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和曹姓的关系:朱曹同源探秘

人口排序:朱姓人口约为1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 在当代中国姓氏中排名第13位。

分布地区: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

名人比例:《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录朱姓名人653名,占总名人数的1.63%,名列第11位。

◎寻根溯祖

朱姓和曹姓的关系:朱曹同源探秘(1)

所有亡国的后裔,似乎都带有那么一点哀伤的情绪,朱姓人却是一个例外。他们用淡定和洒脱对抗世事的无常,似乎早已参透人生的玄机。这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姓氏大多源自朱襄氏族、曹姓和子姓,少数源自赐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朱姓出自朱襄氏族。远古时候,在今河南淮阳一带生活着一个朱襄氏族,他们的后人以朱为姓。舜帝时的名臣朱虎,西周隐士朱张,卫国大力士朱亥都是这个氏族的后裔。

第二支朱姓源自曹姓,是朱姓中最重要的一支。黄帝的后裔中有一个曹部落,原先居住在陕西。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后迁徙到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即河南淮阳)。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邹城),建立邾国,战国中期被楚宣王所灭。邾国后商以邾为氏,后改姓为朱。

第三支朱姓出自子姓。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子姓)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建立朱国,战国后期被齐国所灭。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氏,改姓为朱。

第四支朱姓源自赐姓和外族改姓。三国以.来,有很多外姓改姓为朱,魏晋隋唐时朱姓中也融入少数民族的血统。明朝时,一些有功之臣被赐国姓为朱。秦汉时,朱姓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在江南纷纷形成名门望族。唐朝时,一部分朱姓迁徙到广东,明朝时随着分封和赐姓,朱姓在全国迅速发展,后随着屯垦进入云南。明朝末年,朱姓进入台湾。现在,约占44%的朱姓人口聚居在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另有44%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等八个省市。

朱姓和曹姓的关系:朱曹同源探秘(2)

“朱”字的本义是指赤心木(一种树心呈红色的树)。远古时候,在今河南淮阳附近生活着很多氏族,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以生长在居住地附近的赤心木为原始图腾。朱襄氏族便是这其中的一支。

◎ 郡望堂号

朱姓有吴郡(今江苏苏州)、沛郡(今安徽濉溪)、河南(今河南洛阳)、凤阳(今安徽凤阳)、丹阳(今安徽宣城)等九个郡望。除了与郡望同名的堂号外,朱姓还有居敬、白鹿、紫阳、金陵等堂号。

南宋教育家、哲学家朱熹(字紫阳) ,学识渊博,集理学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曾在白鹿书院(位于江西庐山)讲学,后又建立紫阳鹅湖书院,一生从事于教育事业。他的后商为纪念朱熹,遂以其别号紫阳”作为堂号。

◎名胜古迹

位于北京市的明十三陵,是当今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墓葬群,依山临水、布局庄严合理,陵区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

此外,朱姓的遗迹还有:河南省开封县的朱仙镇、焦作市的朱载堉墓、伊川县的朱温墓、荥阳市的明代十二王陵,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朱子理学发源地,江西省上饶市的朱熹故里,云南省建水市的朱家花园,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等等。

◎历代名人

翻开中国斑斓的历史画卷,朱姓名人纷至沓来。他们之中有建立后梁的朱温,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历史上称帝称王者多达25人。

此外,朱姓名人还有:西汉大臣朱买臣,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宋朝词人朱敦儒,南宋理学家朱熹,元朝医学家朱丹溪,地理学家朱思本,元明之际学士朱升,明朝剧作家朱权,明清之际学者朱之瑜,清朝书画家朱耷,现当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美学家朱光潜,语言学家朱德熙,等等。

来源:中国人最常见的100种姓氏

记者:朱进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