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只为这一件事而来(只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活下去)

在三国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既不像关羽、张飞表现出来的英勇,也不像诸葛亮、周瑜的足智多谋。他是一个争议性非常大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最使后人有争议和疑惑的问题就是:刘禅究竟是真傻还是装傻?

《与杜微书》中诸葛亮曾评价刘禅:"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禅天资聪慧,同时非常懂得仁义,礼贤下士。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出刘禅的能力,他并不是傻人。

他的一生只为这一件事而来(只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活下去)(1)

设想一下,如果刘禅很傻,那么刘备也不会将蜀国的皇位传给他。

从几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刘禅并非表面的那样,反而我更倾向于他是装傻。

首先,刘禅支持北伐。在诸葛亮还在时,刘禅就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行动,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蜀国最主要的将领,姜维也想遵循诸葛亮的北伐行动,但当时朝廷上下没有几个人赞成,但是刘禅依然支持着他,尽管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于是诸葛瞻等人就上书表示姜维的北伐对蜀国没有任何益处,应该让他去地方当个官,夺去他的兵权。但刘禅拒绝了这个提议。如果刘禅是一个无能的人,在朝廷上下除了忠臣以外还有许多佞臣的情况下,我相信他完全会听取那些人的意见,但是刘禅却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他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的一生只为这一件事而来(只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活下去)(2)

其次,曹魏大军攻进蜀国后,我们都知道刘禅选择的是不抵抗,直接投降。针对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刘婵无能,只好投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直接投降却能看出刘禅的智慧。蜀国后期,再加上没有诸葛亮的帮助,其实就像一个"被咬的苹果",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他的一生只为这一件事而来(只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活下去)(3)

曹魏大军攻打蜀国,如果选择战,结果是败。不战,也是败。战与不战都是同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刘禅选择了那个对百姓最有利的。如果选择战,那么百姓就要忍受战乱之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样的结局是悲惨的。如果不战,那么百姓就不会忍受这样的痛苦,蜀国的一些臣子可能也会受到重用。

他的一生只为这一件事而来(只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活下去)(4)

因此他选择了伤害最小的一种可能性,用自己后半生处在监视的生活里来换取大部分人的平安。

最后一点就是他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过着忍辱负重的生活,他却丝毫没有想要谋反的念头,而是安安分分。一次,司马昭问他,"你难道没有想念蜀国的时候吗?"刘禅回答:"在此地,乐不思蜀。"这个回答也成功的挽救了刘禅的生命。人在异国,亡国之痛不可能不记得,而他这句话我倒更愿意相信是深思熟虑过的。

他的一生只为这一件事而来(只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活下去)(5)

结合以上的史料,可以看出刘禅并非是一个傻子,这一切都是后人对他的误解罢了。换一个层面想,刘禅非但不傻,反而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他懂得隐藏自己,最后也使得自己平稳的度过了后半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