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世事无常叹命运不公(福祸无常泰然处之)

  1.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这句出自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意思是孩子出生时母亲面临生命危险,财富积累多了就会招致坏人窥视,怎能说这是喜而不是忧呢?贫穷可以使人养成节俭的性格,病痛可以使人注重养生,又怎能说这是这是忧虑而不是呢?所以通达之人应将顺境和逆境等同看待,将高兴和忧虑同时忘却。

感世事无常叹命运不公(福祸无常泰然处之)(1)

大多时候吧,走运与倒霉在多数世人眼里绝对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喜乐福祸亦是如此。常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就是走运,而祸就是倒霉,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不过祸福都有大小之别,而两者都是相通的。俗话说,爬的越高,跌的越惨,运气越好与之相伴的倒霉恐怕也越惨,两者是一种对比上升的关系。

感世事无常叹命运不公(福祸无常泰然处之)(2)

话说古代有个年轻书生自幼勤奋好学,但无奈他的家乡特别偏僻贫穷没有老师,他的父母决定变卖家产,让孩子外出求学。

路上的他,在晚上借宿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山匪,他就拼命逃脱,在体力不支外加山匪所追不舍,眼看被捉,急忙钻进了一个山洞中,山匪见状也追进山洞,最后捉住了书生,当然避免不叫一顿毒打,而且拿走了他随身的财物以及衣物,甚至包括他夜间照明的火把也不放过,只留下一条薄命,之后他们各自分头寻找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切洞中有洞,纵横交错。

当然山匪有火把,不至于碰壁,也不会绊倒,但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山洞,最后恶有恶报,迷失在山洞中,力竭而死。

失去照明的书生走的可谓是举步维艰,不时碰壁,拌倒,跌的鼻青脸肿。但正因他置身一片黑暗,所以眼睛能够更敏感地感受到洞外透进的点点微光,最终他迎着微光摸索前行逃离了山洞。

感世事无常叹命运不公(福祸无常泰然处之)(3)

山匪与书生看似福祸甚显,无可厚非,但同时结果却截然相反。所以说没有永久的幸福,也没有永久的不幸。否极泰来.苦尽甘来等流传千古的成语无不证明,而且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要是不倒霉也可能没办法走运。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昔西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子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以作也。”司马迁为他的前人算了总账,不过这个规律没有停止运行,有许多的文学大家,都是遭遇祸事后,才写出震古烁今的杰作。像韩愈、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等,莫不如此。

感世事无常叹命运不公(福祸无常泰然处之)(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所谓幸运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优势的,因此福祸的变数也居多,谁又能洞察一切呢?“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便是幸运,不得也并非不幸,遇到祸事后,心里郁闷两天,发点小脾气,转瞬即逝。应该本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生存准则。不过这也不是所谓自我安慰和阿Q精神,而是谈笑间淡然处置幸与不幸的关系。

感谢阅读,如有他解,多多评论,互相交流学习,一起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