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这是朱德写给母亲的悼文《回忆我的母亲》里的第一句,这篇2700字的长文被写就时,他的母亲已病逝多日。

母亲病逝,儿子却在无数天后才得知消息,为何?因为:当时的朱德正率领八路军抗日。也因此,朱德的侄子朱理书向三叔报告噩耗前,经过了再三斟酌。

朱理书犹豫:此时将噩耗告知三叔,会不会影响他杀日本鬼子?他万一要回来却抽不出时间,岂不是会内疚终生?

最终,朱理书做的决定是:暂缓通知。于是,朱德母亲钟老夫人2月15日病逝,可朱德收到报丧信却是半个月以后的3月初。

看到报丧信后,从不轻易流泪的朱德哭了,他的女儿朱敏后来在《我的父亲朱德》一文中,详细讲述了父亲收到祖母噩耗时的反应:

“爹爹忍不住的悲伤化成了两行清泪,大颗大颗地从他布满血丝的眼眶里滚了出来,滴在灰色军衣上,前襟留下了一片深色的水渍。”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1)

朱德与女儿朱敏

当年,钟老夫人虽然已经86岁了,可她的死依旧给了朱德以沉重的打击。要知道,此时,他们已经25年未见。“她临终前,常念叨着,想见你一面”,这话,是侄儿后来告诉他的。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心里更是针扎一样地难受。

自古“忠孝难两全”,生在乱世的朱德亦是如此。革命期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他毅然与家人断绝往来达十年之久。

十年后的1937年,终于可以和母亲联络时,他又不得不奔赴战场抗日。他多想去见见母亲啊,他太想他们了。

抗日转战途中,朱德接到家里的来信,信中,他得知:他们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冰灾,已不成样子。

朱德心里愧疚不已,若非因为他,母亲和家人又怎会变成这副模样呢!可此时的朱德手中无钱,思来想去后,他不得已给前妻陈玉珍写信求助。而这些内容,朱德并未写进悼文里。求援信中,他言辞恳切地写到:

“惟两老母(朱德曾过继给大伯)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接济两母。”

写完这段后,因怕陈玉珍不信,他又在信中补充道:

“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现时虽编为国民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

信寄出后,朱德还是不放心,他心想:若陈玉珍那边不顺利,母亲岂不是还会“饿饭”?如他所料,当时的陈玉珍也是自身难保,而朱德信中提及的“南溪书籍及产业”也早已被没收,她的日子也是窘境难言。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2)

朱德与陈玉珍

无奈之下,朱德不得已给挚友戴与龄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上,他写到:

“惟家中有两位母亲, 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

信中,他还明确告诉挚友道:

“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这两封信,字里行间,全是朱德为救助母亲的急切之情。当然,也满是他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谁能想到,已是“高官”的朱德,竟“实无一钱”呢?

好在,朱德的好友们接到求助信后,都在感动之余,及时伸出了援手。若他当时未能借到钱,母亲病故后,他的愧疚之情,定会更深。

愧疚,在某种意义上,是爱的外现。朱德对母亲的愧疚有多深,他对母亲的爱,就有多深重。也因为始终对母亲怀有愧疚之情,他才在后来不断和妻子康克清重复说:

“要问我这一生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没有尽到孝心,让母亲受了苦。”

钟老夫人的一生的确是浸润在困难中的一生,朱德不知道的是:离世前最后一秒,耄耋之年的她,竟还在灶台前做饭,她人生的最后时刻,依旧在劳作。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3)

钟老夫人是个极勤快的劳动妇女,当年生朱德时,她也是在做饭。饭做到一半,她发作了,生下朱德后,她又爬起来接着做饭去了。

但朱德口中的母亲所受的“苦”,显然不止这些,她的这些苦,他全在悼文里写下来了。悼文的第三段,他异常悲痛地写道: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层苦,是精神上的苦。这种苦,经历过无数生死的朱德感同身受,他为此感叹道:“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4)

