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约法三章有什么用(你知道刘邦说的)

我们在生活中跟别人约定东西的时候常常会说“约法三章”,那你知道“约法三章”出自哪吗?主人物是谁?典故又是什么呢?今天艺定美好app小编为你解答。

首先“约法三章”出自汉代司马迁撰写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典故主人翁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不过刘邦也不是一开始就情愿“约法三章”的。

刘邦的约法三章有什么用(你知道刘邦说的)(1)

前206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抵达灞上。当了四十六天秦朝皇帝的子婴乘坐白车,驾着白马,颈上系着绳子,将皇帝玉玺和符节封好,在轵道亭旁边向刘邦投降。有的将领认为应该杀掉子婴,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前来,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待人。人家已经投降了,再杀他显得不够仁义。”于是把子婴交给官吏看管。

刘邦率军进咸阳后,将领们看到秦的宫室中骏马、宝物、美女等不计其数,都争先恐后地跑到秦的金库,将金银财物抢出来分掉。刘邦也被宫殿迷了眼睛,想要居住在豪华的皇宫里。旗下大臣樊哙劝他说:“您到底想拥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一个富翁?秦朝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所以才灭亡的,您要它们干什么呢?希望您赶紧返回灞上,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的约法三章有什么用(你知道刘邦说的)(2)

但是刘邦现在满脑子都是纸醉金迷,哪能听进去樊哙的忠告呢。张良也附和说:“秦王暴虐专横无道,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为天下人铲除残害百姓的秦贼,应该像服丧一样身穿缟素,这样才能赢得人心。如今您才刚入咸阳,就安于享乐,人们就会说您‘助桀为虐’,觉得你是跟秦王一样的人,百姓们怎么会接受你呢?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够听从樊哙的劝告。”刘邦这才醒悟过来,于是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率领大军返回灞上。

为了能够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的百姓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说:“秦朝的严刑苛法把父老乡亲们害苦了。我与诸侯们约定,先入关中的人,在关中称王。依据约定,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我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刘邦的约法三章有什么用(你知道刘邦说的)(3)

刘邦继续说:“我们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要来侵犯你们,请你们不必惶恐!我率领军队返回灞上,只是要等各路诸侯到来以后,一起制订法令,好让大家安居乐业。”听了刘邦的演讲,百姓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一再辞让不肯接受,说:“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我不想让百姓破费。”百姓们更加高兴,反而担心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这就是“约法三章”的典故。关于约法三章的内容,史料中的记载略有不同。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表述为:“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荀悦在《汉纪》中的说法是:“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虽然史料中表述不同不过都是一个意思。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与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最终,出身草莽的刘邦将贵族出身的项羽逼到乌江自刎而亡。还真是“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请联系nm@ourart.life 微信公众号请搜索艺定美好

关注我,天天与艺为伴,学习真正文化艺术欢迎前往应用市场下载艺定美好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