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九个关键词解读(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
每年两会,当信息如潮涌来时,我们总无奈于在篇幅上无法尽情展现,在画面上无法生动传递。
但,我们努力于让这些掷地有声的意见和执着建言的瞬间,尽可能地呈现和留存。
若干年后,相信它们依旧闪亮。
1月17日,
多场市政协专题会议同时召开,9位九三学社委员发声。
来!听“九三人”的好声音。
深入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
徐大振
在深入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进程中,有几条建议:
第一,建议大力推进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产业。离岸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订单(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分离。海外华侨(人)非常渴望自己的祖国能尽早实现制造、研发、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相配套的国际贸易体系,为其回国发展创造条件。当然,其间金融业的开放是个关键。
针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这一功能,希望海关的监管模式要做深层次的改革、大力度的开放,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非便利”做法,建议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环境下,进行海关监管模式的改革,体现其便利性、增加其自由度。这一过程的关键问题又是“资金的自由进出”!
第二,2020年将基本建成经济、贸易、航运、金融四个中心。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如航运投融资、保险等与金融相关的高端服务、出现反复的船舶登记、航运功能性机构的集聚等。建议在“四个中心”基本建成、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之际,要好好考虑这些问题。同时建议将贸易、航运、金融等中心的建设视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要看到其中的“化学反应”。“四个中心”基本建成之时,也是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再出发之日!
在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的进程中,侨联发挥了“地方侨联 高校(院所)侨联 海外校友会”的优势。工作报告中“人才‘柔性’的双向流动”与侨界人才流动规律非常吻合。但是海外人才在出入境便利化、生活便利化和从业便利方面的诉求和问题各不相同,希望能出台有针对性的便利化服务政策。
强化“四大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昕欣
在上海应当强化的“四大功能”中,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这两块是直接相关的,具有极高的要求。
如果想契合上海大都市未来的定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那么只是支撑国际二流的产业远远不够。人类生产力发展以掌握先进工具为前提,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发展黑科技,必先利其器。人类要发展,进入文明,就是要不断提升工具手段,走到最前沿。
我提议,在新片区全新的体制战略布局下,优先发展高端科学仪器。如果我们总是研究人家研究过的,如此下去,我们就会永远落后人家一代。有了最前沿、最高端的科学仪器,科学家们的科学成果才能有机会变成产品,才有可能创造产品的标准,才能引领出创新产业的孵化,通过这些产业再反过去提升现在的各个传统产业。
黄勇平
认识到研究和开发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上海持续性地加大了对于研究方面的支持。但是,这些投入反映在服务上海经济发展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例如,上海大飞机制造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又如我们申请了很多专利,而转化的比例非常低,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几个月。
以上提到的这些表象问题,其深层次的根源都是我们的体制和机制需要优化。第一,基础研究缺乏稳定的支持。现在没有一个项目能够支持我们长期走十年,让我们把一个事很好地做完;第二,资助方式来源还比较单一。项目支持不能满足研究人员完成项目的内容,必须花无数的时间去寻找更多的资源。第三,考核方式单一。主要是考核专利和论文,缺乏对转化和转化后获得应用效果的关注。建议:
一、主管部门充分的调研,找出需要改变的系统性体制和机制问题。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邀请一线研究人员和企业生产人员共同讨论,发现需要调整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利用新片区的政策和制度优势,先行先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将体制机制落实在基础性的策源能力建设方面。对标新片区重点发展领域,凝聚全市科研力量通过建设上海实验室来重点突破新片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重点抓好体制机制的落实。建议将已经制订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实践检验和完善,持续推进落实。
曾凡一
我的发言题目是“强化原始创新,提高创新策源能力;重视成果转化,支撑生物医药产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科学家施履吉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来制备创新药物,但这个原创概念却在国外初成雏形若干年后,中国才有了第一个立项。2006和2009年又分别在欧盟和美国成功上市,年销售数十亿美元后,我国才有了“中国新药创新专项”的第一个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立项。同时,每年资金上的差距,也使我们原创的有前瞻性、革命性的项目进程和其他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对此,我建议:
一、营造促进原始创新的环境。建议市科委、市发改委等成立专门的原创专家委员会,聘请有前瞻眼光的顶尖战略科学家、产业技术专家、成果转化专家等进行评价和判断;同时设立原创研究开发前沿基金,专门针对原始创新进行研发立项资助。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原创探索项目,上海也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二、要设定特殊的成果转化机制。与普通科技成果转化不同,生物医药产业原创成果周期非常长。建议政府在关键转化的起始阶段,探索以政府资本引导来支持原创成果的转化;由民营资本辅助,再逐步向全资本市场开放。
三、要综合利用科普和社会保障手段。创造全社会尊重原创、鼓励原创的生态环境。
徐滕岗
刚才各位委员介绍的是怎样有效开源、有效策源,我想讲的是怎样节流。
国务院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室内空调温度控制通知,住建部也发布过相关的管理办法,让室内温度有严格的规范:冬天不得超过20度,夏天不得低于26度。但是现在发现,我们执行得并不太好。
究其原因,第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大家对勤俭节约的风气逐渐淡化,室内空调的温度设置比较随意。第二,现在很多场合都要求穿正装,使室内温度长期恒温,没有四季。长三角地区是四季最分明的区域,现在只有一个季节:春季。第三,昨天下午在委员接待日接待时,我和职能部委沟通,他说徐委员,这次是强标还是推标。如果是推标,他们也没有办法。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问题的重要性。中国是能源稀缺的国家,我们必须节约能源,并在全社会弘扬这样的风气。首先,要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做起,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和住建部的相关规范规定。第二,切实落实空调节能的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空调能效标准制度,严格实施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第三,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的作用,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吴榕美