朱德父母

钟老夫人所受的苦中,“常年超负荷的劳作”只是其中之一,朱德曾无数次和女儿朱敏感叹:

“那时候,你祖母每天天不亮要起床,给全家二十多口人做饭。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这段话,朱德也写进了悼文里。

朱德记忆中的母亲,还受过“被地主欺压的苦”。朱德一家是佃户,佃户,就是指向地主租地的农户。他们每年都要向地主交纳无数口粮,还要长期忍受他们的欺压。

1895年,四川连年旱灾。地主来朱德家,要求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给不出租子,大年除夕那天,地主威胁说要给朱家退佃,逼着他们搬家。那晚,钟老夫人哭着看着一家子连夜分散。

也从那时起,朱家人被迫分两处住了。期间,钟老夫人不知流过多少泪。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5)

朱德故居

钟老夫人所受的各种苦中,最让朱德难以消受的,是“长期与儿子骨肉分离之苦”。

朱德与1905年考了科举后,他就长期在外求学,期间,他每年仅仅能和母亲见上两三回。可叹,钟老夫人拼尽全力供出来的“读书苗子”,却长期让她看不见“影子”。

后来,因为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朱德竟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军。

朱德的出走,在当时是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毕竟,当时的人们都抱持着一个观点:读书人,应该科举取士。可朱德,却毅然选择了“不入流”的当兵之路。

到云南后,朱德才战战兢兢地给母亲去了家书,告知自己的“大逆不道”。与朱家所有人不同的是,母亲竟不仅没有为他的举动生气,反而给了他许多慰勉。

在当时的情境下,母亲的慰勉,如一道光,照亮了朱德。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6)

青年朱德

此后的十年里,朱德未回过一次家。长期见不到爱子的钟老夫人太想念朱德了。于是,她和朱德的父亲于1919年前往了朱德的驻地,可不久后,因不习惯外面的生活,他们双双回了老家。

谁也没想到,就是在这次归家途中,父亲竟死在了路上。也从那时起,母亲更加孤单了。而他们母子,竟在此后的25年间,再未见过一面。

钟老夫人的一生,是困难的一生。可她却从未因为自己的际遇,抱怨过任何。知道儿子做了“大官”后,她也丝毫未改变自己的生活,她依旧和往常一样劳作着。这点,让朱德既钦佩又惭愧,他在悼文中这样记叙相关: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母亲“一生不曾脱离劳动”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和影响了朱德的一生。可她的“不辍劳作”,也让他这个做儿子的心有愧疚,他不能不哀叹:母亲没有享过一天福!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7)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朱德痛苦极了,可他什么也做不了,他只能在悼文的末尾哀叹: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写完这篇悼文后,因为内疚之心深重,朱德竟为了纪念母亲: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未刮胡子,直到七七四十九天过后,他才含泪将大胡子“收拾”了。

让朱德倍感欣慰的是,他的悼文被发表后,世人都为钟老夫人的品德和无私精神感动了。钟老夫人去世一个多月后,中央机关在杨家岭大礼堂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当日,毛泽东及中央、边区党政军各方负责同志及延安各界代表参加了大会。

追悼会现场被布置得分外庄严肃穆,灵堂幕布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追悼会会场四壁满悬着来自延安和华北、华东各地的挽联。

多年后,朱德妻子康克清依旧记得其中的几副挽联是这样的:“惟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开国元勋朱德回乡全集(朱德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背后)(8)

追悼会开始后,低沉哀乐声中,全体起立静默致哀。接着进行的家祭中,朱德与康克清敬香、献爵之后,谢觉哉代朱德宣读了祭文,而这个祭文,正是后来被载入中学生课本的课文《母亲的回忆》(《回忆我的母亲》)。

这场追悼会,稍慰了朱德那颗满是愧疚的心。可朱德知道:对于母亲钟老夫人而言,最大的幸福,不是荣誉而是生活。

末尾,附上朱德在悼文中的最后一句,谨以此感谢所有如朱德一般:舍弃小家,成就大家的先烈: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