平乱,但这次平乱将会更为复杂、麻烦,不同于第一次。孟获是一进则全军进,一退则全军退,这对蜀军来说是一场战争,赢了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但是没有孟获的南兵骚扰起来将是劫掠,来去如风,每次击退他们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若如此则蜀军必须要在南方大量屯兵,如此一来便过多分散了蜀国国力,不利于诸葛亮北伐大计。

最后,为何诸葛亮没有将孟获取代为蜀军将领,使其治理南部?三国时期为农耕社会,农业生产与劳动力才是战争的本钱,南部地区因环境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农耕文明,哪怕是可以耕种,粮草运输也多有不便。加之蜀人治理不如南人治理容易服人,南人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当地的反抗与排斥,更易于安定。所以综上所述,诸葛亮之所以没有用蜀将替代孟获接管南部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力物力等综合方面的投入大于产出。

由此,我们说,七擒孟获并非多此一举,七擒七纵正是诸葛亮的智慧所在,所寻求的是北伐路上的一劳永逸,从长远预测,可以说七擒孟获是对蜀国南部问题处理的利益最大化。

诸葛亮七擒孟获概括 -______ 蜀军士垒土越墙得三江城.孔明计擒孟获妻子祝融夫人,换回被俘蜀将.孔明驱败巨兽孟获,孟获诈降欲擒孔明,被孔明识破后擒获,六纵而去.孔明设计诱乌戈国之藤甲兵至盘蛇谷中尽烧之,孟获被马岱生擒活捉.孟获拜服,孔明让其自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