目前中国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是55个,上海是6个没有世界遗产的省级行政单位之一。
首先,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工业遗产正是上海申遗的突破口,因为55个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尚无一个工业遗产。2015年市文物局公布上海现存300处工业遗产,“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质量之精湛……是一宗无比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这些工业遗产中近70%在一江一河沿岸。目前亚洲的两个工业遗产,一个是印度的一条铁路,一个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工业遗产,而上海的一江一河沿岸的工业遗产不输上述两个工业遗产。
其次,为了保护承载着这座城市历史文脉的工业遗产,我们需要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上海的工业遗产。昨天大家碰到我都说,你为上海男人的平反刷屏了,其实上海男人“买汏烧”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女工撑起养家半边天后在家庭的地位提高了,才有这个城市性格的形成,这都离不开大工业的发展。保护工业遗产,其实就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而申遗是最好的途径,让市民游览滨江的同时,感受工业文明和城市历史的碰撞和熏陶。
目前,上海一江一河的贯通工作已经或正在实施,以政府“还江于民”的宏大壮举为契机,将杨浦滨江设计团队的抢救性保护建筑、设备和工业街区理念和实践推广到滨江贯通中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为申遗做好准备。
杨学进
上海是一座具有优秀革命传统、优秀红色基因的城市,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许多优秀的蕴含红色基因的音乐作品及展现红色文化、改革开放精神的时代旋律就是从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这些优秀经典的旋律陶冶了人们的心灵,鼓舞了人们的精神,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形象与风采。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一名少数民族政协委员,能在上海这座充溢着红色艺术基因的城市工作,在感到无比幸福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讴歌伟大新时代的重大责任。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呼唤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让我们展现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上海是红色文化艺术创作的摇篮。2018年暑假,我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思政老师包立锋博士和上海音乐学院校友、嘉定区音协主席、作曲家易风林老师,我们多次讨论,几次参观“一大”会址、中华艺术宫、井冈山革命圣地等红色文化基地。目前,我们共同创作了一首交响合唱声乐作品《新的天地》。这个寒假,我们还会进一步与市文联领导、专家和上音、上戏领导专家共同研讨,进一步修改,争取打造一首新时代的红色精品。
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唱响红色旋律,只有一首作品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多与咱们文化艺术界的同行、专家、前辈沟通,共同创作演唱更优秀的红色文化艺术作品。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多思考,勤努力,在路上!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张磊
今天我谈的问题是让“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政府网站更加贴近民生,更好解决群众问题。
一是建立群众诉求回应和解决机制。定期了解企业、市民和一线政府部门的需求并研究解决。使“一网通办”从“能办”转变为好办,“一网统管”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二是“一网通办”向人性化、精细化的目标努力。例如:经营场所选址涉及多个领域法规,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把握,很多装修好申请时才知道无法取得证照。建议“一网通办”增加场所允许和禁止用途查询功能,既能使企业降低投资的风险,又能降低无证照产生后再治理的成本。又如:在垃圾收运方面尽快实现连锁餐饮企业全市只签一张收运合同,并可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在网上办理。
三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完善政府部门网站。政府部门网站参照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减少工作信息比例,将与营商环境和民生保障放在醒目位置;网站全面提供职责范围相关领域的市、区、街镇、社区所属公众服务信息;学习中央政府做法,主要部门网站风格统一,利于公众查询。加强网站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更易于被公众接受。
郝勇
在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两年的试点和推进,使不少老年人以及家庭得到了实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予以理顺。
第一,制度项目设计与保障对象纳入存在逻辑悖论。照目前的制度保障理念,照护服务项目设计是注重“身边”、“床边”。而制度保障对象却是从二级照护等级开始,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是“轻度失能”,制度理念与实际操作自相矛盾。
第二,管理链条中的权责不对应致使基金存在风险。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医疗保障局负责基金管理与控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结果把控基金“出口”的责任部门成为卫健委,而非医保局。
对此,建议如下:
第一,尽快明确制度的保障理念是“多”还是“深”。明确是希望尽可能保障更多的轻度失能老人还是中重度失能老人,来设计长期护理的服务项目。
第二,尽快明确真正把控基金“出口”的职能部门。尽量做到“谁管基金,谁负责评估”,利用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控制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支付。
第三,尽快建立分工负责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应至少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个层面。其中,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向大多数缴费人员,由医疗保障局负责;长期护理救助制度面向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由民政局负责。这两个层面互为补充,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属于长期护理救助的范畴。
第四,建立同时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项目库”。建议建立服务“项目库”,再根据不同照护等级所对应的服务,从“项目库”中选择组合形成“项目包”,既能控制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支付总量,又能满足失能老人的群体多样化、个人个性化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