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

本文原创首发于头条

不知不觉,《生活大爆炸》已经陪我们走过了11年。前不久,最后一季也完结了,心突然空了。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1)

好在,他有一个不同于《权力的游戏》的爆裂式结局,而是趋向于《老友记》的大团圆式结局。老友记》中罗斯和瑞秋重新在一起,大家围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朋友都陪着他。

暖心而又完美。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2)

有些朋友认为这个结局不符合谢尔顿的一贯作风与人物设定,编剧有意营造喜剧氛围。而我却认为这才是真正贴近生活的结局,更符合谢尔顿这个角色成长的历程。

谢尔顿在玩火车的时候曾有一段心里独白:当火车能让我证明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我感到了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时孤独又快乐的感觉

他希望世界上的一切都和火车一样走既定轨迹,不要有任何变化,但是这却是最不可能的事情。

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变化随时存在。就像佩妮说的一样,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世界一直在变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3)

从其衍生剧《小谢尔顿》的剧情可知,谢尔顿一直在改变。

从最初的不愿意与人接触,包括自己的家人,到戴着手套与人握手,再到直接和别人身体接触,一直在变化。而这也是其成长的必然过程,和他他初次被加州理工录取几经权衡选择不去上学,到后来成为该学校的佼佼者,甚至独自一人生活在加州一样。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4)

人的成长带有随机性和必然性。随机性属于普通人,必然性属于谢尔顿。如果一成不变,他就只能像一个9岁的孩童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天才也是矛盾体。虽然9岁的谢尔顿的运算速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仅远超同龄人,甚至也远远优于高中学生。

但对于不符合自己兴趣方面的其他项就会变弱,如谢尔顿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

虽然所有人都认同他是天才,但对于他的脾气,他的洁癖,他的无法忍受环境有一丝的改变,这些行为特质让邻居们都认为他是个怪孩子,也让父母操碎了心。而米莤和小乔治更是无法理解,这样聪明的谢尔顿,在理解别人方面,为什么这么愚钝又自我感觉良好?

他可以一整天呆在地下车库里,摆弄他模型和试验,他可以静坐一下午去计算他认为有趣的公式,而别的孩子都在和伙伴玩耍。

然而,这种想法只是除谢尔顿之外的人的想法。他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单调、枯燥、乏味,就连妈妈也劝告他和人交际。但是从谢尔顿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看书与做实验中获得的满足感、愉悦感是任何社交互动都无法给与的。

社交互动对他来说是杂音,是干扰,是接受污染信息的源头。

如果和一个志趣不同的人交往,无法正常沟通对话,那么这个社交就是无效社交,纯粹浪费时间和精力。与其将时间花这些交往上,并承受因此带来的摩擦与矛盾,不如独自一人潜心思考和研究。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5)

谢尔顿和他的朋友爱好相同而结交,小时候的玩伴丹因为同样爱好火箭在图书馆相识,长大后的玩伴是室友和同样爱好科研的人。

由只接受一个朋友到接受一群朋友是改变;把自己改变偏执的做法当做奖励送给别人也是改变。

在得知获奖后,躲避镜头,生气艾米换新发型买新衣服,佩妮换新风格,皆是因为他讨厌与不适应环境的突然变化。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6)

但是如果环境变了,虽然短时间内不适应却仍然能够接受,这就是成长。发表获奖感言时明明准备了几十页表扬自己的稿子,却在看到赌气离开的朋友们坐在台下开心的鼓掌时,放弃预先演练好的情节,而是即兴发挥感谢了他们,这也是成长。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7)

虽然依然不懂别人话语中嘲笑与戏谑的成分,不理解别人的心理思维过程,但是他愿意学习和适应新的生活与环境。莱纳德、霍华德等人能够接受如此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谢尔顿也正是因为他愿意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做出改变。

谢尔顿获得诺贝尔奖众望所归,因为他的付出值得这一荣誉。看过《小谢尔顿》的人都知道,他从小就是个天才。拥有187的超高智商和超强的图像记忆力,15岁时获得PH.D,拥有BS(理学学士),MS(理学硕士),MA(文学硕士),PHD(哲学博士) 和 SCD(理学博士)。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好的影视作品不仅能愉悦身心,更应该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受益。虽然他们仅仅是一部情景喜剧里的角色,但是他们的行为同样适用于现实的生活。我们在羡慕他们的成功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他成功的原因。

