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管理创新(走向文化管理新境界)
从教30年,做校长20多年,这位领航校长注重领导力提升,并通过自己的办学实践,让学校文化不是简单成为“装饰文化”“门面文化”,而是根植于骨髓和血液中,让文化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动力、品质提升的催化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校长管理创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校长管理创新
从教30年,做校长20多年,这位领航校长注重领导力提升,并通过自己的办学实践,让学校文化不是简单成为“装饰文化”“门面文化”,而是根植于骨髓和血液中,让文化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动力、品质提升的催化剂。
————————————————————
校长领导力是当下基础教育领域一个热词,文化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从教30年,做校长20多年,我对校长领导力的理解、对文化管理的实践仍处在不断探索之中。
校长要在成长中不断提升领导力
1990年7月,我从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作为辽宁省的优秀毕业生分配到锦州市第十二中学工作。这是一所石化企业子弟学校,待遇丰厚、人才济济,清一色师范大学毕业生,让我感到压力。但我没有被压力吓住,反倒激起我向上努力的斗志。
凭着“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干好一行”的人生座右铭,我把生物课教到国家大赛赛场,把班主任工作做到学生家长的心坎,把生物教研组长变成区域学科带头人,把空间搭载番茄种植实验做成国家银奖。
上班半年提前转正;上班4年被锦州市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上班5年被破格提拔为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上班6年破格提拔为教学副校长;上班7年就做了学校校长。管理这所有240名教师、50个教学班共2800个学生的学校,对于我这个刚满30岁的年轻人来说压力不小。
提升自己,从文化管理入手,这是我办学的突破口。慢慢地,我把文化管理做成了教育品牌。由于工作出色,2007年我到锦州市第八中学做校长;2019年,作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我到广东省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花都区秀雅学校做校长。
在我看来,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有多种解读内容:
基于管理视角,校长的领导力应体现在校长专业成长、团队素养提升和学科建设有效性上。校长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引擎。我坚持上课、上好课,引领学校成就“课大于天”的品质;我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领学校学科建设和文化品质;我真诚热爱学生、善待学生,引领学校“学生至上”的育人品质。如此,校长的正能量就会从管理视角映射到师生行为上、释放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细节中。管理团队的素养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催化剂。校长再优秀、再努力,没有管理团队的落实,学校品质提升始终是一句空话。如果管理团队领会了校长的办学思想,行动中落实了校长的办学思想,学校品质提升就会实实在在,反之就是空话。学科建设的优势是学校品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成绩平平,甚至没有一个优势学科,这所学校的品质提升一定是停滞不前的。
基于课程视角,校长领导力应体现在三级课程的管理、整合和建设上。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综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我们通过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让“五育”并举目标达成,真正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很高,毕业后都能很好地服务祖国、报效祖国。通过地方课程综合化,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知道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我还积极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如我在锦州八中推动航空模型校本课程建设,在广州花都区秀雅学校推进禁毒课程建设,都获得了很好反响,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
基于评价视角,校长领导力应体现在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上。校长办学必须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师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形成文化自觉。
我们知道,学校管理一般包括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人本管理,实施团队化管理和个化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必须高度关注的内容。诸如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哪一个团队建设出现问题,学校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都会受到影响。基于共建共享的理念,我们必须强调团队精神、团队绩效、团队评价,创造共建共享的团队价值理念。但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注重其个性化发展的方方面面,要注重教师基于自我管理的自觉成长。
文化管理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文化符号
20多年的校长职业生涯告诉我,学校管理与企业、社会其他组织管理有着本质差别,它应有独特的价值理念,即每一个管理行为都是基于育人设计的。
教师管理的核心是师德与课堂。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管理的第一要事便是师德。师德不是惩戒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管理的制度设计中慢慢生成的,强调合作价值、突出底线规则,这样的环境氛围就会滋养出高水平、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队伍。从我的办学实践看,职称评聘的不科学评价常常令师德发生异化,为此我大胆尝试了基于底线管理的职称评价体系,这样的办法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具体做法是:师德一票否决,杜绝了有悖于师德的现象;论文成果等专业考评实行代表作制,杜绝了弄虚作假、花钱买论文成果现象;实行民主测评、摒弃票决,杜绝了拉票贿选现象;职称排序通过底线评价达标、基于有效合格的工作年限,杜绝了投机取巧、职称岗位长期不流动的尴尬现象,职称评聘由不确定的事变成了确定的事,教师的心理压力一下子减轻了,投入教育教学的劲头反而更足了,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师德问题。
课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载体,是教师展示教书育人技能的舞台。教师管理的另一大事便是课堂。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喜欢、质量上乘、同行认可”,教师间课堂管理评比应基于同一班级不同学科的位次比。
学生评价的核心是价值观培育与潜能开发。学校文化管理必须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学生发展而言,价值观培育与潜能开发是学生评价最核心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孩子的血液里、骨髓里。我在办学中积极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研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精心设计每学期的“校长思政第一课”,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我们暖心打造周会主题升旗仪式,让孩子清晰地知晓长大后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努力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开设科创STEM教育课程,在孩子心底埋下科学的种子;举办艺术节,给孩子展示艺术天赋的舞台;参加国家省市汉语言文字大赛,给孩子开阔视野提供更多机会。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许多人将学校文化建设理解成“装饰文化”“门面文化”,其实不然。把学校装饰漂亮固然好,但学校文化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事情:需要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涤荡,更需要价值观的植入;需要在传承中发展,更需要在创新中升华;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的助推剂,更是学校质量的稳定器。
办一所真正有文化底蕴的学校
办一所真正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一直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认为真正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一定是社会主义的优质学校、教师热爱的幸福学校、学生向往的理想学校。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办社会主义的优质学校。即使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我们也毫不松懈,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让德智体美劳目标并重、融合落实,取得了显著效果。经过研判,我们在疫情期间做了大胆尝试,把体育课分散在音乐、美术和课间休息中,把劳动课程变成家务、美食、美化的精彩瞬间。以20分钟为课段时间,强调形式上的适恰融合、时间上的穿插分散、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两个月下来,这种“五育”融合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上收到了较好效果。
基于“雅行乐学”的办学理念让人人出彩,办教师热爱的幸福学校。广州秀雅学校的校训“雅行乐学”的高阶解读就是让秀雅人都出彩。一个能让人人出彩的学校,一定是教师热爱的幸福学校。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把秀雅办学实践中最闪亮的部分传承下来,辅以新的亮点,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通过底线管理评价,把不确定的事变成确定的事,让教师清晰自己的专业发展路线,压力小了,干劲却足了,幸福感自然就增加了;通过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让教师尝试不同的岗位实践,教师的心气自然就顺畅了;通过助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教师确定发展路径,让教师找到价值追求。
基于家校共育共治指向家校命运共同体,办学生向往的理想学校。学生向往的理想学校,一定是在细节上能成全孩子、在发展上能成就孩子的学校。学校通过家校共育共治,携手家委会共建家校命运共同体,为学生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重构“文溪雅荷之雅行乐学”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挖掘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为孩子发展搭建舞台,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格局、丰富阅历。学校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孩子发展的。
在我看来,教育是慢的事业,需要静待花开;教育是爱的事业,需要倾情投入;教育是润的事业,需要细水长流。校长领导力应体现在学校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中,并不断走向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张忠宝,广东省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花都区秀雅学校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辽宁省锦州八中原校长,辽宁省首批专家型校长、辽宁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16日第12版
作者:张忠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