如果说理论物理方面的天才爱因斯坦,经典物理方面的天才牛顿,绘画界的天才达芬奇、文学界的天才托尔斯泰离我们很遥远,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见识他们的作品作品,那么从《挑战不可能》到《最强大脑》的本世纪综艺可以知道,天才其实离我们很近,天才的成就亦可以复制。

所以,我们何不先从优秀的谢尔顿身上找一找他如此优秀的原因呢?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8)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学识与技能的人,只有在某一领域拥有天赋的人。而天赋只是一些生理上的特点,一种素质。一个天才有良好的素质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如果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比如教育、劳动、家庭和社会环境,天才亦不可能出现。

所以谢尔顿虽然一出生就是天才,有着高于常人的智商,但是如果不挖掘,不探索,那么他的智商将永远只有出生时的数值,甚至更低。

况且,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定律:不进则退,人也如此。越是起点高的人越是难以有突破,越是难以获得成就感。

就如同一张白纸,普通人的纸上什么也没有,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而高智商的人纸上已经添了一些色彩,若想创作就必须在原有色彩上加以描摹,使之看起来更加高级。而后者的难度定强于前者。

所以,谢尔顿的成功,本身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他的成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在别人看动画片的时候,他在做实验;当别人在嬉戏的时候,他在看书;当别人还在听老师讲最初级的运算时,他已经把所有的运算法则背的通透。

不管在任何场合,谢尔顿都能将所见到的东西的原理及作用准确无误的表述出来,这都得益于他看书多,掌握的知识丰富。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9)

不仅仅是谢尔顿,每一个拥有超强智慧或有大作为的人,都经过了无数的后天努力才成就自己,充其量也只是有一定的天赋而已。

没有人天生就是高材生,也没有人天生就能成功。即使你一出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若不奋力练习飞翔,依然无法前进,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跌落。

所有的天才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淘汰“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的做法,而是培养兴趣爱好,父母引导其作出正确的决定,尊重其作出的选择,捍卫其最本真的做法。

虽然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遗传基因的作用很大,但是我们知道,谢尔顿的父母及哥哥、妹妹都没不是天才,所以可以排除这一可能性。

从他的朋友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秘诀——勤学苦练,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是多倍的努力。

谢尔顿的朋友基本都有博士学位,除了自身有优势的霍华德(动手能力强)和佩妮(社交能力强)。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10)

在《小谢尔顿》第二季第22集,小谢尔顿在凌晨五点起床听瑞士诺贝尔奖获者的名单时,莱纳德、霍华德、拉杰也同样在听这些被家人们称之为“没有意义”的东西。

一个孩子在他该玩泥巴的时候选择做实验读书,在该上小学的年纪去读高中,在该依赖父母打理生活的时候,独自一人离开家去追求梦想,这种高专注力和抗干扰力,就决定了他一定会成功。

如果说宽松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影响成功的后天因素,那么富有激情和克己专注将是非常必要的先天因素。

我们就拿《小谢尔顿》第二季第22集中大家听瑞士直播诺贝尔奖获得者情况来说。

谢尔顿的父母虽然想劝说他不做这件事,却也尽心准备,并表现出愿意陪同他一起听广播的意愿;莱纳德的母亲催促他睡觉,说明他有母亲的规则需要遵循;霍华德的母亲觉得广播是个破东西,需要马上被关掉;拉杰独自在听广播,无人打扰无人问津。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11)

相同的是,他们都对获得荣誉这件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愿意为此付出极大的努力;不同的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区别。

谢尔顿的父母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父母,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孩子智商两万八他们并不为此感到高兴,反而忧心忡忡;莱纳德的母亲只想着自己的成就,一直拿莱纳德做实验,服务于她;霍华德的母亲只是一直溺爱着他;而拉杰的父母家大业大,根本不在乎拉杰是否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若非他们自我约束力强,最终也成功不了。

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和谢尔顿一样,有一个自己想要的童年,走自己为自己规划的路。

关于生活大爆炸的故事(他是沉迷科学的宅男)(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